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物学文摘     
DNA是遗传物质的发现1928年英国微生物学家F.Griffith做了一个有名的肺炎双球菌感染小白鼠的实验。这种细菌有三种类型(Ⅰ、Ⅱ、Ⅲ),它们都有自己特定的荚膜多糖外壳,因此,看起来其表面是平滑的(Smooth),称为S型。这种荚膜多糖外壳对细菌有保护作用,因而它们可以在小白鼠  相似文献   

2.
陈晨 《生物学教学》2009,34(6):73-73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在论述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时提到:将加热杀死的有荚膜有毒S型肺炎双球菌(S型细菌)与无荚膜无毒性的R型肺炎双球菌(R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再从死亡的小鼠体内分离出有毒S型细菌。表明无毒性的R型细菌可转化为有毒S型细菌。那么R型细菌如何转化为S型细菌?转化机理及过程又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3.
<正>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第二册(必修)关于 DNA 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提及:将加热杀死的 S 型肺炎双球菌与无毒性的 R 型活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并从死亡的小鼠尸体上分离出有毒性的 S 型活细菌,由此表明无毒性 R 型活细菌转化成了有毒性的 S 型活细菌。那么 R 型肺炎双球菌如何  相似文献   

4.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现行高中生物学课本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的经典实验之一。教材只介绍了这个实验的过程及现象,并未涉及实验的来由,由现象得到“转化因子”的推论等。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实验,现作一些拓展的探讨。1认识肺炎双球菌肺炎球菌有时也叫肺炎双球菌,它是早在1881年发现的致病细菌。根据菌落的特征分为两种类型:光滑型(S)和粗糙型(R),S和R分别是英语单词smooth(光滑)和rough(粗糙)的第一个字母。S型细菌的菌体有荚膜,R型细菌的菌体无荚膜。S型细菌能侵染和寄生在人体内,引起肺炎,也能侵染其他哺乳类动物如兔…  相似文献   

5.
关于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中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内容涉及到"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学生总是提出下列的疑问: (1)杀死的S型细菌为什么不会使小鼠死亡,而加入R型细菌之后小鼠就死亡了? (2)为什么能发生转化,是将R型细菌杀死变成S型细菌的?还是两者的遗传物质进行融合后表现出S型细菌的特点?有没有可能是R型细菌突变而来?  相似文献   

6.
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证据。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①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②将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  相似文献   

7.
张敏 《生物学教学》2011,36(12):55-55
格里菲斯细菌转化实验结论表明,肺炎双球菌中死的S型菌能使无荚膜R型菌转化为活的有荚膜S型菌,这是因为S型菌的遗传物质DNA进入到R型菌体内,从而使R型菌具有S型菌的性状。S型菌的DNA是如何进入R型菌细胞内的呢?  相似文献   

8.
<正>人教版《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中,介绍了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其中,格里菲斯和艾弗里的实验中都提到了肺炎双球菌,且涉及R型和S型两种肺炎双球菌。二者之间的区别在于S型菌细胞膜外有多糖荚膜,菌落表面较为光滑,且具有毒性;而R型菌没有多糖夹膜,菌落表面粗糙,没有毒性。这两个实验最终的结果都是R型菌"转化"成了S型菌。此处教材中处理得比较模糊,笔者组织学生讨论后,  相似文献   

9.
艾弗里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有这样一个实验:在培养R型肺炎双球菌的培养基中,加入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结果同时出现了R型和S型细菌。之所以有部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是因为S型细菌的DNA与R型细菌的DNA整合到了一起,并且得到了表达。  相似文献   

10.
高中生物新教材在旧教材基础上增加了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验 ,进一步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但由于受教材内容的限制 ,该实验的论述给学生留下了许多疑点 ,因此 ,在教学、特别是复习时应作以全面的补充、释疑 ,使学生真正掌握这一知识点。1 肺炎双球菌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 ?肺炎双球菌称肺炎链球菌 ,属于原核微生物。根据菌落的特征分为两种类型 :光滑型 (S型 )和粗糙型 (R型 ) ,S和R分别是英语单词smooth(光滑 )和rough(粗糙 )的第一个字母。S型细菌的菌体有多糖构成的荚膜 ,菌落光滑 ,当侵染人和动物时能使其患病死亡 ;R型细菌的菌体无…  相似文献   

11.
1 R型肺炎双球菌菌体无多糖类的荚膜,是无毒性细菌;S型肺炎双球菌菌体有多糖类的荚膜,是有毒性细菌,可使人患肺炎或使小鼠患败血症。科学家艾弗里及  相似文献   

12.
<正> 1 转化和转导转化是指从一个细菌品系(供体)分离和提纯DNA,作为转化因子,处理另一个细菌品系(受体),部分受体细菌吸收供体DNH,掺入基因组中,导致受体某些遗传性状定向转变的现象。如S型肺炎双球菌中的DNA能使部分R型菌转化为S型菌。转化现象在细菌中十分普遍,甚至在真核细胞中也存在转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
问题:将无荚膜、无毒性的 R 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有荚膜、有毒性的 S 型肺炎双球菌属于哪一种可遗传的变异?答: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细菌为原核细胞,不具有染色体,不可能是染色体变异。我们要想确定是基因突变,还是基因重组,关键要了解具体的转化过程。细菌转化作用是指把从供体菌得到的 DNA 通过一定的途径授予受体菌,从而使受体菌的遗传特性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4.
参考答案 1.B提示: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开始时小鼠的免疫能力较强,R型活细菌数量减少;随着S型细菌在小鼠体内增殖,小鼠免疫力下降,R型细菌数量得以逐渐增加,然后稳定。  相似文献   

15.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在培养有R型细菌的A、B、C、D四个试管中,依次分别加入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DNA和DNA酶混合物、蛋白质、多糖,经过培养,检查结果发现有S型细菌转化的是  相似文献   

16.
柱子 《初中生》2007,(5):59-59
在有机体中存在着两种与抗生素有关的武器。第一种是“磁性武器”,它是所有有机体都能够产生的一种自然抗生素。这种抗菌缩氨酸(AMPS)带正电荷,能够被吸引到带有负电荷的细菌表面,以发挥其抗菌效力。第二种是被称为脂肽的“清洁武器”,它们只由细菌和真菌制造而成。这个“武器”包含一个脂肪酸链,能够将真菌中的脂肪膜溶解掉。  相似文献   

17.
嚼烂状胚乳     
有些植物成熟的胚乳表面呈现不同程度不规则的凹凸不平,通常称为嚼烂状胚乳。这种特殊形态的胚乳,仍属于核型胚乳、细胞型胚乳和沼生目型胚乳三种类型,只是它们在发育后期发生变异而已。现已弄清,被  相似文献   

18.
马斌 《生物学教学》2012,37(2):71-72
1加热杀死S型肺炎双球菌的过程,是杀死蛋白质还是DNA?加热杀死S型肺炎双球菌的过程其实就是高温促使蛋白质变性,使其丧失毒性的过程,但其遗传物质DNA却依然具有活性,因此与R型细菌混合以后,可以促使R型细菌的转化。实验证明,被加热杀死的S  相似文献   

19.
<正>1问题蔡华瑞[广东省廉江市廉江中学(524400)]将R型菌的DNA与S型菌混合注入小鼠体内,会得到R型菌吗?2讨论任智安[北京市通州区永乐店中学(101 105)]如果要得到R型菌,肺炎双球菌的表面上必须要失去荚膜。理论上可行,基因重组时只要破坏荚膜相关基因导致基因失活即可。吴志强[安徽省芜湖市第十二中学(241003)]为什么S型菌的DNA能够让R型菌转化?因为S型  相似文献   

20.
同学们对“many”,“much”,“lot”这三个单词都比较熟悉,大家会异口同声说:它们的汉语意识都是“许多”。对,看起来它们的表面意思是一样的。可它们真正一样吗?不,这三个“许多”各有各的特点.使用它们时,我们还得小心呢!下面我就简单介绍一下它们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