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近代留学史上,留日学生与留美、留欧学生相比有着不同的特点.主要是:1.人数最多,大体7万人左右,为其他各国留学生总和的近2倍;2.政治性强,多学军事政法,好译西书和从事政治运动;3.双重日本观,日本先进文化的熏陶和侵略政策的刺激,使留日学生常常处于对日既爱又恨的矛盾之中;4.对两国关系影响最大,他们中的多数人不仅充当了反目斗争的先锋,而且掌握南京政府对日外交的实权,由此决定了对日关系中的妥协和抵抗的双重政策。  相似文献   

2.
1905年中国留日学生风潮述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05年,由于中国留日学生基数的猛增大大超出了日本留学教育的接收能力,日本文部省出台限制政策,颁布<收容清国人留学之公私立学校章程>.对此中国留日学生掀起了剧烈的抗议风潮.这不但是中国人留日史上的大事,更是中日两国交流的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3.
甲午惨败,激起了无数国人之扼腕与觉醒。一时之间,众多学子东渡日本。然而学途坎坷,日本政府的故意刁难和侵略野心的不断暴露,导致留日学生一次次的集体归国运动的出现。1905年留日生集体归国运动即为典型。以反对“取缔规则”斗争为契机,他们组织了规模宏大的以维护国家荣誉和自我生存为目标的集体归国运动。此次运动是中国留日学生一次群体意识的集中进发,并且,通过这场激烈的斗争,进一步加强了留日学生群体间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以后的革命斗争提供了新的尝试,在中国近代留学史上产生了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4.
110年前的1896年,有13位中国青年受清政府的派遣东渡日本留学,成为第一批中国官派留日学生,同时也揭开了中国人留学日本历史的序幕。自此至今,中国人留学日本经历了五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从1896-1911年,这是留日潮的兴起和第一次高潮时期。第二个时期是1912-1930年,是留日潮的发展和风波迭起的时期。第三个时期从1931-1945年,是中日战争和留日潮的曲折时期。第四个时期从1946-1976年,是留日潮的低潮和萧条时期。第五个时期从1977年到现在,是中国人留学日本的恢复和新高潮时期。中国人留学日本不仅成为中国留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和中日关系的发展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1.110年来中国留日学生曾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2.留日学生是中日友好与交流的桥梁与纽带。  相似文献   

5.
从1896年春,清政府正式往日本派了13名留日学生起,至今整整100年了.百年中,大约有10万人赴日留学.从1896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50年间,留日生约5万多;此后的50年,尤其是近15年.留日生又有4万多.百年中有10万人的庞大的中国留学生队伍去学习和研究日本,自然对中日两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有不可估量的影响.探讨近百年中国留日生的走向及其在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中的作用,就成了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6.
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入侵之后,帝国主义列强对华侵略的脚步并未放缓,而根据清政府留学政策来到日本的中国留学生,却违背了清朝政府的意图,转而参加救国的政治活动.20世纪初,日本大学中有许多中国留学生在籍学习.这些中国学生也投身于反抗列强侵略的民族运动和推翻已成为列强代理的清政府的革命运动中.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而诞生的中华民国,推进了政治制度变革,进行了司法改革,并开设了两院制国会.在这一过程中,从以讲授法律学和政治学为主的日本大学毕业的部分留学生,活跃于中华民国初期的司法界及国会中,对中国现代政治体制的建立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留学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唐朝时期日本向中国派了大批留学生,使中国灿烂的古代文化飘洋至日,对日本的政治、经济和思想发生了深远的影响,二十世纪初年,两万多中国留日学生则从日本引进了许多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直接影响了中国近代的政治变革和思想演变。留日学生在这方面的不懈努力和卓越贡献,构成了清末留日学生运动的一项重要内容。留日学生引进日  相似文献   

8.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大批学生留学日本的热潮。中国近代留日热潮的出现有着复杂的历史原因,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然而,具有新知识、新思想的留日学生对近代中国的政治、军事、文化有着积极作用。他们不仅是中国民主化的推进者、新文化的传播者,而且也是军事近代化的促进者,在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中起了冲锋陷阵、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戊戌政变后排满革命舆论渐成主流.从地理空间上看,其时东京、横滨等地是革命舆论的中心.早期两湖留日学生及革命派人士筹办《游学译编》和《湖北学生界》,利用东京、横滨等地与长沙、武汉等媒介网络广泛建构革命舆论.分析两湖留日学生刊物,可见近代革命在地理空间有重要表现,地缘关系扮演了重要角色.中国地方行省办的报刊以及日本留学生在域外办的中国行省报刊,都印证了这一点,这决定中国近代报刊既有同乡意识,也有全国目光.留日报刊对政治建构及革命话语呈现的媒介镜像,特别是其中传播的政治想象及排满革命等民族主义情绪,其后果波及辛亥革命的基本历程.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中国近代开始向日本派遣留学生110周年。在纪念中国人留学日本110周年之际,为进一步发展中日留学生交流工作、推动两国各领域的合作关系健康发展,现就中日两国留学生交流,特别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的留学生交流情况稍做回顾和展望。中日留学生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古代中日间的留学生交流开始于距今约1300多年以前,也就是中国的隋唐时代、日本的天平年间。那时主要是日本人到中国留学。阿倍仲麻吕、弘法大师空海和尚、吉备真备、井真成等日本留学生和留学僧们,通过在唐朝学习经文、建筑技术、绘画、书法、雕…  相似文献   

11.
归国留美学生与留日学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骨干,由于留学国度不同,他们政治见解上也有较大差异:留美留日学生都提倡民主,反对专制,但在中国振兴道路的选择上,留美学生重视实业救国,留日学生重视社会革命;在政治思想上,留美学生信奉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留日学生信仰社会主义;在对留学国的态度上,留美学生多对美采取亲和态度,留日学生则有强烈的反日情绪。这种差异,与清政府的留学政策,留学国对学生的政策以及留学生留学际遇差异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2.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归国留学生留下过光辉的一页,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78年以后的留学热潮,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能产生哪些影响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复杂的问题。尤其对于有志于回国报效祖国的留学生来说,这更是一个具有指导意义和亟需探讨的问题。留日学者蒋一超先生近日投给本刊的“从两次中国留日高潮的比较试论当前中国留日学生之前途”一文,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刊现选登该文第四部分“当前中国留日学生之前途”,希望对广大留学人员有所启发,以期引起更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刘作奎 《留学生》2010,(5):52-53
1901年,清政府将留学日本作为一项国策来加以执行,民间自费留日也多了起来,中国的留日学生数量开始激增。到日本去!向日本学习!成为一时间最为流行的口号,中国也由此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留日潮”。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领导层中的留学生群体分析(1921-1949)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921-1949年的中共中央领导层中,留学生占据着很高的比例和重要的地位,但是与北洋政权和国民党政权中的留学生相比,其政治留学的色彩甚于知识留学,堪称近代留学生大潮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中共中央领导层中的留学生由留日、留欧、留苏三个群体构成,他们具有不同的特征,在党内的地位和作用及在革命进程中的命运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
1918年“中华民国留日学生救国团”的成立与活动,是留日学生反帝爱国斗争史上光辉的一页,也是当时中国人民掀起的轰轰烈烈的爱国民主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留日学生救国团”乃是“五四”运动的先声.留日学生反帝爱国斗争早在一战时期已经开始.1914年日本借对德宣战之机出兵占领我国山东,1915年1月又提出以灭亡中国为目标的“二十一条”.急于称帝、为此需要得到日本支持的袁世凯不惜卖国求荣,竟于是年5月9日几乎全部接受了日方的无理要求.袁世凯的卖国行径激起留日学生极大愤慨,他们召开留日学生总会会议,推举当时在日留学的李大钊起草通电《警告全国父老书》,呼吁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反对袁世凯订立卖国条约;5、6月间,又派留学生代表团回国,集会演讲,号召国内各阶层民众行动起来.在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压力下,袁世凯被迫于1916年放弃帝制,不久忧惧而死,“二十一条”也因此搁置.  相似文献   

16.
在近代中国人赴日留学的大潮中,鲁籍留日生人数众多,清末时便成为仅次于直隶的江北第二留日大省。进入民国时期,赴日留学的人数仍稳居江北各省的次席。据现有的资料估算,民国时期山东约有1400人负笈东瀛。便利的海路交通、早期留日生的宣传鼓动、自身发展的需要与抗日救亡的驱动等,是促使山东学子在中日关系波澜丛生、风波迭起的背景下仍把日本作为留学首选国度的主要原因。鲁籍留日生除具有全国留日学生的一般特征外,也因山东特定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因素,而呈现出一些独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宫崎滔天不仅是孙中山的“知友”和得力助手,也是中国留日学生真诚的朋友。他在为孙中山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奔走始终不懈”的过程中,与中国留日学生交往密切,并肩战斗,结下了深情厚谊。20世纪初,大批满怀爱国热情的中国留学生,“为国家前途寻出路”,纷纷负笈东渡日本留学,掀起了中国空前的留日学生运动高潮。1905——1906年,多达8千余名中国留日学生涌向日本。其中不仅有众多的  相似文献   

18.
留日教育是民国时期留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留日学生的学科和专业结构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以此为对象,考察和分析民国留日留学生所学学科专业特点及其成因,并试图分析民国政府在留日学生学科和专业结构不断完善过程中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对中国留日军事学生政策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缓和甲午战后中日之间的敌对关系和通过培养中国留日军事学生,扩大日本对华的军事影响,九一八事变前,日本政府和军部积极接受清政府和民国时期各政治军事集团选派的陆军留学生.同时,日本政府和军部又担忧中国留日军事学生成为其向大陆扩张的潜在威胁和障碍,故不愿接受或较少接受中国留日海军学生,采取防备、保密或限制的消极教育措施.这种狭隘的留学教育心态导致其对中国留学生的管理以利己为原则,采取左右逢源的管理模式,在监控留日军事学生动静的同时,收买和拉拢部分意志薄弱者为其所用.  相似文献   

20.
辛亥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所发动的一次革命。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中的许多人是毕业或者学于日本的留学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和同盟会为领导,以留日革命学生为骨干而发动的一次革命。因此,我们在研究辛亥革命史,特别是中日关系史时,对于中国留日学生的地位和作用的研究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承前辈之精华,对此问题试加探讨,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