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正>一、给孩子一个自我,让他做最好的自己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留给学生阅读、思考、表达的空间,让他们自由自在地去读书、去感悟、去研究、去表现,让他们的心灵没有压抑和束缚,他们就像自由的鸟儿,在蔚蓝  相似文献   

2.
阅读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精神活动。阅读让学生获得知识、丰富体验,是认识社会与解读人的复杂性的重要途径。教会学生阅读,就是教会他们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让他们享受阅读、享受生活。  相似文献   

3.
要让小学生乐于英语阅读,需清楚英语阅读教学在小学阶段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加他们的阅读自信心,消除畏难情绪,让他们能读懂简单的文章并掌握一些阅读技巧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阅读是输入知识和积累知识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让他们在阅读中感悟,在阅读中思考,深刻理解所学内容。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时,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快乐,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让他们在主动思考、积极阅读中掌握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5.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努力让课堂成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张扬个性的广阔天地,让课堂焕发出勃勃的生机与活力。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自主阅读,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的热情;要引导他们研读,促进他们展开个性探究;要激活他们想象,发展他们的个性思维。  相似文献   

6.
绘本是最适合幼儿与低年级学生阅读的启蒙读物。从入学起就引领学生阅读绘本,不仅能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与阅读品质,还能培养学生终身阅读的好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推荐适合的绘本,教给他们阅读绘本的方法,引导他们展开想象、进行品味,提供平台让他们分享交流。这样,阅读绘本就成为他们的一种快乐、一种需要。  相似文献   

7.
<正>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历,让我深深体会到了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小学阶段正处于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最佳起步时期和个人素质的奠基时期,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让书籍成为他们生活中最好的朋友,让他们的生活与书香为伴。那么如何让学生爱上阅读?下面是我的几点体会。一、激发阅读兴趣,做学生的引路人  相似文献   

8.
一、“开放性”阅读欣赏的“开”与“放”“开放性”阅读欣赏首先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读物,用自己的眼光审视文本,感悟文章的精华,质疑文本中的疑点、缺点,进行创造性解读,然后再到班级中进行合作性阅读欣赏,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作者,学生与文本展开亲密对话。1.开———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首先要给予学生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把阅读面扩展到课外去,让他们到报纸、杂志、网络中,去寻找自己喜欢的读物。然后再激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让他们自己来回答这些问题,使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得到充分体现,创造性阅读得…  相似文献   

9.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中学生阅读文本,走进文本,让他们能够在阅读中对文本进行感知,并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使得他们能够真正地走进文本,并通过阅读获得感悟,进而获得情感上的熏陶和精神上的享受。主要从设疑激趣、创设情境、品读句段三个方面来谈如何让学生走进文本,进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继而激起学生与文本的情感共鸣,让学生爱上阅读,享受阅读。  相似文献   

10.
<正>课堂是学生"修炼"的主阵地,教师要考虑的是如何立足课堂,把语文阅读的魅力发挥到极致。我认为,语文课的灵魂就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它包括阅读兴趣、阅读领悟、阅读体验和阅读感动等。情感是阅读的灵魂,坚守阅读的灵魂,让学生用阅读滋润心灵。意境濡染心田,朗读触动灵魂。要使学生真正进入文本就必须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情感意境,这样能让学生在一定的意境中自觉地走进文本所构筑的世界  相似文献   

11.
绘本阅读是低年级学生初步了解生活、认识世界、感知生命的一扇窗户。只有打开这扇窗户,才能让孩子看到窗外的大千世界。在低年级的绘本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物,教给他们正确的读书方法,这样他们才能形成阅读的良好习惯,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指引他们从阅读走向"悦读",让阅读伴随他们成长。  相似文献   

12.
对于任何人而言,阅读最大的好处在于:让求知的人从中获知,让无知的人变得有知。作者通过儿歌激发兴趣、童话铺设道路、亲子阅读,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阅读习惯,让他们与书为伴,享受读书带来的乐趣。  相似文献   

13.
分享阅读是专门针对幼儿设计的一种早期阅读方法.它不仅能提高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促进他们的语言形成与发展,并能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要积极搭建分享阅读平台,为幼儿创设更多的分享阅读机会,让他们在分享中体验阅读的乐趣.  相似文献   

14.
让学生明确阅读的意义,让他们带着兴趣走进阅读,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还要善于引导学生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来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有效阅读。  相似文献   

15.
前语篇导入的开展主要是阅读活动之前的"热身",特别是对于农村小学生而言,拓展他们的知识层面,让他们在阅读之前先对其有着一定的了解,能打消学生的阅读恐惧感,在阅读中发现自己查阅的资料与阅读的材料有重合,能让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得到保障,也能让学生的语篇学习兴趣得到极大的提升。本文主要概述农村英语教学中前语篇兴趣导入的有效方法,目的是更好地提升小学生的知识存储量,让他们在语篇阅读中,能强化自身的英语素养。  相似文献   

16.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延伸与实践。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要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利用多种资源促进他们阅读,并让他们在阅读中练笔,收获阅读的快乐。  相似文献   

17.
孩子们从小就爱听故事,爱模仿故事中的人物行侠仗义、锄强扶弱。当他们长大了,他们更爱自己阅读,喜欢自己去搜寻有趣的故事。阅读此时成了他们生命中最感兴趣的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要逐步地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和探究性阅读的能力,提倡有创意、多角度地阅读,利用阅读的期许、阅读的反思批判等环节,拓宽思维空间,提高阅读的水平和质量。因此,我们不仅要让孩子们喜欢阅读,还要让他们学会阅读。作为  相似文献   

18.
阅读是作者、作品、读者三个环节之间的一个互动过程。作品就是联系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媒介桥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创造性解读文本,用文字、声音、情感和想象为他们营造诗情画意的语文世界,让他们体悟阅读趣味,收获阅读果实。  相似文献   

19.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在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方面,教师要采取多种措施,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和欲望,使他们能够自觉地进行阅读,具备终身阅读的习惯。当前,我们的教育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让小学生爱上阅读并经常性的进行阅读,是语文教师要努力达到的教学目标。我们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读书的氛围,让学生能够自动、自发地进行阅读,并给予一定的指导,让他们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20.
黄仰涛 《教学随笔》2014,(10):20147+147
阅读教学是语文核心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之一,而学生语文素养的获得与形成也离不开阅读涵养。因此,开展阅读教学,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质量,需要培养他们阅读中的思考质疑、分析探究能力,让他们能够进行个性阅读、创新阅读,从而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与收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