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属于未来的事业,作为老师就要对学生一生负责。无论学生是"龙"还是"虫",是"鱼"还是"虾",教师都应以大海般的心胸理解他们,包容他们,接纳他们,彻底避免反教育产生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2.
教育是需要爱的。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曾说"凡是教师缺乏爱心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的发展。只有真心实意去爱学生,才能够精雕细刻的去塑造他们的灵魂。"中国教育家鲁迅也说"教育是植根于爱的。"因此,做好班主任工作必须有一颗爱心。只有真心爱学生,才能深入到学生心灵深处与他们交流,进而感化、改变一个人。对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相似文献   

3.
课堂是教师施展才华的场所。教师与学生交流最多的地方就是课堂。如何让课堂充满爱,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一、课堂教学要面向每一个学生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无论他们的年龄、性别、文化背景如何,无论他们是生在农村还是生在城市、是否有残疾,无论他们对学科是否有兴趣,教师都应赋予他们同等的学习机会,使所有的学生在学校都能接受到同等水平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要当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就要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就要让学生懂得“爱”,学会“爱”,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就要让学生认识诚信、学会诚信,做一个讲诚信的人。就要让学生走进生活、认识生活,做一个会生活的人。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有一颗纯真美好的心灵,做一个有爱心、有尊严的人;使他们看清前方的路,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努力做一个最好的自己。  相似文献   

5.
苏彩芬 《考试周刊》2011,(57):219-220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不变的基调:爱是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不同年龄的人们共同向往的完全一样的心灵沐浴。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会充分自由地发展,只有真心实意地去爱学生,才能够精雕细刻地去雕琢他们的灵魂。”没有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没有教育。哪怕天底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学生。教师也要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袒露自己的胸怀,用宽容、认同、信任去激励每一个学生,用最真挚的爱去开启他们的心灵之门。  相似文献   

6.
高尔基曾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法国教育家卢梭也曾说:“凡是缺乏师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地发展,只有真心实意地去爱学生,才能够精雕细刻地去塑造他们的灵魂.“……  相似文献   

7.
教育需要爱     
王学武 《宁夏教育》2009,(7):133-133
教育需要爱,爱是融融的春风,金色的阳光,是一种无与伦比的润滑剂,也是指路的明灯。教育学生就要深入学生生活,用爱心感化学生,以真情打动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帮助他们分辨真、善、美,引导他们走正确的人生道路。  相似文献   

8.
康敏 《甘肃教育》2014,(22):87-87
正一、尊学生、爱学生"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中职学生都是别人眼中的"差生",这些孩子不但学习态度差,学习能力差,而且行为习惯也差。不能顺利进入高中就读,他们不是父母的骄傲,但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获得别人的赞许,受到别人的尊重。在语文教学中,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无论在课堂内还是在课堂外,多表扬他们,肯定他们,尊重学生的自由和价值,把每个孩子的个性特长多加表扬,关注学生,尊重他们。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们才可以教育孩子。"在语文教学中,用"爱"的语言代替传统的说教,用笑脸代替传统的变脸,让  相似文献   

9.
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过:"凡是缺乏师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地发展,只有真心实意地去爱学生,才能精雕细刻地去塑造他们的灵魂。"师爱不是给予和付出这么简单,它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基于"爱学生"的教育艺术,是细节的教育,是要我们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像一株株幼苗,需要阳光、空气、雨露,他们的成长更需要老师、家长、社会的关心、呵护。一个孩子,在充满斥责挑剔的  相似文献   

10.
漓江出版社打算出版意大利著名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嘱我写序,我感到非常荣幸。无论对于我,还是我的学生,以及我的女儿,《爱的教育》都是一  相似文献   

11.
18世纪中叶,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的发展,只有真心实意的去爱学生,才能够精雕细刻的塑造他们的灵魂。"这里说的是,教师要有爱心,才能细心塑造学生,真正爱护学生,而不是追求功利,不只关心学生的成绩。因此,在班级管理方面,我们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去发展、解除束缚。让他们在一个快乐的环境下学习。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快乐的成长。  相似文献   

12.
<正>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同时也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他们缺乏亲情真爱,有的心理有着严重的缺陷,有的品行不端,有的学习成绩差。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成为当今教育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如何教育和管理留守儿童,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呢?一、倾注真情,爱心滋润爱是教育学生的前提,是通往成功教育的桥梁。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过:"凡是缺乏师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地发展,只有真心实意地去爱学生,才能够  相似文献   

13.
高尔基曾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法国教育家卢梭也曾说:"凡是缺乏师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地发展,只有真心实意地去爱学生,才能够精雕细刻地去塑造他们的灵魂。"可见,师爱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它是儿童智力、道德、个性发展的风帆。11年前的9月,我带着一颗  相似文献   

14.
陈就芬 《师道》2005,(11):43-44
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植根于爱。”教育是一个充满诗意的过程,是一个用爱来诠释生命成长的过程。只有爱学生的老师,才可能教育好学生。师爱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它是儿童智力、道德、个性发展的风帆。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过:“凡是缺乏师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的发展,只有真心真意地去爱学生,才能精雕细刻地去塑造他们的灵魂。”智慧的师爱应该学会发现与赏识一个穷困潦倒的青年流浪到巴黎,期望父亲的朋友能帮自己找一份谋生的差事。“数学精通吗?”父亲的朋友问他。青年羞涩地摇头。“历史、地理怎么样?”青年还是不好…  相似文献   

15.
英国教育家罗素说过:“爱是一缕金色的阳光,凡是教育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学生的品格还是智慧,都不可能充分的或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英国教育学家罗素说过:“爱,是一缕金色的阳光,凡是教育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学生的品格还是智慧,都不可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班主任对学生的爱就像阳光雨露,滋润着学生,哺育了学生。我一直把这些奉为自己的信条,并用行动证实着自己的信念——“教育是植根于爱的。”  相似文献   

17.
于涛 《黑河教育》2013,(7):33-33
教育是爱的事业,没有爱,一切都无从谈起。要想成为孩子们心目中真正的"好老师",就要把自己的爱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学生,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倾听他们的心声,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一、把微笑送给学生微笑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教师的微笑可以让学生沐浴在爱的阳光里。在学生成功时,用微笑送去欣赏;在学  相似文献   

18.
英国教育学家罗素说过:"爱,是一缕金色的阳光,凡是教育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学生的品格还是智慧,都不可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班主任对学生的爱就像阳光雨露,滋润着学生,哺育了学生。我一直把这些奉为自己的信条,并用行动证实着自己的信念——"教育是植根于爱的。"  相似文献   

19.
王波 《教育文汇》2006,(12):3-4
英国教育家罗素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爱是教育的出发点,没有爱就不会有教育。但实际教学中,优秀的学生人人爱,学生的优点人人喜欢;面对后进生,有好多老师虽明里不说,心  相似文献   

20.
我国近代教育家夏西尊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因此,教育工作者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激励学生健康成长,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也只有热爱学生,才能使教育行为达到预期的目的。可见,热爱学生,是教育者的天职,也可以说是班主任的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