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标准要求同学们了解声音的特性,知道声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知道防止噪声的途径,增强环保的意识,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知识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标准要求同学们了解声音的特性。知道声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知道防止噪声的途径,增强环保的意识,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知识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内容梳理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的  相似文献   

4.
正一、探声音的产生1.实验中,为什么要用各种不同的物体发声?答:用各种不同的物体发声,总结出的发声体的共同特征才更具普遍性。2.实验中如何观察发声体的振动?答:让正在发声的物体接触较小、较轻的物体,使其振动,将发声体的振动"放大",以便于观察。3.在观察发声体振动时应用了什么方法?答:应用了转化法。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二、探究声音的传播1.在探究固体传声的实验中,为什么将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  相似文献   

5.
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和生产实际联系紧密,是历年各省市中考一定涉及的内容.掌握声学知识,需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一.知基点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以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真空中  相似文献   

6.
1.人听到声音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声音产生的条件和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不同,不能混淆。发声只需要发声体的振动,而听到声音首先要满足发声体振动,而且必须是每秒振动20次~20000次,其次一定要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再次是有正常良好的接收声音的器官(人耳),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2.人听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 1.能对“声音是如何产生”的问题发生兴趣,并积极进行科学探索。 2.经历发现声音与振动关系的科学过程,知道“振动发声”,并能用多种方法观察物体的振动。  相似文献   

8.
一、知识网络二、复习指导(一)声现象1.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没有振动就没有声音.2.声音的传播间)听到声音的条件:由发声体振动发出的声音,经过介质(一切气体、液体、固体物质)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到达人的耳朵会引起鼓膜的振动,产生听觉.(2)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在不同的介质和不同的温度中的传播速度各不相同,在同一温度时,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臼)回声: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直接传人人的耳朵的叫原声,遇到障…  相似文献   

9.
白玉  李柏峰 《科学课》2009,(8):42-43
教学目标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能够解释各种常见乐器的发声方法。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能够解释各种常见乐器的发声方法。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际观察,建立振动的概念,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知道摩擦、弹拨、敲击、吹气等可以使物体振动而发出声音.  相似文献   

12.
《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教学大纲》增加了声学知识的教学内容,这对初中物理教师来说是新的尝试。其中“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教学是个难点。我的教学设计是:1.复习本节必要的知识,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2.从问题入手,转入课题,设计实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3.总结归纳本节重点内容。4.巩固练习。下面为讲课的具体内容。 首先,我选了一首很优美的乐曲(轻音乐)作为本节内容的开始。在复习了前面学习的内容后用录音机播放给学生听。复习的知识是声音的发生——由于振动,本节课围绕振动的性质进行分析归纳。放录音的目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强化课堂气氛,并为引出问题做准备。听完音乐后,轻松自然地问:“这首乐曲好听吗?”学生听完音乐也很兴奋:“好听!”进一步引导:“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周围有很多声音,有的很好听,如:刚才那首优美的乐曲,婉转的鸟鸣,悠扬的歌声,这些使人心情愉快的声音叫乐音。但声音又有不同,歌声中就有:男高音、男低音、女高音、女中音等,刚才那首乐曲就是有不同的声音组合成的。那么,声音有什么区别呢?”导出课题:今天学习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和音色。  相似文献   

13.
1.声音由物体的产生,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叫做,单位是,简称为,符号为.4.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有关.5.频率高于20000H z的声音叫做声波;频率低于20H z的声音叫做声波.6.声音的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系.振幅越大,越大.7.声音的三个特征是、和.8.噪声是发声体做振动时发出的声音.9.动画片《星球大战》中,“神鹰号”太空飞船将来犯的“天狼号”击中,听到“天狼号”“轰”地一声被炸毁,“神鹰号”宇航员得意地笑了.你觉得这段描写符合科学道理吗?为什么?10.用牛皮纸刮动梳齿,…  相似文献   

14.
黔(瑙}特辫薰)公 L通过实马蛋深究井人识声音产生和子粉舀的条科‘. 2.了解乐音的特性. 3.了裤现代技术中与声音有关的应用‘万 4.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瞥 息传播中的作用 止一声普是由一于物体 产生的;我们把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 2‘物翅学中,把f翻潘声音的物质叫做-—一 声音可以在固体、_和_中传播, 但是不能在中传播, 8.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音调由发声体振动 的_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_;声 源在15内振动的次数叫做_,该物理量的 单位是_,用符号_表示. 9.声音的强弱叫做_;响度由发声体 振动的决定,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 音的_…  相似文献   

15.
1 教学设计基本思路 本节课内容选自苏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专题2第二单元第二节(第一节为化学反应的方向),是在新课程选修模块中增加的原大学化学知识,其教学基本要求为:知道熵的概念、能用反应焓变、熵变说明化学反应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姜正亮 《科学课》2009,(1):12-13
教学分析;《声音的产生》是《奇妙的声音王国》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声音的产生是物体振动的结果。声音有大小、高低的不同。通过改变物体的振动,我们可以使声音发生不同的变化。”本课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三大活动模块:一是了解声音的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二是用各种方法使物体发出声音——造声;三是观察、感觉物体发声时的状态变化,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正一、教学设想本节课是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苏教版)专题二第一单元《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容.通过高一年级的化学学习,学生了解到同一化学反应在不同的外界条件影响下可能速率不同.笔者设计了三个层层递进的板块贯穿这节课,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探究,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而不仅仅是知识本身.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知识网络 声现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产生→发声体的振动 声音的传播{传播介质 传播速度 声音的特性{音调 响度 音色  相似文献   

19.
人教社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课本第一册在阐述“声音靠介质传播”的内容时是这样处理的:在得出“发声体在振动”的结论后,即提出“振动物体靠什么把振动传给我们的耳朵引起感觉呢?”的问题。然后就进行如图1(课本图3—2)的两音叉传递振动的实验,进而  相似文献   

20.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第五册第七课)是学习声音方面知识的开始。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道理,培养他们归纳、演绎的能力:指导学生运用手边的材料设置一些简易可行的实验,培养他们从实验中发现物体的发声都和振动有关的观察能力。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物体停上振动则不能发声,这是教学重点。其中,引导学生自己设置实验,并运用归纳推理或演绎推理的方法得出结论,是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