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5 毫秒
1.
<正>陶行知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全国优秀教师李镇西也主张:"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交际的工具,而是思维的工具,做人的工具。唯有将语文教育的养料内化为学生人格,我们的语文教育才是真正成功的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与地位"里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全国优秀教师李镇西也主张:“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交际的工具,而是思维的工具,做人的工具。惟有将语文教育的养料内化为学生人格,我们的语文教育才是真正成功的教育。”由此可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中国语言历来讲究“文道统一”,小学语文教学也要求从语言文字入手,将语言文字训练、句段篇章的学习与思想品德教育统一于教学过程之中。生活即教育。语文教学应把德育之根深植于生活世界这块肥沃的土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时时处处注重对学生心灵的塑造.而不仅仅传送知识。贯彻“文道统一”原则,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教、学、评”一致性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保证教师高效教学的重要途径,三者间具有密切联系,使“教”与“学”更好地结合起来,实现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目的。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应提高对“教、学、评”一致性的重视程度,根据学科特点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文章对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一致性的应用策略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5.
千教万教以读为本,千学万学语言为本,语文课程是以语言作为内核的。语言是工具,语文教学就担负起让学生学会掌握这个工具,并能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这个工具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的真谛是育人,而育人的核心是塑造人格。语文学科以其鲜明的人文特征和丰富的审美感受而具备了得天独厚的培养学生健康人格这一突出功能。2003年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育的育人功能更是进行了深刻而具体的阐释:"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  相似文献   

7.
人格是生命个体的思想、道德、性格、气质、追求、行为准则等要素的总和。传统应试教育的一个弊病就是重智能教育而轻人格培养,刘海洋、马加爵事件充分暴露了人格教育的缺陷。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种人格教育观在当今社会依然重要。  相似文献   

8.
人格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语文是"文"与"道"的统一体,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体。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小学语文课本中大多数课文包含浓厚的感情色彩,或热情纯真,或优美典雅,或令人振奋,使学生陶冶性情,潜移默化地构建美好的人格。因而,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渗透人格教育,是教师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中习作是教学的难点,也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一句话道出了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真谛。习作,本是一种“心灵自由抒写的曼妙历程”,是内心真实的写照,然而,现实告诉我们,习作在孩子的笔下失真。身为教师的我们,在习作教学中应如何应对?这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我们认为“小学生习作是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覃鸿 《广西教育》2014,(17):21-21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聚焦于“求真”“求证”“求实”的解决问题和学习活动的方式。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意味着探究式学习是所有学科学习的主导方式,理应贯穿于人的终身学习中。基于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探究式学习时可采取如下关键策略。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培养人、解放人、充实人、提升人。人格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语文教育的灵魂。陶行知在《创造宣言》中指出:“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它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健全人格的教育.“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创造真善美的人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育丛须适应新课程标准中的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创新”为灵魂.在语文教学实践及“大语文教育”环境中实施创新教育,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创新精神、引导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感情、发掘创新潜能、提升创新品格、塑造创新人格,以便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之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健全人格.成为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 1996年国际教育研讨会上提出了“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四大教育支柱。其核心就是学会做人。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 :“千教万教 ,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 ,学做真人。”目前许多孩子难与人相处、耐挫力差、自杀甚至杀人 ,造成这些悲剧的原因之一就是自身人格有缺陷。为了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使学生能真正地学会在社会上做“人” ,在语文教学中可从如下几方面渗透进行———   1 融情入境 ,潜移默化。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胸有境 ,入境始与亲”。语文教学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进入课文所创设的…  相似文献   

14.
李国栋 《学周刊C版》2010,(5):123-123
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感情,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语文学科作为我们的母语教育课程,它是思想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在我们整个教育过程中占据着别的学科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除了要将祖国的语言文字知识教会学生,让他们能灵活运用;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富有感情的语文教学,用爱启迪学生的心智,让他们获取人生的动力,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相似文献   

15.
“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是《技工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原则之一。如果教学离开了思想素质的培养,教育就背离了“教书育人”的方向。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注意对各种认知因素的培养,而且要重视对德育教育的培养。那么,教师如何进行德育渗透呢?1.树立师德,以身作则,是德育渗透的前提。在教学中,对教师来说,“身教重于言教”。韩愈在《师说》中明确指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育家陶行知也说:“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所以,做为技校…  相似文献   

16.
王萌 《天津教育》2013,(15):51-51
语文学科具有“文化性”“思想性”“感情性”等特点,人文性较强,程红兵在《语文人格论纲》中也提到:“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语文的人格教育。”作文教学中蕴含得天独厚的人格教育因素,是生命思想的表现形式,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有效地针对学生的人格现状,在传授给学生写作知识和写作技能的同时,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促使其健康发展。这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7.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格将是摆在广大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主要课题。将人格培养寓于语文教育之中,这是素质教育对语文教育的重要要求。语文教学应该弘扬人文精神,挖掘文化因素,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丰富学生的个性,完善学生的人格。语文教学,要善于调动学生的道德情感;要善于诱导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抓住关键词句,也能培养学生的人格和意志。  相似文献   

18.
课堂,是教师通过教学和课内外实践活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场所,利用课堂教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存,让学生的人格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是每一位教师的天职。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明确提出,“先生不应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课堂教学中,我紧紧抓住“教学生学会做人”这条主线,充分运用语文学科特有的作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良好道德情操和独立人格的培养,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明辨是非善恶,懂得爱憎分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沃土。  相似文献   

19.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要使人成为真正有教养的人,必须具备三种品质:渊博的知识、思维的习惯和高尚的品德。陶行知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教学的一项长期的基本任务。小学数学教学,除了传授学生基本的数学知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技能外,还应结合课堂实际,有意识巧妙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20.
中学语文是基础学科,它在整个基础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把教和学联络起来,一方面要先生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学生负学的责任。”陶行知的这段话,对于教学生学会语文。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我结合平时的教学,谈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