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唱游是弱智学生从感性入手学习音乐的有效手段。因为唱游能使他们置身于音乐艺术之中,使他们在歌声或音乐伴奏下,做律动和模仿动作、音乐游戏、歌表演等,从而在审美的情绪体验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唱游是寓音乐教育于游戏之中的,这种教学形式比较符合弱智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弱智学生是按年龄来分班的,学习时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喜欢在唱歌课中手舞足蹈,因此唱游是他们最喜欢和最乐于接受的活动。唱游具有较强的节奏感、韵律感,弱智学生在唱游中,使身体的各个部位处于优美的、韵律性的活动中,这样可以增强学生…  相似文献   

2.
聋幼儿由于听觉障碍和缺乏语言,具体形象思维受到一定的影响,其思维方式主要是以动作和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康复教育中,我们应根据聋幼儿的特点来进行教学。在各项活动中结合进行听力语言训练,既能提高聋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又能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一、在音乐活动中进行听力语言训练音乐课上,我们让孩子戴上助听器侧耳倾听琴声和听辨音乐,学唱音阶。还让幼儿听录音机中的乐曲,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和动作。如:小鸭走、小熊跳、小鸟飞等。除了让幼儿欣赏音乐做律动外,我们还让幼儿学唱歌曲、做音乐游戏和进行打击乐练习。在教唱歌曲…  相似文献   

3.
年级:人民音乐出版社新教材第二册课时:一课时一、教学内容:唱《两只小象》听听唱唱动动创创二、教学目的:认知目标:充分发挥学生音乐听觉和记忆力作用,通过听唱、模唱、欣赏等形式学会歌唱。情感目标:指导学生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体验三拍子强弱规律及歌曲所表现的内容。操作目标:通过律动、打击乐演奏、剪贴小动物、歌表演等形式让学生体会不同的节奏所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创造性地参与音乐活动。重点:三拍子的强弱感难点: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动作教具:多媒体课件、彩色动物图片60张、剪刀三、教学过程:(一)律动…  相似文献   

4.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音乐课教学同其他学科一样。激发学习兴趣是教师的首要任务。学生有了兴趣,才会用心学,才能学得好。否则,将会“一寸不通,万丈无功”。怎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呢?我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方法,效果较好。 一、律动激趣 律动是根据音乐的性质和节奏学生做有规律的韵律动作。如随音乐做拍手、踏脚、点头、摆身等动作,让音乐的节奏融合在学生身体的动作之中,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以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如教唱游课时,课前让学生模仿小兔的动作进入教室。课间,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随歌曲律动。教学中进行律动练习,能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音乐课中的唱游教学,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是深受儿童喜爱的一种教学形式,也是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一、律动教学是培养学生表现歌曲情感的重要环节。律动是身体随着音乐而进行的各种有节奏的动作。律动还能借助儿童的身体动作来理解音乐的内容和情感。“律”是音乐的弦律,“动”是动作。它可分为:“体态律动”“节奏律动”和“模仿律动”。不论是哪一种律动,在教学中首先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专心听音乐,然后要求他们把歌曲唱准、唱好,再配合少量的动作。动作设计力求简单易学,活动范围不要过大,要有音乐性。如第二册教材中《小宝宝睡  相似文献   

6.
<正>1.培养音乐节奏1.1模仿节奏训练低年级学生善于模仿,模仿是他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模仿成人的活动,模仿各种小动物,他们都乐此不疲,老师要给学生多多示范。示范必须准确、规范、到位,在音乐声中完整地示范,使学生对音乐动作有完整印象。1.2读歌词节奏训练有节奏地朗读歌词,能增强学生的节奏感。在教学某首歌曲时,让学生随钢琴伴奏或伴奏带朗读歌词,使学生熟悉这首歌曲的节奏、歌词,为学唱歌曲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7.
一、设计意图3~4周岁的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模仿能力和初步的创作冲动。为了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和大胆表现自我的能力,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而设计了“动感娃娃”活动。本活动以“电动娃娃”作为切入口,让幼儿从观察到模仿,从模仿开始到简单的动作创编,使幼儿在活动中充分感受音乐的快乐及舞动的乐趣。二、活动目标使幼儿能随着音乐有节奏地做动作;帮助幼儿学习遵守简单的游戏规则;发展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三、活动准备电动娃娃一个,活动音乐一段,录音机一台,自制小舞台一个。四、活动过程(一)律动入室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按…  相似文献   

8.
律动活动是启智教学音乐训练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节课主要是让中学生随乐曲学习兔跳、兔蹦的基本动作.并创编木偶兔子的动作等几个环节.作一些基础的律动练习,使学生在身体协调等方面得到锻炼.通过参加音乐游戏发展学生的表演能力、发掘他们的节奏智力.为学生创设人性化、弹性化的自主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内容分析 律动活动是启智教学音乐训练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节课主要是让中学生随乐曲学习兔跳、兔蹦的基本动作,并创编木偶兔子的动作等几个环节,作一些基础的律动练习,使学生在身体协调等方面得到锻炼,通过参加音乐游戏发展学生的表演能力、发掘他们的节奏智力,为学生创设人性化、弹性化的自主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0.
体态律动是指随音乐用身体动作来体验音乐,强调“听觉、运动觉、情感、思维”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儿童理解、表现音乐的活动。一、借助律动,体验要素音的基本四要素是指音的节奏、高低、强弱、音色,他们依附于音乐之中,比较抽象。而体态律动则可通过身体动作不断模仿、合作、创新等环节使之形象化、感官化,让学生轻松地体验这些要素。  相似文献   

11.
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正确运用音乐律动的练习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和能力。 1、对音乐节拍的感受能力 利用人体动作来感受、表现音乐中的节拍是一种非常好的形式,因为人可以说生来就具有一定的节拍感。人们在欣赏音乐时常会随着音乐的进行而摇动身体,这就是人们对于音乐的最初感受,也就是音乐律动的源本和学生学习音乐律动的基础。当教师深入了解了这些内容之后,可增强教学指导、训练的目的性,避免片面强调动作的形式化,使学习和训练在有目的的指导之下获得应有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音乐课堂中,唱游教学指以音乐游戏为载体,运用欣赏、律动、歌表演、读谱认知等综合性艺术手段,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使学生树立终身学习音乐的愿望。教师可通过实践的方式,探索总结低年级音乐课堂中唱游教学的内容选择、方法运用、环节规划与音乐训练小品的创编,并针对性地进行个案研究,促进双基目标的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小学音乐第一册教学目的:通过模仿青蛙叫声、表现青蛙形象的活动及有关“青蛙”歌曲、乐曲的学习与欣赏,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并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及体验音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目的:1.通过欣赏《可爱的动物》,让学生感受音乐是怎样表现各种动物的动作、叫声、形态等特点。2.通过欣赏《可爱的动物》,让学生感受音乐,进行模仿各种动物的律动。3.通过欣赏,感受音乐的优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热情。二、教学重点:1.通过欣赏表现动物的音乐片段,体会感受音乐是怎样塑造形象的。  相似文献   

15.
小雨沙沙     
教学年级:二年级课题:小雨沙沙课时:一课时教学目的:一、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用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表现意识,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二、用活泼、亲切的情绪演唱歌曲,懂得种子生长离不开雨露的道理,启发学生学会细心观察事物。教学重、难点:启发学生对音乐和生活的观察与感受,对词、曲等内容进行大胆的创作。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学生听着律动音乐模仿小动物的动作走进教室。2.师生问好。二、歌词创作,导入新课师:一场淅淅沥沥的细雨惊扰了森林里玩耍的小动物,他们各自跑回了家。细雨过后,太阳透过茂密的枝叶把光芒洒…  相似文献   

16.
浅谈律动     
律动具有游戏性和表演性,是孩子们所喜爱的一种活动,对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有重要作用。首先,它可以增强孩子的节奏感,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和表演能力。一般来说,律动的节奏都很鲜明,孩子经过训练,能按照老师弹琴的节奏来完成基本动作。在律动活动中,孩子们的节奏感会明显地得到锻炼和提高。律动的内容都是由儿童舞蹈的基本动作构成的。孩子们做律动时,往往把自己置身于动作的情境中,尤其是做那些模仿性的动作,他们的表情作常丰富,而且模仿得十分逼真。如幼儿做打枪的律动时,老师只要求做动作,可孩子们不仅有动作,而且还发出打枪的声音,做出打枪的表情。由此可见,律动能使幼  相似文献   

17.
“形意模仿教学”是综合节奏训练、练功、唱游以及音乐欣赏等,并将其融为一体的音乐教学法。例如:在教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音乐课本中《划小船》一课时,首先我根据《划小船》的歌曲内容,设计出律动(划船的动作),课堂上学生看见我边唱边做划船的动作(由于低年级学生的个性具有好功、活跃的特点),自发地对我的动作和声音模仿了起来。通过学生对“划船”形态的模仿,很自然就将学生带入划船的情景中。从而感受到了音乐形象  相似文献   

18.
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欣赏教学中适当加入"动"的内容,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欣赏活动的积极性。"动"的范围很广,主要包括声势动作、体态律动、舞蹈设计和表演音乐剧等。在各种各样"动"的活动中,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发展了他们的形象思维,加深了对乐曲的感受与理解,培养了音乐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欣赏《狮王进行曲》. 教学目的:通过欣赏《狮王进行曲》继续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能力,使他们体会到音乐表现力的丰富,并能用动作表现音乐. 教学重点、难点:听音乐表现狮子的形象、用图形表现狮吼声音的高低.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生: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学生扮演小动物做着动作进教室. 师:今天是动物狂欢节,小动物们从四面八方都来参加动物狂欢节啦,看看都有谁来了? 生:有大象、小兔、小鹿……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唤起参与的意识、求知的欲望,顺利导入课题.  相似文献   

20.
片断一:发散型导入 在进行了生动活泼的仁只 小猪》律动之后,教师这样说道: 我们大家心目中都有自己喜欢 的小动物,今天老师带来两位乐 器朋友,他们特别爱模仿小动物, 请你们听一听他们模仿的分别是 谁?并请你用动作表现出来。”接 着教师播放了由单簧管演奏的小 白兔和由大管演奏的鸟龟的音乐 主题曲。播放完毕,学生们有的模 仿小白兔跳跃的样子,有的模仿 小鸟飞的样子,有的弯着腰用手 臂挥来挥去模仿大象的长鼻子, 有的张牙舞爪模仿狗熊的样子, 还有的张开五指慢慢地向前爬, 模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