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太平广记>小说里出现了很多舟船意象,这里主要以前七十卷为文本对象,从舟船的神异功能,民间信仰背景以及叙事功能等几个方面,探讨舟船作为沟通神人的媒介所体现出来的超越意义和探索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汉生 《天中学刊》2002,17(1):62-63
齐鲁书社出版的<太平广记选>一书,选注了<太平广记>中唐、五代文言小说272篇.所选作品,均首先对其主要内容、思想意义及在原书当中的卷数、类属等加以介绍和评价,然后再加以简明扼要的注解.<太平广记选>(下册)选取了唐人小说专集50余种,作品184篇,数量上远远超过上册,参考文献上依然保留了上册简明、严谨的特点.但也有一些注解尚存可议之处,成为本书的"微瑕",这里选取<太平广记选>(下册)的若干参考文献与编选者商榷,并向广大读者请教.  相似文献   

3.
在《太平广记》的仙人赐宝小说中,胡人识宝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一故事情节的出现,一方面体现了唐代经济繁荣,对外交流频繁,胡汉文化交流增多;另一方面体现了唐朝统治者受道教影响之深.  相似文献   

4.
胡人形象是唐人小说人物类型之一。唐人小说具有传奇美学特征,胡人形象虽然在唐人小说中并不占重要篇幅,但同样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通过对胡人形象的外貌特征、身世背景、方术技能的考察,认为胡人形象具有奇幻色彩,与唐人小说的传奇美学正相一致。  相似文献   

5.
侯守松 《文教资料》2009,(26):23-25
奈保尔的小说具有"主题"重复的特点,不仅如此,形象也有重复的特点,单是英国中产阶级白种女人这一形象便随处可见,比如<模仿者>里的桑德拉、<游击队员>里的简及<河湾>里的耶菲特等.本文结合后殖民主义理论和女性主义批评,通过性与政治的视角来分析奈保尔小说里的这些白种女人形象,试图从中挖掘她们背后所隐含的文化符号和精神内容.  相似文献   

6.
一唐人小说的数量很多。唐人自撰的小说专集就有许多种;还有许多单篇流行的作品。这些作品有一部分保存在宋初李昉等人编集的“太平广记”里。“太平广记”一共有五百卷,分了八十八类,搜罗了宋初太平兴国三年(公元九七八年)以前的许多小说,其中就有不算太少的—部分是唐人作品。唐人小说的作者,许多已经不可考了;就可以考知的来看,绝大多数都是中唐以后人。中唐以后的一百五十年间,可以说是唐代小说特别兴旺的时代。  相似文献   

7.
杜德桥教授在其<李娃传>英译及研究中开拓了<李娃传>用典的研究,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太平广记>本<李娃传>的用典、用语与李娃形象特质的关系.李娃的身份是妓女,但典故却暗示了其作为淑女、超凡美女,甚至男性权威智者的形象.<类说>本<汧国夫人传>突出了李娃之"德",消解了男性权威智者特征,后世戏曲作品基本上沿袭这一特点,不断强化李娃的"节行",失去了唐传奇中李娃形象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小说的萌芽可以追溯到远古神话,<山海经>被称为"古今小说之祖".中国古代小说初具规模是在魏晋南北朝,其标志是小说由写事转向写人及其性格特征为主.代表作是志怪笔记小说<搜神记>和志人笔记小说<世说新语>,这也是文言小说的第一个高峰.中国古代小说真正成熟是唐代传奇的出现与繁荣.唐传奇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形象鲜明、故事生动,是文言小说的第二个高峰.宋代出现了话本小说,它是民间说书人讲史或演说的底本,也是中国白话小说的滥觞之作.  相似文献   

9.
黄颖 《现代语文》2008,(2):80-81
上个世纪80年代,女妖题材的研究集中在<柳毅传>和<任氏传>人物形象的讨论上;90年代开始了对唐传奇小说里男女异类婚恋题材,以及精怪形象文化学内涵的关注.本世纪以来,唐代女妖题材小说的研究在前人基础上日渐全面深入.研究者关注较多的问题是人与异类婚恋题材反映的唐代社会状况、士人性爱心理;精怪题材的流变,及其文化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麦田里的守望者>与<海边的卡夫卡>男主人公形象进行对照分析,这两部题材类似的小说在不同时代都能引发阅读热潮不是偶然现象,通过男主人公形象的对照分析,我们能看出它是特定阶段的青少年在人生旅途中所面临的独特的的生存困境在文学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11.
嘉靖壬午本是目前所见最早的<三国志演义>小说刻本,其中的小字注于是也成为细致分析刻本整体面貌、勾勒小说创作与批评理路不可或缺的部分.小字注和小说文本中均出现了"史官"形象及其话语,这可能是史学通俗化的影响.而小字注也有不少针对文本阅读而做的评论,以前多被人们忽视.从小字注中可以看出长篇白话小说创作初期"说"与"写"的交融.  相似文献   

12.
谢肇淛的小说理论主要存在于<五杂组>和为几部小说所写的序跋里,其中不乏精辟之论.最重要的当数关于小说创作的艺术虚构问题和有关<金瓶梅>一书的资料与评估.至于其小说创作,目前已知的仅有文言短篇集<麈馀>四卷,它在某种程度上是作者理论主张的实践.  相似文献   

13.
繁荣的唐代经济为文人创作以经济为素材的小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本文主要以<太平广记>中的唐五代小说为文本,通过对唐人小说中士商、工商、农商关系的分析,展现文人对四民的认识--新"四民"思想,即士农工商的社会地位排序发生了巨大变化,商人社会地位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五四"时期,在民主、科学的旗帜下,一些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知识分子开始了对封建主义的全面批判,解放妇女成为他们反封建斗争的一项重要内容.鲁迅的<我之节烈观>、周作人的译作<贞操论>、胡适的<贞操问题>等文章在当时思想界、文化界产生了极大影响.妇女问题成了"五四"前期思想解放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现代小说中出现了许多遭受封建思想摧残的女性形象.本文主要对鲁迅的小说<祝福>中的祥林嫂及<明天>中的单四嫂子、柔石的<二月>中的文嫂这几个寡妇形象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5.
<国语补音>是宋人宋庠在前人音注的基础上补充增益而成.宋庠认为前人所注旧音简陋,所以根据经典音注与时音增加了新的音注,但同时保留了旧音.通过对<国语补音>旧音反切进行全面梳理与分析,在剥离出假性音切的基础上用反切比较法分析发现,旧音的反切用字与<切韵>系韵书有很大差别,声母和韵母也呈现出不同于<广韵>的特点,其音注反映了宋以前甚至唐以前的语音现象,有一定的价值.探求旧音所体现的语音现象,会确定旧音产生的时代,同时为中古音研究提供新的材料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电影<色·戒>公映以后,传媒界出现了<色·戒>狂.其实,根据小说<色·戒>改编的电影<色·戒>,其错误思想倾向,比小说变本加厉;对男女做爱的表现恶形恶状;是一部美化汉奸、歪曲爱国者形象的作品.传媒界多数热捧<色·戒>,反映了部分媒体从业人员的不正常的文化心态.类似对<色·戒>的迷狂,对观众导向的偏差,我们希望传媒界今后不再重复出现.  相似文献   

17.
收录在<道藏>里的唐末五代道教小说,出现了很多身份各异的隐仙形象.他们既寄形迹于凡尘,又以超凡的神通济世度人,具有避世和救世的双重特点.隐仙故事反映了道教神仙信仰在唐宋之际发生世俗化转变的轨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体现出深厚的文化意蕴,对后来的小说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夏金 《文教资料》2008,(5):27-29
<虹>的叙事结构应该和整个<圣经>关于人类堕落与得救的故事相平行,这是因为小说前半部分包含了一个"失乐园"的神化原型.而在小说最主要的后半部分,厄秀拉被塑造成一个女先知的形象.整个小说的结尾是启示式的.这种手法使<虹>成为了英国人的一部现代<圣经>.  相似文献   

19.
<西游记>是明代著名的神魔小说,它虽然是一个取经故事,但作者在设定取经途中的八十一难中,几乎每一难都有女性出现,她们有的是人,如女儿国国王,有的是妖怪,如白骨精等等.这些女性看似男性取经路上的陪衬,但与同时期其他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相比,她们更具有独立的人格.<西游记>中女性形象体现了吴承恩的伦理道德观与女性观,也是明代社会个性解放思潮作用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六朝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代",也是古代小说的形成期,此时小说已经取得了文体上的独立.小说作者虽然是为"明神道之不诬"或品评人物言行,但以<搜神记>为代表的志怪小说、以<世说新语>为代表的志人小说以及<笑林>等笑话类小说,客观上均表现出各具特色的娱乐功能,并呈现出一种由雅渐俗、由隐渐显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