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南南阳霍子敬老师的回答: 在《语文世界》220年第2期的“这个问题谁来答”栏目里,陕西延安的刘欣同学问到“骆驼祥子”名字的由来,这是一个文学常识问题,中学生应该掌握。 “祥子”是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中的主人公。他本来是30年代旧中国的一个破产农民,为了生计到城里当了人力车夫。《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文就是取自祥子当人力车夫时的一段描写。这时候的他仍只叫“祥子”,还没被叫成“骆驼祥子”。后来祥子被军阀的匪兵抓走,而且千辛万苦挣来的人力车也被抢了去。祥子冒着风险从军营里逃了出来,还牵走了三匹骆驼从…  相似文献   

2.
老舍是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骆驼祥子》是他的“重头戏”,是一部有世界声誉的奇特作品。而许多现代文学史著作分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重点在“三起三落”,认为“作品通过祥子追求个人理想的‘三起三落’的  相似文献   

3.
人生两大问题:一是“生计”问题,二是“婚姻、家庭”问题。老舍的《骆驼祥子》就是一部以此为中心的作品。 《骆驼祥子》的主人公祥子,外号“骆驼”,是个破产的青年农民。他从农村流落到北京城,以拉洋车为职业。他怀着朴素的愿望:自己买上一辆人力车,不再受车厂主的剥削。为了实现这一理想,他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一滴汗,两滴汗,不知多少万滴汗”,拚命地干,整整三年,凑足了一百元,买上了一辆新车。他是多么高兴,满以为从此以后“睁开眼就可以有饭吃”,就可以“自由、独立”。可好景不长,不久新车被大兵抢走了,自己差一点还丢了性命。但是,他对生活的信念并未动摇,重新鼓起勇气,开始第二次苦斗,继续攒钱买车,“即使今天买上,明天就丢了,他也得  相似文献   

4.
问:“我招惹谁了?”“干苦活儿的打算独自一个人混好,比登天还难……”(《骆驼祥子》)就这一句话判定了祥子的死刑。祥子为什么不能像常人一样靠自己的双手来营造美好生活呢?正所谓“他是一头拉车的牲口”(老舍语),“有他不多,无他不少”。同学们在研读课时,能引证这个观点的理由吗?  相似文献   

5.
祥子与虎妞的冲突是《骆驼祥子》最主要的悲剧冲突。祥子是一个“农民——车夫”的形象,他是农村经济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农民心理的代表者,而虎妞则是城市经济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市民心理的代表者。祥子与虎妞的悲剧性冲突是在现代社会两种文化碰撞的背景下农民心理与市民心理的悲剧性冲突。老舍通过祥子心理崩溃的历程,从道德角度对市民社会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市民社会引诱祥子堕入“地狱”,它对于祥子的“同化”,就是对农民祥子的绞杀。虎妞将社会的冲突引到家庭之中,她参与了对祥子的绞杀。祥子与虎妞的冲突本质上是善与善的冲突,但由于老舍的情感渗透,却表现为善与恶的冲突。老舍对城市文化与市民意识的批判,其理论支点是建立在对农村文化的欣赏与怀念的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6.
《新作文》2006,(4)
合上书,我的耳际仍然萦绕着丝丝余音,久久不绝。细细一听,竟是从一篇篇名著中悠悠飘出。奋斗之歌这么大的人,拉着这么美的车,他自己的车。祥子将车停好,细细打量:微微上翘的车把,亮堂的车厢,那么响的喇叭。祥子自我陶醉在“拥有车”的快乐中,不觉哼唱起家乡的小调,民间的无词之曲。祥子的漂亮车很快就上了一位主顾,一脸斯文的样子。祥子跺跺脚,松松腰,拢住车把,“走嘞!”滚圆的木轮就随祥子稳健的大步向前滚动了。穿过大街小巷,尽管集市噪声喧嚣,却丝毫无法干扰祥子心中无数遍哼唱的旋律,那一定是首悠扬的山歌。脑上的汗珠顺着背不断地砸向…  相似文献   

7.
<正>老舍的《骆驼祥子》是一部于1939年由人间书屋正式出版发行的长篇小说。该作品把叙事目光聚焦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以祥子为主人公,间杂以虎妞、小福子、刘四爷、孙侦探等次要人物,再现了那个动乱而艰辛年代中的一幕幕悲剧。“小人物”祥子经历着他的喜怒哀乐和人生五味,其中最鲜明的情节因素即他试图买车的“三起三落”,交织其间的是他的爱恨情仇。由作品叙事衍生出对人物命运的安排上看,老舍先生是一个伟大的叙事者,其塑造的祥子的遭遇不仅令人悲伤,更值得世人同情。  相似文献   

8.
路口     
那年夏天特别热,整个季节滴雨未下。就在这植物近枯的时节,祥子落榜了。仅仅以3分之差,与重点高中失之交臂。成绩本来不错的祥子,真想狠狠揍自己一顿。顶着八月的骄阳,祥子从城里看榜回来,他的心伤透了,想着家里的老父亲,祥子不禁流下了悔恨的泪水。如果平时能够再努力一点,哪怕只有一点,那该有多好啊!祥子这样想着,不觉来到了村口。祥子看见了干枯的庄稼,远方似乎还有一张弓。凭直觉,祥子知道是他父亲。他看见父亲弯着身子,正用从几十里外挑来的水浇着干枯的麦苗。祥子不敢走过去,转身绕道回到了家里。傍晚,祥子说了考试的事,父亲沉默不语,…  相似文献   

9.
关于《骆驼祥子》的整本书阅读,从“刘四爷寿宴”这一事件出发探讨小说的情势营造与人物心理错位,是感知小说艺术魅力的重要切入点。从故事情节角度讲,祥子的“三起三落”确为小说的大关节目,让整本小说的情节显得非常简单。从细节刻画角度讲,围绕“寿宴”的精心铺垫与造势才是理解小说艺术创作力与人物性格的关键。透过小说中“刘四爷的寿宴”这一细节,可从情势营造与心理错位两个角度分析《骆驼祥子》的艺术张力。  相似文献   

10.
老舍先生在他的优秀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中,为我们成功地塑造了样子这个人力车夫的典型形象。在这个形象的塑造中,我以为最能见出作家艺术功力的,则是对样子与虎妞之间关系的艺术把握。祥子出生在农村,因为“失去了父母与几亩薄田”,便不得不“跑到城里来”谋生。他在许许多多凭力气挣饭吃的行业中,选中了拉洋车这一行。在祥子看来,只要有一辆“象自己的手脚的那么一辆车”,再加上自己强壮的身体,“睁开眼就可以有饭吃”。然而,在那个军阀混战、特务横行的年月里,哪里有劳动人民的生存之路?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样子的奋斗方式。…  相似文献   

11.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但它的创作过程,却有很多偶然因素。这部作品问世之前,老舍虽然已写出了《老张的哲学》等多部小说,但却一直未敢“冒险”去做“职业作家”,而是以教书为业。1936年春,他任教的山东大学闹学潮,本来就不愿教书的老舍便顺势辞职,在青岛住下,决定专事写作。《骆驼祥子》便是他专业写作的第一部作品。老舍怎么想起要写“骆驼祥子”这么一个人物呢?一次,一位朋友讲了北平有个车夫,自己买了车又卖掉,三起三落,最后穷困潦倒。还说到另一车夫,被军队抓去,不想因祸得福,他乘军队开拔动乱之际,偷回三匹骆驼。朋友的随便几句…  相似文献   

12.
<正>老舍在1936年创作的《骆驼祥子》是一部融合了艺术性与思想性的优秀著作,备受文学界关注,也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必读名著作品之一。在《骆驼祥子》小说中主要描述了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人生,在一次次面对人生挫折的时候,他希望可以凭借自身的努力改变宿命,最终却以失败、失望告终。围绕“祥子的悲剧奋斗史”开展专题学习活动,优化名著专题设计方案,可以促进学生在名著专题的学习中,深度解读人物命运,掌握人物故事情节以及“悲剧”的原因,实现对名著作品的深度理解与剖析。  相似文献   

13.
《在烈日和暴雨下》节选自《骆驼祥子》,老舍认为这部作品是“最使他满意的作品”,原因是这部作品“没有什么敷衍的地方”,“思索的时间最长,笔尖上便能滴出血来”,是他“抛开幽默”“正正经经”去写的一部作品。节选部分通过对恶劣自然环境的描写,凭借平易生动、富有京昧的语言,真实地表现了祥子痛苦艰难的生存状况,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真挚同情和深刻理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祥子是老舍在《骆驼祥子》中塑造的悲剧形象,其悲剧具体表现为事业悲剧、婚恋悲剧、“人”的悲剧和文化悲剧。老舍将悲剧形象祥子判定为“社会病胎里的产儿”,这一判定至少有两层内涵。其一,祥子的悲剧具有社会性。祥子是病态社会城市底层市民悲剧的代言人,这种悲剧不仅仅是祥子一个人的悲剧,而是一个群体、一个阶层人民的悲剧。其二,病态社会的压迫是造成祥子悲剧的重要因素,是造成祥子堕落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5.
初次接触祥子,那时我还小,不能很好地理解祥子的一切,包括他的体面、要强,乃至他后来的堕落。再读《骆驼祥子》,我已是一个高一的学生了。正是那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年纪,学习压力不轻也不重,成绩不算拔尖可也过得去。每天过得平平凡凡,不特别忧郁伤感,不特别开朗疯狂,对什么也无所谓。我不是没有理想,只是我的理想于我似乎是一件高不可攀的事,以致我没有实现理想的决心罢了。这时,我与祥子再次“会面”了。祥子开始时是个有理想的人,而且是那种为了理想可以奋不顾身的人,做事的目的性强。我佩服这时的他。他租了人家的车,整天做个没完没…  相似文献   

16.
<正>一、导入师:同学们,熟悉老舍吧?老舍先生勤于创作,一生创作了800多万字的作品。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老舍先生的经典小说《骆驼祥子》。二、给祥子写小传1.重逢祥子师:祥子是作品的灵魂人物。我从原著中抽取了三个片段,同学们能分别看出怎样的祥子?PPT:1.他的身量与筋肉都发展到年岁前边去……傻子似的他自己笑了。(1章)  相似文献   

17.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写的一部长篇悲剧小说,其主人公祥子的一生,经历“三起三落”,最终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有三:其一是当时的社会制度和反动势力的迫害是造成祥子悲剧的客观原因;其二是祥子所走的个人奋斗的道路,是造成他悲剧的主观原因;其三,和虎妞的不正常的结合,是导致祥子悲剧性结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了解这一悲剧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警醒后人,既要清醒地对待严酷的社会现实, 又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否定用个人奋斗来解放自己的道路。作品最感人的地方,是阅读后所留下的谁能救救祥子的呼声。  相似文献   

18.
谈谈老舍的《骆驼祥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作家行列里,老舍是很有影响的一位。他一生写了不少好的作品,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就是其中最优秀的一部。《骆驼祥子》写于一九三五年,它一问世便获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骆驼祥子》是现实主义的优秀作品。作者通过祥子悲惨遭遇的描写,揭露了吃人的剥削制度,暴露了旧社会的黑暗。祥子是个年轻力壮的人力车夫,从破产了的农村流入都市谋生,经受了种种的苦难折磨,但他不消沉、不悲观,老实苦干,一心想通过辛  相似文献   

19.
从农村来到北京城的祥子,怀着“拥有一辆自己的车”的梦想夜以继日地工作,渴望着离这个梦想近一点、再近一点。虽然祥子最终没能逃脱梦想破灭的厄运,但他不放弃、不气馁、坚持如一的追梦精神,给人启迪,让人敬佩!作家风采享有“语言艺术大师”之誉的老舍(1899—1966),是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老舍幼年丧父,家境贫寒,靠母亲抚养长大。  相似文献   

20.
《骆驼祥子》这一文本具有丰富的内涵。在叙事美学上体现出与传统小说的很大不同,作品叙述了祥子买车和爱的追求的三起三落;即:祥子在物质和精神上分别遭遇了三起三落,演绎出他人生的悲剧,体现出老舍思想中的悲观意识和宿命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老舍对于国民性的反思已进入到人性的深层,他对生命做了本体论意义上的探索。同时作品所具有的这种形而上的美学意蕴显示出老舍在小说创作方面的革新及对中西文化的融会贯通,并由此形成了新文学的叙事纲领:“人与事相互为用”的“灵的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