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力平衡是学习力的平衡的基础。在初中上好“二力平衡”一课,关键是做好二力平衡条件的演示实验。(见改编初中《物理》第一册44页)。这个实验装置演示,是使两个力 F_1、F_2,已在同一直线上的预定条件下来导出二力平衡条件的。如果F_1、F_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不在同一直线上,如图1所示,小车能否保持静止状态呢?这个  相似文献   

2.
[实验目的]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成时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实验原理]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知,当三个共点力平衡时,任意二力的合力一定是第三个力的平衡力.根据此原理,如使F_1和F_2的合力作用效果与F′的作用效果相同(都使橡皮条伸长到同一位置),则F_1和F_2的合力与F′等大同向.实验时,由平行四边形法则作出F_1和F_2的合力F的图示,再作出F′的图示,比较F、F′是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相似文献   

3.
严志松 《考试周刊》2014,(41):129-129
<正>1.巧设实验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恰当地设计实验或演示实验,既能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又能使他们懂得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高中学生对感性知识接受较快,印象深,记忆牢固。所以通过实验可使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内容铭刻在心。物理学中的某些结论学生难以接受,即使记下来,也不能理解,很快就会忘记。如在力的合成的教学中,当两个力F1和F2的合力一定时,随着F1和F2之间夹角的增大,F1和F2将不断增  相似文献   

4.
在时下流行的好多教辅书中,如下两题随处可见.例1 有两个大小不变的共点力F1和F2 ,它们合力的大小F合随两力夹角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则两个力的大小分别为多少?图1       图2例2 同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共点力的合力F随两个分力夹角大小的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求两个分力F1、F2 的大小.这两道题的求解过程,在学过力的合成的知识以后,对学生来说不是难题.以第二题为例,求解过程如下:取θ=90°和θ=1 80°的两个特殊点,列出方程:F12 F2 2 =5 0 2 ,F1-F2 =1 0 .很快可以得到结果F1=3 0N ,F2 =40N .同一类型的这两道题,插图反…  相似文献   

5.
例1椭圆x2a2+y2b2=1(a>b>0)上与两个焦点的连线的夹角为90°的点的个数不可能为A.4B.3C.2D.0解析如图1所示,以椭圆中心为圆心、过两个焦点作圆,因b与c的大小关系未知,则可能有三种情形:若c>b,则圆与椭圆有四个交点,每个交点与两个焦点的连线的夹角都为90°;若c=b,则圆与椭圆相切于两个点,其与两个焦点的连线的夹角都为90°;若cb>0)的两个焦点为F1、F2,点P是椭圆上一动点.若∠F1PF2=π2,求椭圆离心率的范围.解析因∠F1PF2=π2,则以F1F2为直径的圆与椭圆相交于四个…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圆锥曲线的切线与其特征三角形的关系.1.椭圆的特征三角形如图1,点M在椭圆上,F_1、F_2是椭圆的两个焦点,延长F_1M到N,使MN=MF_2,由此得到一个等腰△MNF_2(点M与长轴上的顶点重合时除外),我们称这个三角形为椭圆的一个特征三角形.  相似文献   

7.
在高中《物理》(人教版第一册)中,“摩擦力”一节教材中没有设计演示实验,直接给出了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和大小:滑动摩擦力f=μN;静摩擦力0相似文献   

8.
一、单项选择题 1.验证共点的两个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时,下述方法和步骤与减少误差无关的是:( ) A.两个分力F_1、F_2的大小要尽量大些. B.两个分力F_1、F_2的夹角要尽量大些. C.拉橡皮条的细绳要稍长一些. D.实验前先把所用的两个弹簧秤互相钩住,平放桌面上,向相反方向拉动,检查读数是否相同.  相似文献   

9.
高一物理(甲种本)第39页练习七第(3)题:“如图1—32所示,垂直作用在帆上的风力F=1.0×10~4牛。F沿着船身方向的分力F_1使帆船前进。垂直于船身方向的分力F_2使船身侧倾,设F与船身方向成45°角,求力F_1是多大。”这是一个介绍帆船运动的富有实际意义的题目,但有两处有待  相似文献   

10.
梁爽 《中学科技》2014,(12):32-32
我发明的多功能平面镜由一个半圆形木板(量角器)和一对平面镜镜面组成,用它可以演示很多光学实验。如图1,用激光笔从量角器某角度照射,可看到反射的光线在量角器上的角度,演示光的反射定律;如图2,在一面平面镜上放置蜡烛,另一面镜面成像,演示平面镜成像原理;如图3,改变两镜面之间的夹角,观察平面镜中像的个数随角度变化的情况,演示像数与夹角的关系;如图4,利用折射原理可观察到七色光,演示光的色散实验。  相似文献   

11.
高中物理课本第一册中讲“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行法则”时,通常要用一块装有两只定滑轮的示教板来做实验。由于定滑轮的位置不能随时调整,因此,在演示几组合力F与二个分力F_1,F_2的大小和方向的关系时,往往受到限制,给操作(特别是作图)带来不方便。  相似文献   

12.
在高中《物理》第一册(必修)第5 4面中有一道习题,题目的内容是这样的:题目1 质量是2kg的物体,受到互成90°角的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都是1 4N ,这个物体产生的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是怎样的?图1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对该题的解答过程值得商榷,其解答过程是这样的:原解析 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这两个力的合力为F =2×1 4×cos 45°N =1 9.8N ,物体产生的加速度的大小为a =Fm =9.9m/s2 .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力的方向相同,与两个力的夹角都是45°,如图1所示.显然,编者是把这两个力的合力F当做物体受到的合外力F合了.然后,应用牛顿第二定律F合…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索了椭圆、双曲线焦半径与焦半径夹角的关系,得到如下两个结论. 定义圆锥曲线上一点与其焦点的连线段叫做焦半径. 定理1 P(x0,y0)是椭圆x2/a2 y2/b2=1(a>b>0)上一点,F1(-c,0),F2(c,0)是左右焦点,设|PF1|=r1,|PF2|=r2,∠F1PF2=θ,则 2b2/1 cosθ=r1r2,且tanθ/2=c|y0|/b2. 证:如图,在△F1PF2中有  相似文献   

14.
在高二物理教材中有十多个演示实验。这些实验,有的没有现成的仪器可用,有的操作比较困难,但是从讲清教材,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来说,却都是很重要的。另外,根据教学上的需要,还要补充一些实验,和进行一些当堂边讲边做的实验。究竟怎样做这些实验,今把我个人在教学中的体验介绍如后。 1.弹簧振子实验。弹簧振子,一般没有现成的仪器,实验时可利用向心力演示器,取下一个较小的球,用另一个较大的,然后拴上一根螺旋弹簧,弹簧要软一些,既能伸长,又能压缩。演示时由于存在摩擦的关系,只能振动几次,但用来说明F=-Kx这个规律,还是比较明显的。 2.振动图线实验。这个实验,要应用砂摆,但如  相似文献   

15.
设 F_1、F_2 是椭圆x~2/a~2 y~2/b~2=1(a>b>0)的焦点,过 F_1、F_2的弦交椭圆于 P 点,称∠F_1PF_2为椭圆的弦焦角,如图。设∠F_1PF_2=2θ,则有下列结论.结论1|PF_1||PF_2|cos~2θ=b~2.证明:在△F_1PF_2中,由余弦定理|PF_1|~2 |PF_2|~2-  相似文献   

16.
1 问题的提出引例 已知椭圆 x249+y23 6=1上一点 M与椭圆两焦点 F1 、F2 连线的夹角∠ F1 MF2 =90°,试求 Rt△ F1 MF2 的面积 .我们把这种由椭圆或双曲线上的一点 M与其两个焦点 F1 、F2 所构成的△ F1 MF2 称作焦点三角形 .略解如下 :由 |MF1 |+|MF2 |=14与 |MF1 |2 +|MF2 |2 =5 2可得 |MF1 ||MF2 |= 72 ,所以 S△ F1MF2 =3 6.2 问题的推广我们把引例中的∠ F1 MF2 =90°改为∠ F1 MF2 =θ,并考虑分别求关于椭圆与双曲线的这种焦点三角形的面积 ,可得如下结论 .结论 1 如果椭圆 x2a2 +y2b2 =1( a >b >0 )上一点 M与两…  相似文献   

17.
教本《解析几何》P_(80)给双曲线的定义为:“平面内与两定点 F_1、F_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是常数(小于丨F_1F_2丨)的点的轨迹”.根据这个定义,常数为0时,动点的轨迹也应为双曲线,而此时丨MF_1丨=丨MF_2丨,显然,M 的轨这是线段 F_1F_2的垂直平分线.双曲线的定义宜为:平面内与两定点 F_1、F_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是常数(小于丨F_1F_2丨,  相似文献   

18.
1993年全国高考上海试卷第26题的(1)、(2)两小题为:如图,P为椭圆x~2/a~2 y~2=1上的一个动点,它与长轴端点不重合,a≥2~(1/2),点F_1和F_2分别是双曲线x~2/a~2-y~2=1的左焦点和右焦点,φ=∠F_1PF_2.  相似文献   

19.
统编高一物理教材第二章练习六中有这样一个题目:在力的分解中,如果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另一个分力的方向,能否得到唯一的解?为什么? 题目所给的条件是: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分力F_2的大小、分力F_1与F的夹角φ。参照课本第30页“力的合成的计算”,得公式:  相似文献   

20.
多个力的合成,一般用作图法或计算法分析.其中,将分力巧妙分组,是解题的关键. 1.同一直线上的力优先分为一组 例1 如图1,六个共点力大小分别为F、2F、3F、4F、5F、6F,相邻的两个力之间的夹角均为60°,求它们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解 将同一直线上的力:F与4F,2F与5F,3F与6F分为三组分别合成,合力都是3F.其中上下两个3F夹角为120°,故合力仍为3F,方向与第三个3F的方向相同.故总的合力为6F,方向沿分力5F的方向,如图2所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