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姣姣 《文教资料》2009,(17):30-31
《飘》中多方面多角度地描写了女主人公郝思嘉在爱情生活、经济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性情仪态。表现出了在战争年代女性独有的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精神。战争的洗礼使得郝思嘉能够适应新局势、新生活.敢于打破一切旧传统,走出家庭,成为独立而坚强的女性。  相似文献   

2.
作品《飘》中主人公郝思嘉,她是一个生活在南北战争时期的普通而特殊的人物,她的性格特征非常复杂,一方面表现了她高傲、自私、虚荣;另一方面表现出她敢于反抗封建礼教,坚强不屈,顺应历史潮流。尽管大多数文章对她是持批判态度,如有的评论写她“高傲自负”、“刚愎自用”、“倔强任性”、“贪图虚荣”、“激愤妒忌”、“冷酷残忍”、“唯利是图”等等。但笔者认为她的后一方面的性格特征更具魅力,更体现出她是一个潮流新女性。  相似文献   

3.
有胆有识的新女性——郝思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品《飘》中主人公郝思嘉,她是一个生活在南北战争时期的普通而特殊的人物,她的性格特征非常复杂,一方面表现了她高傲、自私、虚荣;另一方面表现她敢于反抗封建礼教,要求自由平等,追求个性解放。尽管大多数文章对她是持批判态度,如有评论写她“高傲自负”、“刚愎自用”、“倔强任性”、“贪图虚荣”、“激愤妒忌”、“冷酷残忍”、“唯利是图”……但我认为她的后一方面的性格更具魅力,更体现出她是“一个火热的小叛徒”。  相似文献   

4.
郝思嘉的本性无法容忍男人爱上别的女人;她蔑视传统敢于挑战男权统治,虽然后来在与瑞德的战争中失败了,但仍然埋下了反败为胜的伏笔。这一切与米切尔时期的女权运动有关,可以说,郝思嘉即是20世纪女权主义旗帜下的米切尔自己。  相似文献   

5.
《飘》的女主人公斯嘉丽是一个典型的现实主义者,她敢于蔑视封建传统礼教,独立掌握命运,在爱情、家庭生活以及方方面面表现得坚强乐观,郝思嘉在文学人物塑造中有着永恒的魅力,其来源在于她身上所体现的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本文从斯嘉丽成长过程的主观表现及客观因素上深入分析了她的现实主义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行知学校以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为指导,积极探索"面向人人、校企育人、生利成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并高度重视管理工作,在校园安全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校企合作管理等方面总结出"三真""三联""三课""三励""三合""三自""三能""三引""三入"的"九三"管理模式。以"三真"理念统摄管理改革。学校领导"求真",办真职教,真办职教,保证学校改革发展的方向;中层干部管理"较真",敢于抓管理,  相似文献   

7.
英国学者德波诺曾提出:"思维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思想活动。""思维是为了某一目的对经验进行有意识的探究。"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他们创造性思维在学习活动中的一种表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于质疑、敢于提问,是创新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让学生的学习不是浅尝辄止而是登堂入室,要使学生具有挑战权威、叩问经典的勇气,就应从小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8.
正多年来,篆刻在艺术领域一直被看作"雕虫小技"。然而,著名艺术大师丰子恺却认为:"金石,在小小的图章中雕刻文字,分厘毫发都要讲究,在一切美术中是最精深的一种。"在我的心目中,篆刻艺术是一门"三高"艺术,即"高格调""高起点""高难度",对老年人的眼、手都是一种挑战。因此,敢于选择这样一门艺术来学习的老年人本身就值得敬佩!  相似文献   

9.
《商洛学院学报》2017,(5):23-27
《秦腔》中引生被视作"疯子""畸人""另类人物",引生话语因此成为作品的隐性线索,该研究以引生冲突话语为切入点,将引生冲突话语类型分为爱恋白雪、村务纠葛与生活琐碎三部分,进而从福柯理论变换的角度为引生冲突言语提供理论的可能性,发现引生忠于爱情,敢于揭露事物真相,却又不失生活本真,是传统文化的捍卫者,认为贾平凹刻画的引生"疯子"形象是对福柯理论的忠实恪守,成功勾勒出文学作品与疯癫意象共存的格局,使引生成为文明的产物,冲突话语更是成为一场理性的独白。  相似文献   

10.
《飘》女主人公郝思嘉的婚恋无疑是一场悲剧,造成郝思嘉爱情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性格弱点、社会环境等。归根到底,仍然要回归到心理层面。性格、行为均为心理的外在显现,郝思嘉的悲剧乃是"本我"、"超我"失衡发展的结出的苦果。本文认为,家庭教育中的人格冲突、集体无意识、生存本能等因素催发了这场悲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文章针对美国儿童早期学习与发展最新标准中的"创造力"子目标,对其目标内涵及其连续性发展指标进行系统解读。文章指出:不仅"运用想象""假扮游戏""表达创造性的观点"等是儿童创造力早期发展的典型表现,而且"寻求安慰或支持""调节与改变行为""延迟满足""欣赏幽默""形成兴趣与偏好"等也是儿童创造力早期发展的突出表现。"标准"清晰地勾勒出不同年龄儿童连续性发展的内容差别与渐进表现,可为教师适宜地支持学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夏日山中     
<正>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赏析】"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因为是夏天,所以有"白羽扇";因为是山中,所以有扇而懒得摇。因为山林中过往的人稀少,诗人敢于脱去头巾,表现出悠然自得、不拘礼法的形象。句中通过"懒""裸",突出了诗人在山中夏日乘凉的悠闲情趣,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夏日消闲图画。"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诗人解下头巾,挂在山中的石壁上,多么凉爽宜人。袒胸露顶,栖身林下,大有解除尘累,返归自然的情趣。通过"脱""露"来表达诗人无拘无束,向往自然的心情。体现了诗人豪放不羁,任凭山风从头上吹过,表现出一种豁达、爽快的感觉。  相似文献   

13.
小说《飘》的真正持久魅力并不在于其思想倾向,而在于对当时人性的充分挖掘和完美表现,白瑞德与郝思嘉之间的爱情及其结局也是小说艺术美价值的完整体现。郝思嘉与白瑞德的爱情发展不过是贯穿全书的线索,而"随风而逝",逝去的是那个随南北战争的炮火化为灰烬的南方奴隶主庄园世界,逝去的是一种文明,一个传说。  相似文献   

14.
王熙凤和郝思嘉是世界文学画廊中两朵靓丽的奇葩,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家庭,但都有着聪明能干、争强好胜、贪图金钱、自私和不顾一切的个性,她们敢于执着于自我,她们的自主行为也都超出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定位。由于她们所处的时代特征、文化传统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使她们最终的命运趋同于悲剧,毫无幸福可言:“脂粉英雄”聪明一世却误了卿卿性命,短命于哭向金陵的途中;“乱世佳人”虽生逢其时,在废墟上建立了新生活,却丧失了其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5.
解读《飘》的"明天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天意识”既是《飘》的主旋律,又是其女主人公郝思嘉的隐形性格。作品以美国南方奴隶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进化的痛苦蜕变过程为背景,通过描写郝思嘉的生存经历、心路历程、爱情纠葛和婚姻生活,表现了她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作品可从郝思嘉对真挚爱情、和平安宁和男女平等三个层面解读“明天意识”的丰富内容和深刻蕴涵。  相似文献   

16.
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不相适应,使众多高职院校纷纷计划开设道桥类专业,与此同时却表现出专业设置、教学安排、师资力量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即人才培养目标的"错位""越位""缺位"。通过对交通职教集团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提出政府、行业、企业、学校资源共享,深度融合,开展多元投资主体参与的职业教育产业链,形成中高职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7.
从郝思嘉形象看美国的文化性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化性格是指由一定化决定的人类群体或个体的心理特征。它由一整套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和化心理积淀而成。从郝思嘉这个美国学形象的分析和研究中,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美国化的性格。郝思嘉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和乐观进取、独立自主的行为模式及讲求实际、强调成功的心理特征等化性格,不仅属于郝思嘉个人,而且也属于美国民族。  相似文献   

18.
《飘》的轰动效应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飘》的轰动效应,主要来自小说中女主角郝思嘉按照需要选择生活的方式和敢于在逆境中不懈苦斗的精神,其次是源于它的可读性,第三方面是源于影视传播媒界的推荐作用,此外也和小说出版时特定的社会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郝思嘉三次婚姻突围失败的分析,该文认为郝思嘉尚未颠覆男性话语,没有取得女性中心地位,仍是一位尚未摆脱男性话语控制的女性.在<飘>中这个男性中心的社会里,作为本体性存在的女性是缺乏话语权的,始终是作为在场的"他者"而存在的.  相似文献   

20.
曹弋 《商洛学院学报》2007,21(3):15-17,52
贾平凹笔下的女性无论身处哪个时代,但以爱情为核心的价值观却表现出惊人的相似:对自身生存状况有着深刻的体认,明晰自己的愿望和追求,敢爱、敢狠、敢于不惜代价为爱赴汤蹈火是她们的普遍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