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鸦片战争前后,社会调查传入中国。戊戌维新时期中国人开始介绍西方的社会学和社会调查方法。进入20世纪,中国留日学生开始进行社会调查,并迅速影响到国内,清末中国掀起了一股社会调查的潮流。民国初年,随着社会问题的日益突出,各类知识分子转向社会现实寻找解决社会问题的答案,社会调查走向繁荣。这反映了国人对科学的理解从器物层面、制度层面进而上升到价值观层面,科学研究方法由自然科学领域向社会科学领域扩张。国人对科学精神的理解发生了历史性转变。  相似文献   

2.
通过文献考证并运用科技史方法,对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境内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期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的科学技术传播内容和特色进行论证,纠正了过去有关潜水器具报道、有关建议中国创设农会、有关中国第一个西医医院等错误论断,使鸦片战争前夕经由期刊传入西方科技知识的原委得以澄清。  相似文献   

3.
西方现代体育在我国的兴起,与鸦片战争以后西方文化的入侵是同步发展的。西方现代体育传入我国大体通过了以下三种途径:聘请外国人来中国传授,如洋务运动新式军队和学堂所采取的办法;在欧美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4.
一谈起鸦片战争,许多中国人会义愤填膺,清朝中后期,英国把大量的鸦片贩卖到中国,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人民身体受到伤害,英国还发动了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屈辱史。然而,鸦片战争的起因真的只是英国人"脑子坏透了"吗?其实,鸦片战争前中英之间的贸易战,给我们提供了战争起因的一种经济视角。棉花本来是主打商品  相似文献   

5.
《科学文化评论》2008,25(1):125-126
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Huygens,Christiaan,1629-1695)(邮票H33a),出生于海牙。父亲是大臣和诗人,与笛卡尔^D19。等学界名流交往甚密。惠更斯自幼聪慧,13岁时自制一台车床,表现出很强的动手能力。1645-1647年在莱顿大学学习法律与数学,1647-1649年转入布雷达学院深造。在阿基米德舢。等人著作以及笛卡尔^D19。等人直接影响下,致力于力学、光学、天文学及数学的研究。他善于把科学实践和理论研究结合起来,透彻地解决问题,因此在摆钟的发明、天文仪器的设计、弹性体碰撞和光的波动理论等方面都有突出成就。1663年他被聘为英国皇家学会第一个外国会员,1666年刚成立的法国皇家科学院选他为院士。惠更斯体弱多病,一心致力于科学事业,终身未婚。1695年7月8日在海牙逝世。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考证并运用科技史方法,对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境内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期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科学技术传播内容和特色进行论证,纠正了过去有关潜水器具报道、有关建议中国创设农会、有关中国第一个西医医院等错误论断,使鸦片战争前夕经由期刊传入西方科技知识的原委得以澄清.  相似文献   

7.
自鸦片战争后国门洞开,外国邮政机构纷纷把自己的牌子堂而皇之地挂到中国领土上.当时,英国人一手控制了中国海关(英国人赫德在中国任海关总税务司48年).他们得寸进尺,竟然想再控制中国邮政,其理由是"中国没有邮政局".  相似文献   

8.
鸦片战争后,出于资本扩张、市场开拓和军事活动的需要,欧洲列强开始向中国输入近代气象科技知识。本文较为全面地研究了近代欧洲气象学译本、期刊以及专著的传入。大部分欧洲天文气象知识的传人后,气象知识和仪器在军事、农业等领域的普遍应用,大大提升了中国抵御气象灾害的能力,同时也促进了中欧气象科技文化的交流,为中国气象事业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西方天文历术传入中国之后,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激烈的碰撞,其中平气注历与定气注历的争论是清初中西历争的焦点问题之一。西方传教士借此宣扬新法优于古法,而保守天文学家也借此攻击西历破坏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置闰方式。在前人的基础上,强调了平气、定气之争在清初历争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比较南怀仁、杨光先等清初士人对这一问题的争论,认为南、杨之争是以争夺钦天监控制权为目的,二人所论皆有偏颇之处,最后得出平气、定气之争的主要矛盾在于社会文化方面。  相似文献   

10.
编读往来     
《科技新时代》2005,(2):6-6,8
“惠更斯号”成功着陆,温室效应并不可怕,从事“最差工作”的人有话说,本刊幸运抽奖活动结束  相似文献   

11.
一个长期困扰科学界的“惠更斯摆钟”之谜日前被美国科学家库尔特·瓦伊杰菲利德破译。他提出,只有在摆的重量同整个钟的重量比较大的情况下,“惠更斯摆钟”才能正常工作。该项科研成果刊登在2月出版的《新科学家》杂志上。惠更斯是17世纪荷兰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1656年,他将单摆运动引入时钟,发明了著名的摆钟。惠更斯在研究摆钟的过程中发现,单摆的运动不严格等时。他认为,只有在摆角比较小的情况下,单摆的等时性才成立;当摆比较大的情况下,单摆的运动不严格等时,比如当摆角为60度时,不严格等时性很明…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信息》2004,(10):59-60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鸦片战争的失败最大的原因就是中国的鸟铳长矛不敌英国的洋枪。但是实际上的差距是多少呢?就从火枪和弓弩的对比上看看其差别吧。  相似文献   

13.
朱彝尊是清初有名的文献学家,他在目录学、图书编纂学以及史注和编修地方志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主要从上述方面分析他的文献学成就。  相似文献   

14.
张德俊  朱艳彬 《中国科技信息》2007,(17):301-301,303
手风琴艺术于20世纪20年代传入中国,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它经历了发展与繁荣,到了20世纪的今天,却在中国的文艺舞台和人们的心中逐渐隐退。本文从手风琴音乐的创作、教育体制、教学理念等方面阐述了中国手风琴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5.
近代科学图书的“西译中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子 《百科知识》2009,(22):54-54
提到最早的近代科学译著,很多人脑海中首先会浮现出“严复”这个名字,还有他翻译的《天演论》(即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其实,中国翻译西方科学图书的历史还可向前追溯。早在鸦片战争(1840年)到甲午战争(1894年)的50多年中,晚清政府就组织进行了最早的、较集中的西方科学图书翻译工作。而这期间,中国人才刚刚从鸦片战争的炮声中惊醒,  相似文献   

16.
《金秋科苑》2012,(13):76-83
一中国铁路的开创时期(1876——1893年) 有关铁路信息和知识开始传入中国,大约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当时中国的爱国有识之士,如林则徐、魏源、徐继畲等人先后著书立说,介绍铁路知识。特别是太平天国干王洪任轩于1859年所著《资政新篇》中,强调近代交通运输对巩固政权和建设国家的重要性,提出了发展交通运输的创议。但这一理想由于太平天国的失败而未能实现。在这期间,帝国主义列强纷纷谋求在中国修建铁路,以便把他们的侵略势力从中国沿海伸向内地,并为此展开了种种活动,如1865年英商在北京宣武门外修建了一条长约0.5公里的展览铁路,广为宣传,但都遭到清政府的拒绝。  相似文献   

17.
耶方斯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逻辑学家和经济学家,在西方逻辑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他的逻辑思想极富创造性和预见性,是20世纪诸多逻辑理论的思想渊源;二是他的逻辑著作在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播,持续了近半个世纪。清末民初,西方逻辑第二次传入中国,耶方斯的逻辑著作是该时期传入最为完整和系统的西方逻辑著作,也是最早传入现代逻辑内容的西方逻辑著作。从传播内容和途径上促进了西方逻辑在近代中国传播的完整性,同时也推动了中国逻辑研究、逻辑教育和中国本土哲学的发展,是西方逻辑传入中国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8.
文章概述了中国三文历算传入朝鲜半岛的历史,较具体地阐述了传入的时间,方式和中国天算书的种类及其传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时代日新月异的今天,有许多时代的弄潮儿,他们迎风破浪,披荆斩棘,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非凡的成就,让人羡慕。他们的成就除了努力拼搏外,思维敏捷敢于创新,也是他们成功的关键。教育在一个人从平凡到成功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培养出这样的敢于创新,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能使社会涌现出更多有成就的人。  相似文献   

20.
1月14号,一个重达320千克的碟形飞行器“噗”的一声落地,声音响彻太阳系。“惠更斯”号探测器成功登陆“泰坦”——土星巨大而又神秘的卫星,这令行星科学家们非常高兴。探测器发回的图像显示出冰层覆盖的山脊和深色、像河流一样的坑道。他们为此感到震惊。但是在接下来的几周内,当研究人员努力解释探测器搜集到的数据时,人们由欣喜若狂变为抓耳挠腮。尽管这四小时的任务使人们第一次在近距离观测“泰坦”表面及其大气,但是“惠更斯”引发的新问题却至少和它解答的一样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