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从新闻纪实摄影的源头、发展等方面分析新闻纪实摄影典型化加工的流行,指出典型性新闻纪实摄影作品在一些场合过度使用带来的危害,并提出杜绝典型化加工造假的策略手段。  相似文献   

2.
谢维俊 《新闻世界》2008,(8):118-119
艺术典型化,是一切艺术门类创造艺术美的共同规律。但是,在偏于再现和偏于表现的不同艺术类型中,典型化的途径和方式却各有其特殊性。前者,如雕塑、戏剧、电影、风俗画和叙事文学作品等,着力于典型形象的塑造;后者,如建筑、音乐、舞蹈、山水画和抒情文学作品等,注重于意境的开拓。  相似文献   

3.
范宗武 《青年记者》2006,(14):51-52
新闻的典型化是指新闻要做到鲜明的个性与深刻的共性的统一。最强烈的个性来源于真实。现场通讯之所以易于形成新闻的典型化,就是因为它现场展示了真实,但并不是把现场的所有都写入记者的笔下。这里就有选择,就需要典型化,即选取那些有突出个性,又闪烁着共性的现场事实加以报道  相似文献   

4.
任何人,特别是典型人物,都各有特点,也就是个性。而不少人物通讯中的人物形象,却缺乏鲜明的个性,难以给人深刻的印象。这里的原因,不外乎没有抓住人物的特点,或没有谋布好相关的素材。然而,如果仅仅认识到这一层,恐怕还是不够的;要避免这种情形,还得在人物的典型化上下功夫。在人物的典型化上下功夫,并不是说像创作小说那样编造(塑造)特定的人物形象,而是说要注重抓住人物的特点,紧紧围绕主题,集中运用特点鲜明的素材(主要是人物的典型化的事例和典型化的语言)描绘人物,舍得放弃一切缺乏特点的素材。人物特点成分的密集…  相似文献   

5.
《咸宁日报》采写的"年轻干部的榜样"周新武系列报道,在刊载消息和通讯后,采取"六忆配六评"这种"非典型化"报道方法,赋予这位年轻干部高度的"人性化"和"典型化",让受众深切感到榜样的可亲可学,深入人心,在众多媒体争相报道这一人物时,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6.
蒋建铭 《视听纵横》2003,24(6):33-35
学作品的创作必须有一个典型化的过程,即作家从客观实际生活出发,根据自己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独特理解,对日常的生活现象进行艺术的加工、改造,通过个别揭示一般,通过现象反映本质,通过偶然表现必然,创造出具有典型性的形象的创作过程。典型化是概括化与个性化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7.
二、新闻特写的文学性描写1、选择典型,更要选择细节特写的写作过程,就是使表现对象典型化的过程。通过把采访得到的典型环境和典型情节加以认真地处理,使之突出典型形象。  相似文献   

8.
肖跃玲 《视听》2018,(11):89-90
印度宝莱坞近几年的作品在保持印度传统歌舞特色的基础上开始重视对现实题材的挖掘和反映,尤其是对女性问题的关注越来越受到各国学者和媒体的重视,在角色的塑造上也开始呈二元化、复杂化、典型化转变,并赋予了剧中角色强烈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感,进一步深化了作品主题。  相似文献   

9.
视觉图像的生成受制于自身物质性和替代性符号转换关系,具有符号语素结构性和组合性的话语建构基础,以及因此形成的象征性、典型化语义形态,需要在共同规则的语境中编制与理解图像意义,但也因此隐含了图像误读和被操控的可能。需要我们在深入研究与反思中认真思考应对机制和策略。  相似文献   

10.
全媒体出版使得传统纸质出版模式更加丰富。为使版权价值最大化、文化传播广泛化、品牌建设典型化,诞生了新的畅销书营销手段,即“全媒体整合营销”。它是一种开放性、囊括多种媒介的整合营销概念,是畅销书的营销模式由行业化到跨行业、跨媒体合作的全新转变。  相似文献   

11.
王永 《新闻世界》2011,(6):182-183
苏童的女性主题小说,站在人性的立场上对女性生存困境进行关注,表现出了他对女性群体的悲悯与同情。本文通过对妓女化的人物设置、非历史化表达、女性与女性对抗冲突模式和意象化写作四个方面解构苏童女性主题小说,探讨苏童在探寻人性中运用的典型化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2.
新闻语言必须准确,鲜明、生动,为此,在报道人物时,使用的新闻语言就要有个性。大多数报道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人物,这些人物虽然不如文学作品里的那样典型化,那样集中,他却也是有血有肉的,各有  相似文献   

13.
王晓文 《视听界》2011,(2):95-97
七.眉目如画:赋予标题以形象风采 形象传神,声情并茂,是这类标题的创作追求。作者借助刻画形象反映新闻事实,运用典型化和想象的方法塑造新闻人物或具体事物的形象,表达人物的情感世界或新闻事实的主题思想,神态毕肖地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地渲染环境。  相似文献   

14.
刘艳霞 《兰台世界》2014,(12):40-41
孙嘉淦历仕政治高度统一的康乾三朝,是一个敢于直谏名臣。他在《三习一弊疏》中全面客观地概括出康乾时期政治的典型特征,并在"三习一弊"中列举出清代封建专制主义政治的典型化弊病。  相似文献   

15.
以我本人的写作经验,以及从翻译国外广播作品中悟得的道理,我较深地体会到:典型化,应是广播作品艺术追求的一个重大目标.恩格斯曾对一位小说作者说过一段著名的话:“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了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致玛·哈克奈斯的信》,1884年)这段话的核心意思是要求作家、艺术家运用典型化方法创造出以之体现社会、人生本质的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尽管恩格斯不可能对广播作品的写作作出什么理论启示,但细想起来,通过典型体现社会人生本质的祛则,应同样适用于新闻纪实和我们广播作…  相似文献   

16.
孙嘉淦历仕政治高度统一的康乾三朝,是一个敢于直谏名臣。他在《三习一弊疏》中全面客观地概括出康乾时期政治的典型特征,并在"三习一弊"中列举出清代封建专制主义政治的典型化弊病。  相似文献   

17.
谢毅 《当代传播》2004,(4):66-67
本文就众说纷纭的DV影像在概念上做出了界定,并从传播学角度对其进行分析,认为DV影像中融合了自我传播、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传播特征。DV影像应细分为个人DV影像、独立DV影像和大众DV影像。因此,不能笼统地要求所有的DV影像走相同的发展道路,而应根据DV影像类别的不同,遵循自身的传播规律。  相似文献   

18.
陆晔 《新闻大学》2012,(2):80-85,135
影像都市特指以影像中介的城市,是作为实体都市空间的影像和都市的影像再现的相互建构.2010上海世博会作为临时性博物馆和超大型主题公园相结合的现代都市复杂景观,其“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和展馆内外普遍使用的影像技术,使其成为影像都市的特殊标本.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发现,影像都市的特征,经由建构与再现、观看与体验共同呈现,并通过其间的互动,参与都市意义的维系、协商、冲突、再造.基于技术的影像奇观,是都市的表征,也作为—个重要相面构成都市自身.由于影像自身的多义性和复杂性,使得参观者有可能以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经验做为参考框架,对都市的特征和内涵进行多元解读和反思.  相似文献   

19.
孟志军 《今传媒》2023,(8):100-103
目前,影像技术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技术工具之一,在传承传播、记录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承载文献价值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非遗影像保护的工作流程包括前期调研、团队组建、拍摄与采访和素材整理等,本文针对非遗影像保护在信息共享、影像质量把控、法律意识和影像资料保存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旨在为非遗影像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新闻与联想     
联想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们在事物之间建立暂时联系的一种方法。在文学创作中,联想是创造典型的重要手段,作家依据典型化的原则,由一事物联系到另一事物,或把生活中类似人物的特点联系起来加以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