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学的基本训练是“听、说、读、写”,其中读是基础,无论是“说、写”都离不开“读”。学生只有多读,读熟才能深刻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掌握语言文字。古人云“书读千遍其义自见”就是强调学语文要“读”。平时,我注意观察那些在“读”上下功夫的学生,说话写文章大多清楚明白,用词造句毛病很少。由此可见,要想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必须要重视“读”的训练。下面是我在这方面的做法和体会。增加课堂上“读”的份量,多创造读的机会,学习一篇课文教师要“讲”,但更要让学生自己“读”。在教学中我常用较多的时间指导学生读书。例如…  相似文献   

2.
一、多读,读有所获“多读多背”是传统的教学经验之一。人们熟知的“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能吟”等都是古人读书经验的精辟概括,说明了“读”的重要。新大纲强调了朗读和默读训练的重要性,“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多读,理所当然地成为阅读教学的重点。为了调动学生多读的积极性,我们采用了指名读、小组读、齐读、引读、同桌对读、评读、感情读、分角色读、配乐读等多种方法,一篇文章只有通过反复…  相似文献   

3.
说读     
说读,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读读说说,说说读读,边说边读。这既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技法,也是一种能够确保高效教学的阅读教学设计思路,同时也是一种学法指导。“说读”作为一种课型设计,并不是那种学生在课堂上应对老师的简单的“回答”,而是一种有较大的“说”的“量”和较长的“说”的“时”的课堂活动。它要求在朗读训练之中,让学生进行平实的与生动的、概括的与描述的、形容的与评议的、理解的与品析的、感悟的与鉴赏的、真实的与想像的、模仿的与创造的等等各种形式与内容的“说”。说读课的教学设计,首先,必须破除传统的“…  相似文献   

4.
危汉桥  禹妮 《湖北教育》2006,(12):10-11
一、从“读式教学”发展为“读式文化”的缘由 “读式教学”是我校前任校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郑祖读先生开创的一种“以读为主、综合训练”的语文教学方法。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读式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里的一支绚丽的奇葩,在小学语文界颇有影响,其教学思想收录在《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大型丛书中。  相似文献   

5.
“教学千法读为本”。读 ,作为感知教材的重要手段 ,自始至终都是语文教学的根基。叶老曾说过 :文字语言的训练 ,主要是训练语感 ,获得语感应走熟读成诵的路子。心理学研究也表明 ,熟续成诵能使人的大脑皮层产生多次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能使词语、句式、情感在人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记 ,进而产生强烈的语感。语感一旦形成 ,就内化为能力了。基于此 ,我们的语文教学 ,不论是在课堂的变化上 ,还是在文体的区别上 ,乃至方法的选取上 ,都应该瞄准“读”这个标 ,抓住了“读” ,也就牵住了语文教学的“牛鼻子”。一、课型各异着眼于读孟子云 :…  相似文献   

6.
浅谈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张玉杰自读课文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在教材的处理上已从“讲读”和“缺乏指导,流于形式”的“不读”的误区中走出,初步探索出自读课文的“自读法”。自读课文分为课内自读课文和课外自读课文。课内自读课文,...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读书和读人、读事、读物及其关系的论述,有分析有批判地说明一切否认读书或否认读从、读事、读物的错误言行应当终结,一切倡导读书和读人、读事、读物的言行应当发扬;说明“四读”的基本方法是“钻进去,跑出来”。我想,本文的论述,以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对于领导工作、教育改革、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和学生学习都具有重要的参照性意义。  相似文献   

8.
伊瑟尔说 :“作品的意义只有在阅读的过程中才能产生 ,它是作品和读者相互作用的产物。”“诗读百遍 ,其义自见” ,也强调了“读”的重要。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自主学习。其实 ,自主学习也只有通过“读”才能体现。文言文无论是从文字表面和思想内容与现代汉语都存在差异 ,句难读 ,意难体会。因此 ,“读”在文言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学习这类文章 ,非在“读”字上下功夫不可 ,因为读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读者和文本之间由陌生到熟悉 ,由表面到深入 ,由感知到感悟 ,由隔阂到共鸣 ,每一步都离不开读。具体到教学环节上来说 ,熟…  相似文献   

9.
漫谈语文教学中的“读”阜阳市六里小学袁如夫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见,读,在理解文章内容、领会文章思想感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学实际上是“读”的综合运用。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透彻了解、认真掌握并灵活运用不同形式...  相似文献   

10.
阅读教学中,读悟结合是学生对课文感受、品味、揣摩、领悟最重要的、最基本的手段。以读为本,以悟促读,读出情,读入境,达到与作品、作者的情感交融同构。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尤其是在一些公开课的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课堂上学生“读”得轰轰烈烈,“说”得热热闹闹,而实际上学生的“读悟”是在同一平面上滑移,根本没有读出层次,悟向纵深。阅读教学中读悟结合的误区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11.
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多读中宁县舟塔乡黄桥学校刘罡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任何技能都要经过反复实践,才能掌握。指导学生多读、多练是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经验之一。但指导学生“多读”。不是盲目地追求“多”,否则会事倍功半。指导学生“读”要有明确的目的,以求读有所得。...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一至六年级中,都随着语文课本配备了《自读课本》,其中大量篇幅或从内容或从形式上,都具有较强的借鉴价值,是很好的“课外读物”。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一直在搞好课本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自读课本》,总结出了一套学习方法,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3.
利用电教手段提高读说能力袁苑丁“读”和“说”的基本能力对于中师生来说都是具备了的。那么,怎样使这种能力在原来的基础上得以提高,更上一层楼呢?有效的办法是:利用电教手段。一、“读”的能力的提高“读”包括朗读和朗诵,这种能力的提高可借助于文选课的教学磁带...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语课堂上,学生读书声确实没有断过。但如果设身处地地对全体学生的“读”进行全面分析、研究,你会发现许多学生的“读”不过关,主要表现有:一是读书声音小,二是读书时胆怯,三是附和型读书较多,四是大声读课外读物甚少,五是大声读自己作更少。由此可以看出“读”的教学应该全面改革。笔认为,应该让全体学生大声读起来。  相似文献   

15.
“读”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古人读书的经验总结。小学语文教材大多内容浅显,学生容易理解,不必每篇课文都逐句串讲,关键在于教师启发,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反复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受到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关于语教学的讨论中,师生们都有一个共识:学习语不是去上干巴巴的政治课,也不是去上偏重于语言知识与技法的工具课,而如何阅读与欣赏范并应用于写作,在语教育中应占相当的比例。不过,问题又来了:究竟怎么去读,怎么发挥语教学中读、思、写“三位一体”的特定功能呢?  相似文献   

17.
在盛行讲读教学的年代里,阅读教学存在着重分析轻朗读的弊端。随着问读教学的崛起,学生忙于回答课堂里的“十万个为什么”,朗读教学依然没有得到重视。虽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朗读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明确指出: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但是由于在应试教育思想的主宰下,朗读无法直接进入卷面测试,因此不被重视是一个方面,而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朗读的操作方法简单,“读”不能有机地进入“导”、“练”的活动中而融为一炉,造成讲归讲、读归读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常见教师…  相似文献   

18.
“以读带写”与“以写带读”张庆棣(广丰县第二中学)读和写是贯穿整个语文教学过程的两大内容。读是写的必要条件,写是读的重要目的,二者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有不同的教学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带有启蒙性贡,以“识字、积累词汇、学习句子”为主要任务,因此侧重点在于“读...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堂教学,是基于文本的教学,引导学生正确“读懂”文本,是进行感悟式教学的一般要求。学生自读和教师导读,都离不开“悟”。读悟是感悟式语文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毛泽东的《沁园春&;#183;长沙》时,我正充满感情满怀自信地范读“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时,突然一个学生打断了我的诵读:“老师,‘橘子洲头’的停顿似乎应该在‘洲’字上,而不应在‘子’上,因为‘橘子洲’是一地名,不应拆开来读。”我当时怔住了。这个问题很突然,一直以来,我都是这样读的,并认为在“子”上停顿理所当然。经这么一问,我倒认为学生是对的。是啊,专有名词怎么能分开来读呢?我肯定了学生的质疑,并纠正了自己的读法,尽管读起来感觉很别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