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考查角度] 中考阅读题中,概括题的考查角度主要有如下几种: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概括文章的中心或主旨,3.概括文章的层次及层意,4.概括文段的意思,5.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6.概括文章的写作特点等等。有些题目,好像不考查“概括”,但必须经过概括才能答题,如要求写出材料的内容提要,要求把材料改写成一句话新闻,要求将材料进行归类等,这实质上也是概括题的出题角度。  相似文献   

2.
物理概括能力是个体从大量而繁杂的以及外表不同的物理材料里抽出共同属性并扩展到同类其他物理事物或现象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培养学生的物理概括能力,首先要通过典型的物理概括问题的教学,让学生懂得物理概括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基本的物理概括能力;其次要充分利用物理概括问题,加强物理概括训练,及时引导学生反思概括的过程、方法和结果,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概括能力、监控能力和良好的概括习惯,促进学生物理概括能力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3.
朱光栋 《新高考》2011,(Z1):36-37
"概括",是指用简约、明白的语言把众多的人事景物的共同特点或众多的事件材料的要意归结起来。概括的本质是思维的聚合和抽象,它与发散和阐发是一组互逆关系。概括能力是人们工作、学习、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能力之一。在高考现代文阅读的主观问答题里更是常见,从近几年的高考概括题测试情况看,大致有层意段意的概括,中心思想的概括,事物特点的概括,原因条件的概括,艺术特色的概括等。针对种种概括形式,笔者选取一些概括方法实例验证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概括是思维中极重要的环节 ,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就是概括过程。没有概括 ,学生就不能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没有概括 ,就难以形成概念 ;没有概括 ,学生的知识结构就无法形成。因此 ,概括能力的高低 ,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思维水平的高低。由此可见 ,概括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阅读教学中的概括力是指以概括为主要的形式,将课文的大意进行梳理、归纳并付诸于言语表达的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依循文本内容,掌握概括方法;紧扣同质关联,构建概括模式;运用概括模式,形成概括能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2012年高考散文阅读真题为例,从高考散文阅读的设题角度及解题技巧两方面予以解说,以期对考生备战2013年高考有所帮助。一、平稳求新概括题,抓旨理脉简要答散文阅读概括题的类别大致有段意的概括、层意的概括、中心思想的概括、事物特点的概括、事情发生原因(或条件)的概括、艺术特色的概括等。  相似文献   

7.
陈振林 《高中生》2013,(15):6-7
本文以2012年高考散文阅读真题为例,从高考散文阅读的设题角度及解题技巧两方面予以解说,以期对考生备战2013年高考有所帮助。一、平稳求新概括题,抓旨理脉简要答散文阅读概括题的类别大致有段意的概括、层意的概括、中心思想的概括、事物特点的概括、事情发生原因(或条件)的概括、艺术特色的概括等。  相似文献   

8.
概括中心思想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学会概括中心思想,对于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有很大的意义。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采用各种教学手段,从学生概括意识的培养、概括方法的掌握和概括错误的纠正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中心思想的概括能力。  相似文献   

9.
概括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方法。它的基本特点是从同类的个别对象中发现它们的共同性,由特定的、较小范围的认识扩展到更普遍性的、较大范围的认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概括具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高级形式的、科学的概括,这种概括的结果得到的往往是概念,这种概括又称为概念概括;另一种是初级形式的、经验的概括,又叫做相似特征的概括。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这两种形式的概括都存在,一般来  相似文献   

10.
概括能力是知识结构中十分重要的部分,针对教学实际中学生的概括能力发展迟滞。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概括的语言烦琐冗长,不简洁;抓不住关键,主次不分;缺少全面性,顾此失彼,不能把握整体内容;机械搬迁文中语句,不会变通的现状,结合平时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力求从"抓住中心句来概括""抓住课题来概括""抓住关键词句来概括""把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文训练相结合"几方面来谈谈小学生语文概括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小学生概括能力的要求是:低年级,在教师的指导下,读懂课文内容,能正确地回答问题;中年级,学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高年级,学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简要复述和缩写课文等。概括能力同阅读能力关系密切,并且互相促进。结合阅读教学培养概括能力,要从  相似文献   

12.
数学材料的概括能力,对学生的数学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学生不可能把数学材料原封不动地放进“思维机器”去运演,而必须进行概括,把数学材料的一般属性或本质属性联合起来考察,形成概念,才能开展有关的思维活动.因此,思维是一种能动地、概括地解决问题的意识活动.概括数学材料,既有初级水平的经验概括:概括材料的外部特征,对不同的材料进行比较,舍弃他们互不相同的特征,对他们的共同特征加以概括;也有高级水平的科学概括:对数学材料的本质方面的概括,导致数学概念的形成,规律的揭示和对材料内部联系的认识,学生只有借助于概括,才能在思想…  相似文献   

13.
数学学习中的概括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概括是指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把具有共同特征的事物联系起来进行考察,抽象出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将其推广为包含这一对象的更大范围的同类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或是把具有共同特征的数学对象结合起来进行考察,寻找和抽取其中内在关系和规律的不断发展的思维活动方式或思维动作.概括具有3个基本特征:二元性、过程性和层次性.对数学对象的概括,一般经过5个阶段:观察阶段、抽取阶段、筛选阶段、推广阶段、确认阶段.按照概括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特征,可以把数学学习中概括的方式分为6种类型:类比式概括、归纳式概括、演绎式概括、经验式概括、理论式概括和简约式概括.  相似文献   

14.
覃忠盛 《考试周刊》2009,(17):12-13
"概括"是申论考试中不可缺少和换位的关键环节。概括命题分两类,要以不同方法应对。概括情境中的拟定身份不可忽视,应考者须加强角度意识。考前应考者应加强概括能力的培养,考时当运用概括技巧。  相似文献   

15.
汪永亮 《新高考》2008,(Z1):19-21
概括作品的主旨就是指概括文章中心思想。概括作品主旨,实际上是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既包括理解归纳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又包括概括、提炼和表达的能力。《2008江苏高考说明》要求:"作品主题的概括  相似文献   

16.
数学概括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必要条件,然而,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很少进行概括,概括能力也很差.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感到无规可循.本文从理论上说明培养数学概括能力的重要性,从实践给出培养学生数学概括能力的原则、整体思路、教学模式及策略.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弱抽象概括教学引出新知,利用强抽象概括教学巩固新知,老教师比新教师更注重弱抽象概括教学:从教学时间上看,课堂教学中强抽象概括教学所用时间明显多于弱抽象概括教学,且老教师更注重对于新规则的讲解:从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上看,弱抽象概括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强抽象概括教学注重学生参与,老教师重视与学生的互动,而新教师则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学生练习;精讲精练展开强抽象概括教学及利用弱抽象概括教学引出新知都有利于实现学习的正迁移.  相似文献   

18.
作家从作品的孕育直至完成的整个创作过程,始终运用着形象思维,与此同时所进行的艺术概括也始终离不开具体形象。 为什么艺术概括没有象科学概括那样导致抽象的概念?因为这个概括过程所采用的实际方式跟科学概括的方式是全然不同的。  相似文献   

19.
概括是高层次的思维活动,概括能力是学生一种基本的语文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主题内容、文体特点、核心词句等方面对不同文体的文本进行概括,帮助学生形成概括意识、概括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0.
概括能力是语文学习需要培养的重要能力之一,概括题是历年高考的必考题型,语文教学中必须加强对概括能力的训练。概括能力更是一项基本功,它直接影响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