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季节的转换,太阳的升落方向也在不断的变化,并不一定是东升西落。本文结合太阳光照图,讨论一年四季太阳升落方向的变化。一、春秋分时太阳升落方向在地球仪上的方向是用经纬网来确定的,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要精确定位地球表面某点M的方向,可以经过该点分别作经线和纬线的切线,两条切线所指的方向即为M点的东、西、南、北方向。如图1。春、秋二分,太阳直射在赤道上,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如图2,AOB经线即为昏线(即对于经线AOB上的所有地点来说太阳即将从地平线落下),图3中COD经线即为晨线(即对于经线COD…  相似文献   

2.
邓先武 《地理教育》2013,(Z1):108-108
<正>在太阳光照图中,晨昏线与经线有两种关系:一种是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一种是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在一个回归年内,晨昏线与经线只在春分日和秋分日重合,此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除春分日和秋分日之外,晨昏线和经线的关系是相交,此时太阳直射点不在赤道。由此可见,晨昏线与经线在不同日期关系不同,且这两种关系不会同时存在。晨昏线与纬线则有三种关系:一种是晨昏线和纬线相切,一种是晨昏线  相似文献   

3.
上图是“太阳直射点位移简图” ,虽然很简单 ,但包含了太阳直射点位置、纬度、时间等信息 ,还可以从中推出太阳高度变化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可以运用于各种相关综合题的分析 ,现举例如下 :一、判断太阳直射点位置例 :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时 ,太阳光在地球表面直射点的位置是 :A .在北回归线以南 ,并向北移动B .在北回归线上C .在北回归线以南 ,并向南移动D .在北回归线以北 ,并向北移动分析 :当地球位于远日点时 ,时间是 7月初。如下图 ,太阳直射点在P点位置 ,从而可选出答案C。二、判断昼夜长短变化1 判断相同地点不同时间…  相似文献   

4.
一、光照图与日期图的区别区别光照图日期图含义不同表示“白天”和“晚上”表示“今天”和“明天”界线不同 晨昏线(只有二分日与经线重合,其他日期与经线相交) 两条经线:180°经线(日界线,固定不变),0点经线(不断变化)范围不同 理论上昼、夜半球始终相等 “今天”与“明天”的范围不一定相等(太阳直射180°经线时相等)确定时间的方法不同  找两“点”:直射点(所在经线平分昼半球,地方时为12时)、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分别为6时、18时) 找两“线”:180°经线,0点经线(以此为参照点求其他经线的地方时)快速区分的方法 …  相似文献   

5.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 ,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上稳定 ,地球在自转和公转的过程中 ,产生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使得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随纬度、时间而发生变化。一、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同一天 ,不同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而有规律地变化。如图 1:图 1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示意图a.夏至日 ;b .太阳直射 15°N纬线时 ;c.二分日 ;d .冬至日从图 1可以看出 ,同一天 ,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正午太阳高度以北回归线为中…  相似文献   

6.
孙九昌 《考试》2010,(10):42-44
由于地球绕日公转,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以及晨昏线(圈)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圈)以地心为中心,在极圈和极点之间往返摆动,  相似文献   

7.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是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难点,笔者在教学中通过绘图讲解这一难点,学生易于接受,教学效果较好。在绘图时,以某一经线的纬度为纵坐标,标出赤道(0°)、北回归线(23°26′N)、南回归线(23°26′S);以时间为横坐标,标出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及次年春分、夏至六个节气(如图所示)。一、引导学生学习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边讲边绘,画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曲线(如图所示,图中箭头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从A至B,即每年春分到夏至,太阳直射点自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从B至D,即每年夏至到冬至,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向南移动,经过…  相似文献   

8.
一、准确理解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含义 (1)太阳高度:是太阳光线相对与地平面的交角,也就是太阳的仰角。如图1,在整个昼半球太阳高度都大于零,晨昏线上太阳高度等于零,在任意时刻地球上太阳高度的分布都是以直射点为圆心成同心圆状分布的。如图2所示,A为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从A点向四周呈同心圆减少,到晨昏线减少为00。直射点A所在的经线BC正值中午,达到一天中最大太阳高度.即正午太阳高度,它的变化是从A向B、C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9.
金剑 《地理教育》2014,(7):49-55
一、考点扫描 二、知能构建1.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黄赤交角是地球自转的赤道平面与公转的黄道平面之间的夹角.由于黄赤交角(23.5°)的存在,加之地球自转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有规律地往返运动,从而引起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使得太阳辐射在地表有规律地季节变化(形成四季)和纬度变化(形成五带).具体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0.
一、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值=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如度图值1,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值为δ,北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值为H,L1、L2为平行的太阳光线,L3为过北极点的圆的切线,L5垂直于L3(过切点的圆的半径或直径垂直于圆的切线),L4(赤道)垂直于L5(地轴)。求证:δ=H。证明:∵∠1=∠2(同位角相等),δ为∠1的余角,H为∠2的余角,∴δ=H。即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值=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的正二、午刚太出阳现高极度昼值(。极夜)现象的地区的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如图2,L1为太阳的直射光线,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δ,L2为晨昏线,L1垂直…  相似文献   

11.
【过程设计】1.原理利用二分二至日,太阳光分别直射在赤道、南北回归线上的特殊情况,用简单的量具测量本地纬度。若我们将阳光当成平行光,阳光通过大气出现的折射忽略不计,通过地轴的地球截面又可以视作圆形,则分别可以得到下列情况:(1)春分和秋分日在这两天,阳光都直射赤道(如图1)。由于各地的纬度近似为该地向地心所作的连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即为图1  相似文献   

12.
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有关太阳高度角的计算问题.太阳高度角指的是太阳光线和地平面的夹角.其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是一天中的最大太阳高度角,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是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向两侧呈递减趋势.太阳高度角是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向两侧呈递减趋势,白天大于零,晨昏线上等于零,晚上小于零.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在高中地理学中是个重点,也是个难点.在进行计算中,我们需要两个已知条件:所求地区当地纬度和直射点所在纬度.对于任意时刻太阳高度的计算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不做要求,但是极昼地区,存在最大太阳高度角和最小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相似文献   

13.
【精讲精练】考点1.太阳直射点移动及其影响【精讲】例1,读"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回答问题:(1)太阳直射点位于A点的这一天,地球上正午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的纬度范围是,太阳直射点从A点移至B点期间,长江流域径流季节变化正值期,亚平宁半岛南部气候特点为。(2)太阳直射点位于B点这一天,北极圈和南极圈上正午太阳高度角数值相差度。(3)太阳直射点位于C点,昼长时间北极圈比赤道(多或少几小时),太阳直射点从C点移至D点,期间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呈方向流动。【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公转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移动的规律,以及季节变…  相似文献   

14.
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着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移动范围,黄赤交角发生变化,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也跟着相应地发生改变。一、黄赤交角的变化,对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的纬度分布的影响(“”表示正午太阳高度,“”表示昼长,下同)1.黄赤交角为23°26′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在不同日期的纬度分布情况,分别如下图所示。(1)北半球夏至日(2)北半球春分、秋分日(3)北半球冬至日(4)当太阳直射在北纬α度时(0°<α<23°26′)由此可见,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向南北两侧逐渐减小(除极夜区外);从南北半球来看,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  相似文献   

15.
一、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概念什么叫正午?从时刻上看即一天中自昼的中间时刻,即昼半球中央经线的时刻,是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其地方时为12点.从位置上看则一定位于昼半球中央经线、昼弧的中点、直射点所在经线.正午是一个时间概念,同时也有固定的位置.太阳高度角是太阳光线与当地地平面的夹角.故正午太阳高度角为某地正午(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角,即昼半球中央经线上的太阳高度角.如当北京时间为12点时,全球有且只有120°E经线上的太阳高度角才是正午太阳高度角.在太阳视运动图上表现如图1.  相似文献   

16.
黄开云 《考试周刊》2012,(92):133-133
一、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1.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同一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同一经线上两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其纬度差就是多少度。  相似文献   

17.
一、形成专题 通过大量做题、选题,不断整合归纳,形成专题题库,以达到整合地理初高中内容、整合必修和选修、整合不同版本内容之目的.专题练习形式如表1所示. 二、综合变式 高考重点内容相关题目多,变化形式也多,根据题目特点可进行变式综合,再让学生练习则针对性更强、效果更好.以晨昏线及相关变式为例,可综合如下. 1.点式晨昏线 ●与经线交点 晨昏线以与经线交点的形式出现. 例:图1中的圈表示某一经线圈,N、S为南北极点,A、C位于赤道,E点为AN的中点.假设某一天某时段内晨线与该经线圈的交点由A点向E点移动,回答(1)~(2)题.  相似文献   

18.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地表接收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简称太阳直射点)会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只看课本中的文字表述和示意图很难理解,而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图由静态的改  相似文献   

19.
针对南、北半球自然状况的不同,笔者特把南、北半球的不同点作了如下总结:一、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产生的偏向不同由于地球自西向东不停地自转,地球上的物体无论朝哪个方向做水平运动,其运动方向都会发生偏向,所不同的是,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在北半球偏右,而在南半球却偏左。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不同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因南、北半球不同而不同: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向北逐渐减小;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向北逐渐减小。在北回归线以北的纬度带,每年6月2…  相似文献   

20.
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的数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用高中立体几何、三角函数知识去定量化分析高一地理课中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状况 ,从中我们不仅能感悟到数学的博大精深 ,也能精确认识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球体 ,太阳光线在任一时刻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在地球绕太阳公转过程中 ,由于黄赤交角为 2 3°2 6′,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周期移动 ,从而导致地球各地昼夜长短有规律的周期变化 .在冬至和夏至时 ,南北极圈内还发生极昼和极夜现象 .如下图所示 ,设A点纬度为 φ ,此时A点的太阳光线与赤道平面所成夹角 ,即A点的太阳高度角为H ,优弧BCD代表昼长 ,劣弧D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