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从音节角度看,三音节以上的多音节词语逐渐成为当代新词新语中占主导地位的音节形式。从来源角度看,除了新造词语以外,当代汉语从外来词语、网络词语、港台词语、专业词语中吸收了大量的新成分;词缀化与词族化构词、简称构词、修辞构词等形成的词语成为汉语新词的重要来源。新词语来源广、渠道多,是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  相似文献   

2.
当代汉语新词语的音节形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华新词语词典》的 2 2 0 0个词语统计后 ,发现有 4 3.5 %的多音节词语 ,这个比例 ,破坏了双音节占绝对优势的汉语词语音节形式 ,明显预示着多音节词语增加的趋势。通过对产生的原因及汉语词语音节形式是否会多音化的具体分析 ,证明多音词的增多并不会对双音词为主的汉语词语格局产生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X女”族新词语语源有新造词、新借词、传统词的新含义、方言词的吸收等情况,其中新造词与新借词的现象最突出。新借词中日语借词占很大比重。“x女”族新词语与《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的“x女”族固有词语比较,x的音节数量更自由,形式更多样,有很多新词语运用了修辞手法,使新词语语义更丰富,这一词语模有了更高的能产性。“x女”族新词语的大量出现,在语用上是一种“从众心理”,也使“女”有了缀化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语言作为人类沟通交流的重要载体,时刻体现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词汇是语言中最敏感最活跃的要素,近年来现代汉语词汇中产生了许多新词语。文章阐述了新词语的内涵,分析了现代汉语新词语产生的原因,并对新词语产生的途径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汉语里每一个音节,除了由声母,韵母组成外,还有一个能够区别字义,词义的声调,这样就形成了汉语抑扬顿挫的节奏美。汉语的这种语音特性表现在汉语词汇里为双音节化和四字格词语结构以及双声,叠韵的形式。汉语构词的这一特性应在翻译时得到关照,即:在英译汉时,不仅要译出词语的含义,还要注意兼顾汉语用词的声韵节奏,传达出原文的语音美。  相似文献   

6.
本文所说的雅致类形容词是指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中级教学中出现的一些双音节形容词。这类词语存在教师解释难、学生理解难的问题。为此,笔者以雅致、高雅、优雅、高洁、清高五个词为例,尝试从语义、句法、教学策略等方面探索如何更加科学合理地在汉语课堂上解释这类形容词。  相似文献   

7.
试析“艳照门”之“门”的类词缀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艳照门”等词语中“门”的语义与“门户”及其引申义完全不用,它虚化为表示“一类事件”的类属意义,给词语增添了贬义色彩;其语法功能也发生了变化,该语素附着在词根之后,在词语中的位置逐渐定位于词尾,并能表示词的体词性质。在传媒的积极影响下,“门”呈现词缀化的一面,仍保留作词根的用法,在现代汉语中演变成为一个类词缀。  相似文献   

8.
上古汉语中,双音节"不过"构成的句子有三种情况,即动词性短语的不过句,约数短语不过句,名词、代词、名词短语类不过句。各类谓语与主语直接构成陈述关系。不论从句法结构看,还是从语义关系看,这些例子里的"不过"都应当分析为双音节的副词。  相似文献   

9.
词汇作为语言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 ,伴随着社会发展不断产生新词语。辞格在新词语中的表现形式有运用比喻、借代、仿词等 ,修辞效果体现在语法、语用、语义等层面。  相似文献   

10.
近30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汉英语言中出现大量的信息类新词语。文章从数量、词性、构造方式、音节方面对这类新词语作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对相关语言现象给出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