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2 毫秒
1.
王世贞是明代文坛复古运动的领军人物,也是吴门地区杰出的书画鉴藏家,他与众多的文人书画家都有很深的交游。就书法而言,他的篆隶书学观极力推崇文征明及其弟子的书法,对前代书家有所鄙薄;其篆隶书学观虽有偏颇,但在篆隶创作式微的明代,他对篆隶的鉴赏和品评弥足珍贵,对后世篆隶创作和品评的兴起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2.
明代李应祯针对赵孟頫及其追随者提出了"奴书"论,对匡正明代书坛陈陈相因的陋习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同时由此也引起了时人对于继承和革新两个问题的论战。本文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通过梳理明代书法发展中继承与革新两种思潮的互动关系,在二者的矛盾运动中归纳了明代书坛继承与革新之间既相互碰撞又相互渗透并最终走向合流的趋势,正是二者的或离或合方推动了明代书法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3.
明代文人书家文徵明是明代中叶崛起的古典派的先驱。在书法研究方面,他颇受复古文艺观的影响,上接晋唐传统书道,同时力戒明初以来时人书法的流弊,成为明代书坛的中坚。他尤以小楷闻名海内,其书温润秀劲,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变革元人软弱秀媚的习气,力求古朴苍劲,以传达魏晋小楷端庄流利、刚健婀娜的气韵。  相似文献   

4.
书法在明代前期与中后期呈现不同的发展态势,前期书风理性唯美,书家艺术个性不彰;后期书风雄强浪漫,书家各逞其能张扬自我。本文借鏊相关文化理论启示,从文化视角探讨明代书法演化的内在成因。  相似文献   

5.
作为明代复古文坛“后七子”的盟主,王世贞声名卓著,交游甚广。本文研究他与俞允文的交游紧紧围绕他们的“诗文书法”展开,阐明他们的书法交游以诗文交游为基础以及诗文对书法的重要性,深入揭示书法交游对书法理论和创作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周口是豫东平原的农业市,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周口自古就与书法有不解之缘。从上古的伏羲、老子,到明代的李梦阳,书法名家代不乏人。他们的书法实践活动当给今天的书法爱好者以更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有明一代,帖学盛行,行草书法硕果累累.明人的书法创作"尚态",王铎草书在结字的正奇对比、字间的生动联系、墨法的润千对比等这些特别能表现"尚态"效果的形式手法上都达到了明代的极致,因此,他是明代草书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草书大家.  相似文献   

8.
明代书法"吴门四家"之一的王宠,其书被誉为"以韵胜"。细加考察,王宠其实在书法中呈现出了"简淡美",简淡美是书法之韵的主要内涵。结合其诗歌分析王宠的小楷与行草作品,可以看出:其书法具有简、淡的特色以及由简淡造成的澄澈虚灵的意境。  相似文献   

9.
陈淳是明代重要的书画家,在融汇书法和绘画上都具有重要的桥梁作用。他书画出于吴门,而能青出于蓝,顺应自身天性,淡泊自知,将书法与绘画融通,以别具一格的书画面貌为时人所重。本文即是想从书法及绘画相关性的角度,来谈谈其绘画风格的演变。  相似文献   

10.
在明代,无论书法或是绘画。董其昌的地位都可以说是举足轻重的。他的书法以行草书最负盛名,尤其行书以“二工”为宗,参以米南宫,间习颜真卿、赵子昂、杨凝式诸家,刚笔精到,韵味悠远。  相似文献   

11.
墨法,作为书法艺术中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和审美内容,其自觉意识远远落后于笔法。从魏晋时发端至明清时期,方呈现出兴盛的态势,此时对墨法的重视及其艺术表现力的丰富,都远远超过了前代。文章尝试从书法艺术本体发展的自我选择;文人画的兴起和以画入书的结果;书写工具材料变迁的影响三个方面来探究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2.
硬笔书法是同汉字与生俱来的最早出现的书体,硬笔书体乃是汉字书体的母体。西汉以来,毛笔广泛使用后,毛笔书法成为我国书坛的主角,才出现毛笔书法,并在蓬勃发展中建立了毛笔书法体系,迅速登上了书法艺术宝座,主宰此后书坛两千多年。近百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以钢笔为主体的现代硬笔书法,与毛笔书法一起在全国形成了超乎人们想象的热潮,爱好者之多,普及面之广已远远超过了毛笔。硬笔书法建立自己的艺术体系已成必然。  相似文献   

13.
流动美是书法艺术的根本特征。它主要表现在多与一的统一上,还表现在师法自然上,它与书法家的个人性情密切相关,与书法艺术的自由创作性密切相联,与字体的间架结构互有联系,与书法家的艺术风格相互印证,要从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中汲取营养。所以从欣赏和创作上抓住了书法艺术的流动美,就抓住了根本。  相似文献   

14.
中华书法艺术在“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这三种具有鲜明性、典型性、创造性风格中不断发展,元、明、清三代的书法家们在这三种风格的影响下.为发展我国书法艺术曾作出巨大贡献,本对元、明、清六家书艺作一浅析与探源。  相似文献   

15.
帝王书法现象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个独特现象。从学术本位审视,帝王书法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一个有机构成部分;帝王以其政治资源对推动和影响中国书法发展功不可没,也难免产生一定负面消极影响;帝王书法现象是正确认识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个窗口,值得学术界进行广泛且多角度的交叉探究。  相似文献   

16.
诗性是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汉字创造的意象性、本真性、想象性及其与书法艺术发展的关系等诸方面,在本质上体现的就是一种诗性精神。其所涵括的诗性思维、诗性语境和诗性人格,对我国传统书法艺术的产生和发展都发挥了巨大作用,而当今这种诗性精神的缺失,也成为书法艺术的发展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论当代大学生的书法艺术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门类.书法艺术素质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塑造当代大学生的人格魅力,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人们常说"书如其人",是指一个人所写的字与他的人格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书品乃人品",通过书法艺术素质教育,培养和完善大学生的优良品质.  相似文献   

18.
中国佛教与书法艺术的相互影响,早有人研究。《田永昭书(道德经)》提示我们:中国道教与书法艺术也应是相互影响的,我们也应着手研究。中国楷书艺术以至整个书法艺术,已迈过漫长而又光辉灿烂的里程,我们从田永昭这位年轻书法家所取得的楷书成就中,亦看到了中国楷书艺术以至整个书法艺术的更加锦绣辉煌的未来。  相似文献   

19.
书法与诗歌联系密切,本质相似。强烈的抒情目的、鲜明的节奏韵律、自然的审美理想以及对人格的注重,使诗、书得以相似相通,得以结合共生。李白与张旭的诗歌和书法,因为二人所共处的时代、相似的性格气质而表现出自然天放、浪漫豪放的特征。他们以狂放不羁的思想性格和俊逸超拔的天才开创,使得诗歌和书法两种艺术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并将盛唐浪漫豪放的艺术推向了高峰。  相似文献   

20.
安康当代书法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从零散的自乐型群文活动,逐渐发展成具有地域性特征的安康书法现象,在省内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