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9 毫秒
1.
高峰 《湖北体育科技》2013,32(7):659-662
中国各级各类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机构和现行的青少年足球竞赛、训练体制在诸多方面出现了不合理、不规范、无秩序的现象,制约了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借鉴外国足球人才培养发展经验,寻求一种新型的适应中国国情的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模式是当前中国足球发展迫在眉睫的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德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中德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制进行了对比分析,目的在于指出我国在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制上的不足之处,为中国足球在未来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参考.通过分析研究得出,中国和世界足球强国相比,在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制上还存在较大差距,这也是导致中国足球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杜娜  殷瑞  商文华 《精武》2012,(20):74-75
采用文献资料和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研究整理;并结合足球强国德国的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制进行比较分析,指出现阶段我国青少年足球培养模式所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构建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为中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性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日男子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状况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广泛整理、查阅国内文献资料,对我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体制、业余体校和足球学校等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与日本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现状进行对比,目的在于指出我国在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上的不足之处,为探讨和展望中国足球未来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资料、访问调查、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中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历程进行回顾,并分析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竞赛状况以及教练员情况。针对过去在青少年足球培养中的一些问题,提出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结构构想及具体对策:1)拓展青少年运动员成长渠道和空间;2)搭建校园足球的竞赛体系;3)抓好青少年训练体系建设,加强青少年教练员等专业人才队伍建设;4)建立青少年足球职业俱乐部发展联盟。旨在为中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者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中日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制进行了对比分析,目的在于找出中国在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制上的不足之处,为中国足球在未来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陷入既无质也无量的窘境,错误的培养理念,落后的培养体制,混乱的管理等等,各方面的原因造成目前的现状。急需一个新的后备人才培养体制,来解决中国足球后备人才严重缺乏的现状。科学化的校园足球后备人才"N+10"培养模式适应时代的需要,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8.
开展校园足球活动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的背景、目标、内容,及其与阳光体育运动、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关系等进行探讨.认为:开展校园足球活动是阳光体育运动的组成部分,是推进阳光体育运动深入开展的手段与形式,同时又是足球后备人才培养重心战略转移的制度创新.指出:开展校园足球活动应注重青少年足球运动的普及与规模的扩大;着眼于培养全面发展、特长突出的新型足球后备人才;依托学校,普及与提高并重,构建以教育系统为主渠道的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9.
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与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河南建业足球俱乐部二、三线预备队队员的基础文化教育状况进行研究与分析。认为:中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基础文化教育的缺失,导致青少年足球后备队员综合文化素质不高;把教育与训练有效结合起来,把青少年足球后备队员的基础文化教育放到首要位置,克服片面发展,急功近利的思想,提高他们以智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才是改变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匮乏,提升国家整体足球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我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现存问题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广泛整理、查阅国内文献资料,对我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体制;业余体校、足球学校等存在的问题;女子足球运动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目的在于指出我国在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上的不足之处,为探讨和展望中国足球未来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国青少年足球战略性训练理念的实践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青少年球员的训练效果决定着其成年后的竞技能力。中国足球的落后源于几十年来青少年训练的落后,源于中国足球训练理念的落后。在落后训练理念指导下成长的青少年球员,成年后的比赛理念也必是一种落后的理念,使得中国足球的水平现状成为一种必然。从训练学的角度对我国青少年足球训练中的战略性问题进行分析,试图理清弊端,为进行有效的训练,提高中国足球水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世界足球强国的运动员在比赛中足球意识的体现和我国运动员足球意识薄弱这一现状进行分析,提出要想使中国足球走向世界,就必须加强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说2002年韩日世界杯德国足球还被怀疑是昙花一现,那么2006年和2010年世界杯的精彩让人们不得不惊叹强大的德国足球又回来了。健康的德国足球,有一群热情忠实的球迷始终拥趸自己热爱的足球,保持了极高的比赛上座率;有一套足够健全的政策制度支持并能够坚定执行的环境,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有一个连贯有序的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坚实的梯队建设和广泛布局的培训学校成就了德国足球的勃勃生机,总被认为与"激情"无关的德国足球有了华丽的蜕变。  相似文献   

14.
2014年,英足总在全国贯彻实施了“英格兰DNA计划”,统一高层足球和基层足球的发展步调,全国青训系统的人才培养效率和培养质量得到提高,优秀年轻球员大量涌现,提升了各级别国家队的竞赛实力,在世界大赛中获得佳绩,对中国具有较好的启发意义。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英格兰DNA计划”进行了详细解读,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足球发展提出以下建议:1)明确和统一各级别国家队的比赛理念,引导全国足球发展方向;2)制定高质量全国青训大纲,向基层拓展延伸足球哲学;3)保障球员全面发展,适应现代足球高水平比赛竞争;4)提升基层青训教练量和质,有效践行统一足球哲学实践。  相似文献   

15.
基于国际足联颁布"艾尔顿法则"的基础上,对卡塔尔足球"归化+青训"模式的发展历程进行研究,探讨出一条适合于中国足球现状的"中国足球特色归化之路",旨在为我国归化外籍球员及青训的道路提供启示,也为我国足球事业发展提供参考。结果显示:直接归化国外实力强劲球员为本国出战,在短时间内可能会提高成绩,但由于缺少了本国民族认同感,对我国足球的长远发展并无明显促进作用;而归化阿拉伯地区的精英小球员,经本国青训培养,可增加球员的归属感以及文化认同感,在球队实力提升的基础上,还会使归化球员与本土球员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从运动员的培养模式、俱乐部的竞赛机制等方面入手,对日本U15足球运动员的培养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结论:在政府多年来的重视和投入基础上,日本建立了以学校为载体,中学生为生源,拥有高水平教练员队伍的U15足球俱乐部.同时建立了健全的培养模式和完善的竞赛机制.带给我们的启示:提高足球普及程度;把学校作为足球运动发展的载体;金字塔式的运动员培养体系日趋完善等.  相似文献   

17.
归化外籍球员是诸多国家发展本国足球的重要手段。中国足球归化外籍球员既是建设体育强国、发展体育产业、构建中国特色足球文化的需要,也是适应国际足坛发展趋势、借鉴亚洲足球强国成功经验“冲出亚洲”的需要。归化球员可在短期内提升中国足球的国际竞争力,逐步补齐体育强国建设中竞技体育项目的结构性短板,推动中国联赛走向繁荣,促进体育产业发展,同时,产生一定的“鲇鱼效应”,刺激本土老球员的“求生”本能,带动本土年轻球员成长,吸引更多青少年投身足球运动,夯实中国青训体系。在归化外籍球员过程中,应维护《国籍法》的安定性,坚持“一人一籍”的基本原则不动摇,同时推动3种归化模式协同并进,注重培养归化球员的文化认同,加强顶层设计,谨慎选择归化对象。  相似文献   

18.
黄光亮 《体育科技》2011,32(2):43-47
在国青队、固少队分别无缘世青赛和世少赛后,从青少午足球人数、青少年队伍得到的资金投入、年轻队员缺乏比赛场次、年轻球员转会难等六个方面,分析了当前中国足球的现状。得出要提高水平必须重视青少年足球的结论,并提出发展青少年足球应具有持续性和针对性,让青训体系扎根学校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是运动训练的核心问题,我国足球运动水平上不去与我们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认识的偏差有着直接的关系,这个问题导致了我们的训练实践与比赛实际相脱离,使训练不能满足比赛的需要。论文首先阐述了足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必要性,并从专项体能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和意识训练等四个方面重点对我国足球运动训练理论体系进行充实和完善,以促进我国足球运动训练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