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1 毫秒
1.
什么是否定概念,否定概念要不要带否定词,语言形式是什么,有什么特点等等.逻辑学家的看法不尽一致。大体有下列几种说法,一是,“负概念就是反映不具有某种属性的事物的概念”,“在思维中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就叫负概念。”二是,“否定概念则是指不反映着什么,不包括着什么,不存在着什么的概念。”三是,“否定概念是反映某一特定对象以外的事物的概念。”四是,“被否定的概念叫正概念或肯定概念,否定了的概念叫负概念或否定概念。”  相似文献   

2.
孙丽莉 《文教资料》2006,(22):98-99
宾语前置是古代汉语较为突出的特殊语序,与现代汉语形成颇大的差异。现依宾语前置的情况分述如下:一、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否定句是表示否定的句子,与表示肯定意思的句子相对而言。例如:(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前一句是肯定句,后一句是否定句,有否定副词“不”。否定句一定要用否定词。可以用否定副词“非”、“不”、“弗”、“毋”、“勿”、“未”、“否”等(例句中加.表示),也可用否定性的无指代词“莫”等(例中加.者)。古代汉语的否定句,代词作宾语时,往往要前置。例如:(2)(3)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  相似文献   

3.
栗君华 《现代语文》2009,(11):14-16
在汉语中,陈述句是使用得最广泛的一种句式。陈述句有肯定句,也有否定句,而否定句中必须有否定词。从古至今,汉语中表示否定的词语有很多,“不”就是其中的一个。无论是在古代汉语还是在现代汉语中,“不”都可以放在谓语前表示否定。本文主要对《论语》中的否定副词“不”的用法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不”的古今流变情况。  相似文献   

4.
否定句是与肯定句相对应的概念,前人专门论述否定句的文章很少,多是对“不”、“没有”等否定词的考察,少数除了在正面说明哪些句子能否定、如何否定之外,没有从反面说明哪些句子不能否定、  相似文献   

5.
“atall”是个表示强调概念的词组,译意比较灵活,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它的多种含义,下面就谈一谈它的一些常见用法。一、它常用在否定句中,对否定语气进行强调,构成所谓“EnfondNegation”(加强否定),译为“根本不”、“完全不”、“丝毫不”。如:1.Idon’tknowhimatall.我根本不认识他。2.Shewasn’tatallfnghtened.她一点也没有害怕。3.Itmakesnosenseatall.这毫无意义。4.Thatwon’th却thingsatall.丝毫无济于事。二、它可用在形式上是肯定句,而其中包含有否定意义词语的句子中,译文则可按atall在否定句中的洋…  相似文献   

6.
文章考察了短时副词在事件句和非事件句,陈述句(肯定、否定)和非陈述句中的分布规律和语法功能,文章提出:短时副词几乎可以用于各种疑问句、祈使句、标题句和从属句中,不能用于惯常句中。由于受到否定句类的句法语义要求和否定词否定“辖域”的制约,短时副词并不能自由地用于否定词是“不”“没(有)”的否定句中,多数情况下短时副词是出现在否定词后面的。  相似文献   

7.
<正> “ни”作为语气词有两大功能,其一表示否定,其二是常与не和нет连用,加强否定的语气。作为连接词是以ни…ни的形式出现在否定句中,表示“既不…又不”“无论…或者…”。 (一)否定可以是句中形式上必要的要素,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有否定,这是纯否定句。语气词ни用于纯否定句结构中:ни души,ни одногочеловека,在这样的句子中常有带指小后缀:表示  相似文献   

8.
英语否定句,凡是谓语动词被否定时,全句的意思也随之被否定,这种否定叫做“一般否定”(generalnegation);如果否定非谓语成分的句子,如某个特定的词、短语或从句,这种否定则被称为特指否定(specialnegation)。特指否定与一般否定有时意义相同,可以互换,但一般来说,特指否定的语气更强。看下面两个例句:(1)Ididn’ttellhimtogo.我没有告诉他让他去。(2)Itoldhimnottogo.我告诉了他,叫他不要去。第一句是一般否定句,而第二句里not作用只是否定了复合宾语的第二部分,这种句子就是特指否定句。在一般否定句中,否定词…  相似文献   

9.
在对中亚学生进行汉语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发现中亚留学生在学习与使用汉语常用否定结构时常常会出现“不”和“没有”的混用、否定句语序不当、否定句中成分多余或残缺等一系列的偏误。通过结合中介语理论分析,母语的负迁移和学生所掌握的目的语知识的限制是造成偏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当我们判定一个句子是肯定还是否定,我们多会首先从形式上加以判断。在汉语里有“不”“非”等,在英语里有“no”“not”等来表示否定,而用“是”“yes”来表示肯定。句中使用了表示否定意义的词的句子为否定句,反之则为肯定句。在绝大多数时候,句子的形  相似文献   

11.
<正> 在英语中,双重否定句也称作二重否定句,并且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双重否定是指在同一个简单句中出现两次否定的现象。例如:Nobody does nothing。(没有人不干活)。None of them never go。(没有人没去过)。广义的双重否定句,不仅在简单句中,也可以在复合句中出现。只要带有两个否定意义的词群,就是双重否定句。倒如:Nothing was useful which was not honest。(凡不正当者即为无用之物)。  相似文献   

12.
否定是与肯定完全对立的不容混淆的概念。世界上每一种语言都有其表达否定概念的一套方式,英语也不例外。英语表达否定概念的方式非常复杂,而且否定概念与否定句有时又不一致,再加上英语和汉语在语言习惯等方面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就造成了我们在理解、翻译和使用上的困难。本文阐述英语表达否定概念的各种方式,分析否定概念与否定句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对比英语和汉语在表达方式上的异同,并阐述了否定词的位置和否定范围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13.
肯定句和否定句,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个知识点。一般说来,否定副词“不”、“非”表否定。否定次数是奇数的,句意表否定;否定次数是偶数的,句意表肯定。但下列几种变相否定句的形式应仔细分析。一、反问句,表示一重否定。如果句内无其它否定词,就表示否定意;如果句  相似文献   

14.
白庆良 《教师》2019,(10):29-30
病句类型一般分为语法性病句和语意性病句,“不合逻辑”属语意性病句。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要做到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合乎逻辑。判断要恰当就是说肯定或否定客观事物具有某种性质的时候,一定要符合客观实际情况,是就是,非就非,不能模棱两可。判断是用句子表示的,判断恰当同正确地掌握句子结构是密切相关的。在判断的过程中,应合理分析句子,做出恰当判断,千万不要犯判断不恰当的逻辑错误。  相似文献   

15.
全世界任何一种语言都具有一套表达否定概念的方法,英语也不例外。英语中的否定概念的方法很复杂,而且它与英语的否定句有时也不相等,再加上英语和汉语在习惯等方面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别,造成了我们在理解,翻译和运用上的困难。笔者就英语否定表达而言,小结一下英语否定句类型的形式否定,意思肯  相似文献   

16.
否定(negation)是指否认事物的存在或真实性。在英语的教学与日常交际中具有多种表达否定概念的方法,最为常见的是用否定形式来表达否定的含义,此外,还可以用肯定形式或一些其他的语言手段来表达否定概念。一、用否定形式表达否定概念A.含有否定词的句子称为否定句,否定句是  相似文献   

17.
在概念的分类中,否定概念及其相对的概念与负概念及其相对的概念,有些界限不清,相互混淆。这种情况反映在逻辑学著作中,有的是只保留前者而删去后者,较多的是保留后者而删去前者,进而将两对概念相互注脚。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误认为否定概念等值于负概念。其实二者不相等,仅有相同之处。现将我的观点阐述于后: 一、否定概念和肯定概念的区别不具有绝对意义由于受传统逻辑的影响,人们习惯于用二值逻辑思考问题。比如,把人分为好人和坏人,把东西分成大的和小的,把学生的考试成绩分成及格和不及格。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的思考由片面到全面,由笼统到具体,由一分为二到一分为三,一分为多。这反映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越来越准确、合理。  相似文献   

18.
基于北京大学CCL语料库,采用描写和解释相结合的方法,对副词“一点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一点儿”为否定极性副词,强制性地要求用于否定语境,且为严格、非自由、非黏着否定极性副词。在句中作状语,有两类典型固化的否定句法槽,常与“也”“都”共现。用在否定句中表全量否定,可增强语势,凸显前景信息以及强调主观认识。  相似文献   

19.
宾语提前的句子,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句式。其基本形式主要有三种:第一,否定句宾语提前。在有“未”、“莫”、“不”、“毋”等否定副词的否定句中,如果宾语是代词,一般宾语被提置于动词前。例如:莫之敢指。《诗经·鄘风·蝃(?)》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卫灵公》  相似文献   

20.
对100名吉首大学师范学院非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做了一次调查,旨在了解文化差异和母语对理解英语否定句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英汉否定词位置相同,被否定成分一致时,母语产生正迁移,当英汉否定句被否定成分一致,但否定词位置不一致时,母语产生负迁移,中西文化差异对理解英语否定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