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各艺术门类相旦联系,又各有独特的艺术语言“艺术”包括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门类。各门类之间的互相借鉴,给各自的艺术生命带来了新的生机。音乐中的节奏、旋律等名词被赋予新的涵义而被运用到造型艺术的画面中来。而绘画中的色彩、调子等术语也是音乐王国中的常客。如音乐讲“音调”“音阶”,绘画则讲“色调”“色阶”;“诗中有画”和“画中有诗”;“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声音是听得见的色彩”,“色彩是看得见的声音”,这都形象地表明了不同艺术种类之间的血缘关系。绘画的色彩可以象征感情…  相似文献   

2.
敖红艳 《儿童音乐》2016,(10):48-50
音乐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构成声音形象来表达人的感情.音乐的表现手段,如旋律、和声、复调、配器等,都是按一定规律组织起来,通过人的声带或器物发出的音响所构成的.音乐形象在声音的运动中形成,是活跃、发展、流动的形象.音乐可以将最富有特征的声音形象,化为带感情色彩的声音而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琵琶行》语言通俗流畅,生动感人,且富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是一首典型的描写音乐的佳作。白居易用语言来表现音乐,使人从文学的形象中感受到音乐的形象。  相似文献   

4.
词的形象色彩是由词的外在形式传达出来的,关于词的指称对象的形象信息,这种形象信息是固定的,全社会共通的,与形象色彩易混的事物有两类:一是与之同属色彩义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二是一些指称有形事物但无形象色彩的词所唤起的形象联想,前与形象色彩的区别在于:1.传达出的语义信息的类型不同;2.来源不同,后与形象色彩的区别在于:1.词形中是否带有表示形象的部分;2.所唤起的关于词的指称对象形象的联想是否是全民族共通的,有形象色彩的词在外的主要特点:有形象色彩的词在词形上至少有一部分是用来表示形象的,有形象色彩的词所唤起的关于词的指称对象形象的联想是全民族共通的,有形象色彩的词具有从形象上对指称对象定位,使词义具体化,使语言表达生动化,形象化等形象色彩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汪小玲 《天中学刊》2001,16(6):98-99
以美为特征的艺术,都力求表现艺术形象的色彩。图画是最能表现色彩的艺术,但它的形象是静止的、凝固的、缺乏动感的。音乐在表现形象的动感方面要优越得多。不过它要借助于审美通感和艺术联想,将听觉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幻化出来。而文学是语言艺术,由于语言具有很大的概括性,有着比音乐明晰、丰富得多的表现力,因而借助于审美想象,同样可以有形象的色彩感,而且这种色彩感会更清晰、更具体。本文着重谈一谈文学作品中艺术形象的色彩美问题。 一 不同的文学作品,色彩的作用是不同的。在抒情性的作品中,色彩主要是为创造意境服务的。…  相似文献   

6.
多媒体技术在音乐课堂上的合理运用,打破了传统音乐课堂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束缚。通过色彩绚丽、生动形象的画面,旋律优美、动听悦耳的音乐,言简意赅、精辟透彻的解说,将原本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给音乐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论述“音乐与欣赏”的三个重要环节:1、认识音乐,阐述音乐的性质以及理解音乐形象的六个要点;2、欣赏音乐的步骤,即从感性欣赏、情感欣赏到理性欣赏;3、欣赏音乐的具体方法,主要阐述欣赏音乐的根本在于认真学习音乐,追求高稚艺术,提高音乐欣赏水平。  相似文献   

8.
给学生一副“音乐耳朵”育英中学王珍民作曲家创造音乐形象,正像诗人用文字,画家用线条、色彩创造艺术形象一样,也有他自己特有的一套表达情意的手法,那就是音乐语言。不熟悉音乐语言.就不可能去理解很好的音乐作品。所以革命导师马克思说:“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  相似文献   

9.
音乐与绘画在人们长期的艺术实践和艺术感受中存在着某种天然的联系;音乐形象的色彩、线条与造型化强烈突出了音乐艺术中的绘画性因素,绘画性的视觉画面渲染并扩大了欣赏者的艺术想像空间;音乐与绘画的风格、流派及美学观有着历史延承的相系性,许多音乐作品就直接取材于绘画作品。  相似文献   

10.
汉语里的词具有各种不同的意义,其中词的形象色彩意义往往能够带给我们很多的联想和想象,从而产生形象生动、丰富多彩的形态美、动态美、绘画美、音乐美、触觉美、味觉美等,增添了文艺作品丰富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1.
音乐逻辑思维对音乐形象的支持非常重要,其包容性将使得音乐形象产生内在发展的强大动力。本文从音调、和声、节奏等音乐构成的各个方面探讨了音乐逻辑思维及其包容性,并就其产生的逻辑魅力进行了分析评论。  相似文献   

12.
言、音、意三者语脉相连,有言必有音,有音必有意.音声质实而义蕴,言语循理而音深,意兴境浑而言醇,言意之间音的中介作用不容忽视.自然文化强调音声的本义,诗乐文化使声音人化为乐音.诗言意义明确,乐音含义模糊,人文之言音总是在诱人之蕴藉中互推互进.当言音自觉到自己的声韵调时,音韵中孕育出情韵,言意中突现出意象,音声与神韵换位,由前者对言意之中介转换为后者对意境之中介,人文由此开出新生面.  相似文献   

13.
音乐与诗歌都是人类生活体验的自然流露和内心情感的自我表达;音乐是流动的诗歌意象链。英语诗歌《潮起潮落》的听觉艺术特征诉说了它本身自在的音乐逻辑:模音、节拍、旋律与曲式等方面,这种音乐逻辑助成了其生动的诗情画意。  相似文献   

14.
音乐图像学这一课题的提出是在20世纪初,主要以与音乐有关的图像为研究对象。我国的音乐历史源远流长,保存了丰富的图像资料,但是这门学科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才引入中国,研究的学者较少,研究范围有限,所以它在我国属于一门新兴学科。音乐图像学具有弥补文献记载、乐谱记录之足,对音乐史进行补正、引证和纠正等价值,有待于我们去开拓研究。  相似文献   

15.
词,是一种声音艺术。从其创作到接受,无不诉诸我们的听觉意识。词中包含有许多声音意象(简称"声像"),对词之情感、意境、风格及文化表达有着重要作用。其中鼓声,作为乐器"声像"之代表,在宋词中频繁出现、形态各异,有着独特的情感表现与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意象是创作主体情思与客观物象相互交融的统一体。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一诗.被誉为唐代“三大音乐至文”之一,其音乐意象呈现出链接式、跌宕式及实写式的个性化特征。这些审美意象的连缀不仅表现出琴声旋律的腾挪跌宕,而且隐含着诗人自我的坎坷人生和愤世嫉俗的情感指向。  相似文献   

17.
《宦娘》的本事至少有三个。考察它的本事,就发现《宦娘》从本质上说不是一篇爱情小说,它应该是一篇地道的友情小说,或说它写了爱情又写了友情。《宦娘》中采用了“琴”和“筝”这两个古老物象,一般说,琴代表友情,筝代表爱情。  相似文献   

18.
华兹华斯的《孤独的割麦女》堪称英诗作品中以文述乐的典范。这首抒情短诗以音乐语言的非语义性、时间性及空间性与诗歌语言的契合为前提,通过民谣诗体、修辞及意象的完美结合,表现出丰富的音乐性。  相似文献   

19.
音乐审美是人们的一种情绪活动,人们从音乐中体验到具体的情感内容,对情感内容的理解带有主观性。但是,音乐审美价值具有客观性,它的客观性在纵向上体现为历史文化的客观性,因为音乐作品中所体现的内容、形象都不是听众从音响中直接感知到的,它必须通过想象才能完成。  相似文献   

20.
梁柰 《柳州师专学报》2012,27(1):137-140
声乐作品中歌词所包含的内容赋予了旋律准确的音乐形象,准确的音乐形象表达了歌词应有的情绪内涵,因此,深刻准确地理解作品内容是演唱的生命线。将歌词和旋律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情绪二者进行分析和恰当融合,能使歌词拥有生命,能使旋律拥有灵魂,为作品的整体表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