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高考志愿填报主要是理念问题高考志愿填报实际上是一个理念问题,信奉什么样的理念,就会报出什么样的志愿。现在还有很多考生和家长,在高考报志愿时信奉“坚决上名校,一分不浪费”的理念。  相似文献   

2.
追问南京"高考之痛"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南京不少名校校长从未像今年这样“窝火”:高考成绩公布后,南京又一次落在兄弟城市后面;在前两天的志愿填报现场,平时学习不错的考生看着到手的成绩,和家长们一起黯然落泪。一个明显的事实摆在了大家面前:在考生人数增加的情况下,本科达线的考生下降到4700人,比去年反而减少600  相似文献   

3.
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减少了考前填报志愿的盲目性。考生可以根据考试成绩选报志愿,极大地提高了报考志愿的有效性。然而,从近几年实行考后报志愿的情况看,有的学校志愿过于集中,出现志愿“撞车”、考生“扎堆”,几乎每年都有高分落榜的现象。准确把握志愿填报的要领,使自己的志愿既不“高攀”,又不“低就”,于是,选报志愿的方法,就显得犹为重要。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的体会,谈谈我个人的看法,希望对考生选择填报志愿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高考志愿填报在即.无数考生及家长在研读了大量高考志愿知识后,仍感觉力不从心。无从下手。为此.本刊特邀国内高考志愿填报指导专家来为考生上一堂图表与案例紧密结合的志愿填报实训课。本期“独家策划”专为辽宁考生量身定制。以《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生志愿填报表(一)》为范本。依照辽宁考生填报志愿的步骤顺序。逐行逐列讲解各批次志愿的填报要点。其中既有填报志愿的成功或失败个案解析.又有填报志愿的必知流程与注意事项.从而帮助辽宁考生按图操作。设计出属于自己的完美志愿.  相似文献   

5.
填报高考志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正因为如此,有人才说填报志愿是“第二次高考”。现在,离高考的日子还有几个月,算来时间还长,但考生关于志愿填报的问题早已不断向本刊袭来,“依我现在的成绩我最好报考哪些大学,报什么专业”,“怎样才能更好更准确地填报我的志愿”等。为了能给考生及家长在高考志愿填报时有所帮助和指导,本刊从本期开始将陆续推出一系列招生战线的专家关于志愿指导方面的文章,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6.
说起填报志愿,我最深的体会是一个“难”字。可以说,填报志愿对很多考生都是一次性的,几乎没有经验可谈。我的情况更糟,因为父母亲都没有什么文化,甫说为我出谋划策,便是填报志愿的一些基本常识也不知道。而我所知道的一点,也都是学校老师讲的。高考前,心思都在考试上, 高考后,不等回过神来,就又立刻  相似文献   

7.
又一年的高考来临,想起我当年高考和填报志愿的情景,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高考结束后,我完全是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专业的。那时我的头脑比较简单,没有想那么多,全凭感觉来填报志愿。  相似文献   

8.
历年因志愿填报不当而导致的高分落榜、高分低就等不在少数,令考生、家长、高校和招考部门痛惜不已。在高考的战场上,如果说高考水平的充分发挥对考生来说是取胜基础的“正兵”的话,那么高考志愿的理性填报则将是后发制胜的“奇兵”。本文拟与考生朋友们谈谈志愿填报的原则与经验,希望考生朋友们在2004年的高考录取中能够准确把握,增加成功机会,减少失误几率,迈出人生发展坚实的一步。  相似文献   

9.
填报高考志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诸多方面,受着多种因素影响和许多条件制约,所以,说填报高考志愿是一项“系统工程”一点也不过分。现在离高考愈来愈近,填报志愿也迫在眉睫。考生急,家长更急。而对志愿填报,许多考生和家长还一头雾水,担心一着不慎满盘皆输。那么,如何选报志愿才比较科学、合理,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实现考生的理想和愿望?填报志愿应注意哪些问题呢?本刊为此走访并整理出了多位在招生战线的权威人士和专家的一些经验之谈,考生及家长不妨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  相似文献   

10.
决战高考,不仅仅取决于分数,还取决于填报志愿的成败。对于莘莘学子和家长来说,如何填报高考志愿成为了“第二次高考”。科学填报高考志愿,建议应该把握以下原则。  相似文献   

11.
高考升学成功=高考分数 高考志愿填报。正如《孙子兵法》所言:“正兵迎敌,奇兵取胜。”“正兵”即军队的实力(学习成绩),“奇兵”即统帅军队将领的作战战术和技巧(志愿策略)。填报志愿玄机无限,填不好,高考分数高,未必能上心仪的大学;反之,高考分数一般,若志愿填报得当,相当于多考了几十分——这就是高考的相对论。从本期起至第八期止,笔者将从亲身接触到的千例志愿填报个案中精选典型案例,对高考志愿填报方法进行深入讲解,借此使广大考生和家长在重温诸多案例的得失中,获取填报志愿的最佳思路和选择,帮助广大考生顺利走过高考志愿填报这一关。  相似文献   

12.
申延龙 《辅导员》2009,(12):9-10
高考结束,填报志愿这项事宜又被提上日程,面对“一考定终身”的国家招生制度,笔者就“填报志愿”向各位同学提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说到志愿填报,有人把它喻为第二次高考。的确,志愿填报大有学问。考生既要充分考虑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又要选择理想的高校和专业,更要看自己的成绩和参照高校以前的录取分数情况……这些都是志愿填报中不可或缺的“情报”。在仔细研究了这些“情报”后,再采取适当  相似文献   

14.
《中国高校招生》2003,(10):40-40
每年高考录取结束后,总免不了听到一些关于对“落榜”考生的叹息。在每年的落榜生中,由于志愿填报不当而落榜的占相当的比重。为了让考生更加理性地看待志愿填报在录取中的作用,并掌握科学填报志愿的方法,我们将从本期开始,每期选择刊出今年各地在志愿填报上具有典型性的个例(包括失败和成功的案例,并交叉刊载),同时给以评析。我们的初衷只有一个:为了更多考生提高高考志愿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新高考志愿填报的新模式新高考目前已经形成两种选科模式、两种志愿填报方式,不同选科模式下考生高考成绩排序的方法会有不同,而不同的志愿填报方式下,志愿投档的单位、志愿填报的数量也有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高考结束后考生即面临着志愿的填报。我国高考志愿填报在方式上无外乎三种:考前填报、考后估分填报和高考成绩公布之后填报。但不管是那种方式,志愿填报都存在着一个“猜”的问题,都不能摆脱选填志愿的风险。如何掌握填报志愿的规律,恰当地选择自己喜爱的学校和专业,最人可能地提高志愿的命中率,是考生和家长共同关心的问题。笔者认为,填报志愿前应先确立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这等于是成功了一半。  相似文献   

17.
一年一度的全国高考,总是几家欢乐几家愁。由于高考志愿填报不当,每年总有部分考生落选:不少优秀考生“高分落榜”,一些考分不高但分数上线的考生也未能被录取到适合的院校。为帮助广大考生汲取经验教训,更为轻松地迈入大学的门槛,本刊特地精心策划组织了分别针对“高分段考生”、“低分段考生”和“中等成绩考生”如何填报志愿的三组文章,分别刊登在第5期、第6期上,希望能给您在填报志愿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清晖 《教育与职业》2005,(22):74-75
与以前不一样,今年北京高考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不再需要填写“是否服从调配”。取而代之的是新的调剂办法。按照新的调剂办法,录取高校将按每个批次的顺序志愿进行录取工作,录取完成之后再公布剩余计划,重新征求考生志愿,即每个批次录取结束后,达到分数线、未被录取的考生可以通过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和相关媒体查询本批次剩余招生计划的信息,填报剩余招生计划的志愿。  相似文献   

19.
田长军 《求学》2023,(7):30-32
<正>高考结束后,大多数考生都处在放松阶段,对志愿填报没有过多的研究,高考成绩公布后,考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将各种志愿填报材料和招生政策了解清楚,志愿填报无从下手。家长常常打电话咨询笔者,“老师,我家孩子今年高考理科×××分,能录取个啥学校?”其实,这是一个根本无法回答的问题。高考志愿的填报与很多因素有关,相同科类相同分数,对不同的考生,填报的志愿可能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20.
《中国高校招生》2005,(6):45-46
高考志愿填报在即,本刊收到很多考生和家长的来信,其中内容最多的是关于志愿填报。为了让考生和家长关心的问题能够得以解答,本期我们特邀几位高校招办主任,在这里与读进行“一对一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