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杜牧一系列与樊川紧密联系的现象,学界称之为"樊川情结"。但目前来看尚有待深入研究。"樊川情结"不能因樊川是杜牧的故乡而仅作为杜牧的"故乡情结"理解,更重要的还是杜牧等唐人的"长安情结"(或者叫"京城情结")。"樊川情结"对杜牧而言是"京城情结"与"故乡情结"的融合体。  相似文献   

2.
故乡散文已成为散文家园中的一道别致的景观,故乡情结在中国现当代散文中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至诚至美的故乡情结之所以每每由散文来传达,乃困为散文先天即是一种真诚质朴的文体。历经沧桑的人文知识分子回溯生命来路或展望人生前景,往往以故乡为参照,于是,他们笔下的故乡情结便呈现出丰富的审美内蕴。  相似文献   

3.
受传统文化熏陶的中国人都对故乡有着非常浓厚的情感,在历代诗人的心中往往最难割舍的就是故乡情结。刘秉忠作为元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故乡情结同样一直萦绕在他心中。本文试从两方面入手论述刘秉忠在文学创作、政治举措上表现出的独特的故乡情结。  相似文献   

4.
论旅游审美与故乡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者旅游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旅游审美的需要 ,旅游之美是旅游对象对旅游者心灵的震撼 ,旅游者的审美思想与旅游者心灵深处的故乡情结有着密切的联系。文章概述了故乡情结的涵义 ,阐述了旅游者在旅游审美中达到故乡情结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分析鲁迅小说中的故乡意象来简单地探讨鲁迅的故乡情结。鲁迅对故乡没有什么好感,但是又割舍不下的故乡情,最终产生了生存的不定感和孤独感。本文就以此来分析鲁迅的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的故乡情结。  相似文献   

6.
郭秀英 《学语文》2012,(1):52-53
,海德格尔说:“诗人的天职是怀乡”,自古以来,乡愁、诗人、诗歌似乎有一种冥冥注定紧密相连的关系。从古代李白的“举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到现代余光中笔下“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这些诗歌无不表达了_个主题,那就是故乡情结。情结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指的是~群重要的无意识组合,或是一种藏在一个人神秘的心理状态中,强烈而无意识的冲动。故乡情结作为人类情结的一个具体表现。是人对故乡潜意识里的强烈情感。故乡情结在漂泊在外的诗人笔下更显得那么深刻,那么浓烈。  相似文献   

7.
晚年孙犁愈加浓烈的故乡情结成为他强大的心理创作动力。他以悲悯与忧患的情怀写出了故乡人民悲惨的生活遭遇以及人性的复杂,表现出了对故乡眷恋又隔膜的复杂情感。晚年孙犁故乡情结形成的原因与集体无意识有关,更与他个人的经历、心境和个性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晚年孙犁愈加浓烈的故乡情结成为他强大的心理创作动力。他以悲悯与忧患的情怀写出了故乡人民悲惨的生活遭遇以及人性的复杂,表现出了对故乡眷恋又隔膜的复杂情感。晚年孙犁故乡情结形成的原因与集体无意识有关,更与他个人的经历、心境和个性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对故乡的关注一直是刘震云创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事实上这条感情的流脉始终贯穿在他的作品中,这为我们探究其创作心理找到了一个有效的向度:他怀有怎样的一个故乡情结?又何以表达这一故乡情结?文章以刘震云从初入文坛的创作到三部“故乡系列”长篇小说这一向度作为切入点,力图对其创作进行一些深度的探悉。  相似文献   

10.
恋乡情结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情感体验.纪昀自离开故乡沧州后,因事务萦身,四十余年未曾归乡,但他并没有忘记故乡.通过对<阅微草堂笔记>中其所记故乡地名、人物、事件的归类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他那种心系乡里、落叶归根的故乡情结,至老弥显、至老弥坚,显示出他富贵不忘根的君子品格.  相似文献   

11.
"故乡情结"一直是艾玛文学创作中不可回避的重要主题,她笔下的"涔水镇"为当下文坛又贡献了一处值得探究的"文化原乡"。艾玛的文字流露着古典、绵柔、执着的气息,她试图用笔尖的温暖去救赎生活的苦难,从而在一花一草、一日三餐的平实生活中展示人物内心的惶惑与挣扎,以及人性深处的光芒。故乡的原风景、故乡的原乡人、故乡的逃离者,这三者构成了艾玛"故乡情结"的主体元素。  相似文献   

12.
莫言作品中持久弥厚的乡恋情结是通过对故乡民俗文化的叙述而表现出来的。他以对故土最朴拙的情感,寻找高密故乡那些过往的日子,寻找故乡至今仍在流传的传奇、鬼神故事,寻找故乡那些美丽的童话。  相似文献   

13.
周立波长篇小说《山乡巨变》中的景物描写和女性描写,体现了作家浓厚的故乡情结和茶子花情结,体现了他文学创作的婉约风格和阴柔美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4.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大江健三郎,其创作过程中除了受存在主义的影响外。还受到鲁迅先生的影响。在他12岁的时候.就阅读了《鲁迅全集》.并且最喜欢的作品是鲁迅的《故乡》。在北京大学附属中学讲演时,曾引用鲁迅作品《故乡》的结尾“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作为标题。可以说,鲁迅对大江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二人都有着很深的故乡情结。本文就两位文学家的故乡情结进行分析.以期找到共通的要素。  相似文献   

15.
呓语故乡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望,仿佛雾里挥手的离别;故乡的水是一首悠扬的小曲,总在孤寂的心中流淌;故乡的情结却是一种淡淡的忧伤,仿佛记忆中远离的渔船。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废名一直被置于"乡土文学"或"田园小说"的框架中看待和讨论,废名与故乡的关系除了史料的搜集和整理外,也多停留在对作家乡土情结和文体风格的讨论上,故乡与废名的深层关联,废名根源上的价值和意义没有得到彰显。本文认为,故乡对于废名决不止于"题材"和"情结"的意义和价值,而是作为自我认同的方向与源头被书写和挖掘的,"故乡"与废名的自我是一种构成性的关系。从故乡到"故乡",废名的"发现故乡"与自我认同之路提示了一条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回应现代性的独特之路。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中华游子文化中的故乡情结 ,把它分为四个方面 ,即对中华灿烂文化的钟情和热爱、对故乡秀美山川的怀恋、对故乡亲友的关怀和思念及关注中国现代化建设和对祖国前途、命运的关切。  相似文献   

18.
莫言的乡恋情结在他的作品中持久弥厚的原因是通过对故乡民俗文化的叙述而表现出来的。他以作家对故土最朴拙的情感,寻找高密故乡的那些过往的日子,寻找故乡至今仍在流传的传奇、鬼神故事,故乡的那些美丽的童话。  相似文献   

19.
顾坚是兴化作家群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的代表作为“青春三部曲”——《元红》、《青果》、《情窦开》。这三部作品运用着纯朴的方言,轻轻诉说着青春成长的阳刚与激情,深深地传达着对故乡挚爱与感恩。方言情结、青春情结、乐土情结共同融合成顾坚的兴化情结。  相似文献   

20.
乡土情结源于对"根"的追寻,故乡是一个人的根,但这个"根"必须能滋养一个人的性格、气质、脾气、情感,所以这个人也就与故乡密不可分了,故乡的一切都会融入这个人的血脉里,骨髓里,永远的烙印上故乡的痕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