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作者公开宣布的创作意图与读者反应的矛盾入手,洋细考察了作者对堂吉诃德的描写,发现从第一部后半部分开始堂吉诃德表现出的某些理智就超出了作者公开的意图,到第二部里这种倾向就更为明显。我们从堂吉诃德的所做所为与作者本人性格遭遇的类似、以及作者构思写作《堂吉诃德》时的特殊处境,推断出作者是把自身的经历遭遇和思想感情注入了形象之中,把自身的悲剧性体验以喜剧式的嘲讽加以表现。而随着作品拉长情节延伸,思想感情则越来越多地透露出来,从而使堂吉诃德性格呈现出异乎异常的复杂矛盾。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堂吉诃德》这部小说里出现的爱情故事,即堂吉诃德本人的爱情以及堂吉诃德在游侠途中遇到的他人的爱情经历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两种爱情的模式的异同,并从这一角度出发,探讨《堂吉诃德》的作者塞万提斯对爱情和人文主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堂吉诃德》自问世以来的四百年里,其艺术价值和地位不断上升,如今被誉为人类最伟大的佳作。这与作品所蕴含的人类矛盾复杂的思想和多种艺术表现分不开,更在于作者将滑稽可笑与悲剧崇高统一于荒诞的主人公形象的塑造之中。  相似文献   

4.
本从堂吉诃德独特的性格所引起的特殊接受现象说起,追溯、梳理了堂吉诃德在我国的接受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国读对其看法、评价出现了三次明显变化。章对出现不同看法的朝代社会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5.
《堂吉诃德》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经典作品,诞生于文艺复兴时期。作品中,塞万提斯赋予了堂吉诃德不同的文化身份,这种多重身份交织而产生的矛盾对堂吉诃德人物形象的塑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结合《堂吉诃德》这一经典作品的创作背景,对作品主角的多重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并尝试探讨《堂吉诃德》中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堂吉诃德》是世界上最伟大、最丰富的小说之一。虽然作者塞万提斯的创作目的只是为了写一部"反骑士小说",但在读者眼里却远远没有这么简单。几百年以来,堂吉诃德在读者心中已不仅仅是一个在现实中被嘲笑讽刺的喜剧性疯癫角色,更是位集可笑、可敬、可悲、可叹于一体的立体人物。读者对堂吉诃德多角度的解读早已远离塞万提斯的写作原意。本文想提出造成读者理解偏离作者意图的四个原因:否定作者意图理论的发展,历史时代的限制,"堂吉诃德精神"系列文学作品的流传,以及以跨学科方式解读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西班牙的伟大现实主义作家塞万提斯(1547—1616)的长篇小说《堂吉诃德》(1604—1615),是我国人民最喜爱的外国文学名著之一。去年再版以来,又立即引起了广大读者和评论界的极大兴趣。但是,有人却把作品的主人公堂吉诃德简单片面地看作历史的小丑,将“堂吉诃德性格”与“骑士信条”完全等同起来,拿他与由封建余孽演变成资产阶级市侩的  相似文献   

8.
《哈姆莱特》与《堂吉诃德》作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代表作,是文学宝库中的历史巨著。书中所塑造的两位主人公——哈姆莱特和堂吉诃德在性格上不仅有许多相似点,而且也有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本文主要是通过研究两位主人公的疯狂行为,来分析人物行为背后的不同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9.
堂吉诃德是一个性格非常复杂的人物形象,很多研究者都着力探索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本文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研究这一人物,用神话——原型批评的理论去阐述赫拉克勒斯原型对欧美文学的意义,并从比较中说明堂吉诃德的神话原型就是赫拉克勒斯。  相似文献   

10.
《河西学院学报》2016,(3):85-90
宋江是《水浒传》中性格最为复杂的人物。"家中孝子——郓城押司、江湖好汉——通缉罪犯——梁山头领——朝廷忠臣"的人生轨迹由其性格决定。宋江有四个绰号,是江湖好汉,又是朝廷的忠臣,是"忠"与"义"矛盾的结合体。宋江复杂性格的形成,与他深受儒家和侠家思想影响有关。宋江身上有李白的影子,作者把李白的豪侠精神叠加到了宋江身上。宋江性格的复杂性实质上反映了作者思想的矛盾,作者企图把宋江塑造成一个全忠全孝全义的理想英雄,但自古以来忠孝、忠义往往不能两全。宋江等梁山好汉的悲剧结局,实质上也反映了作者思想和情感上的迷惘与痛苦。  相似文献   

11.
在读完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之后,总觉得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独自在案头思索半天,终于将它和鲁迅笔下的《阿Q正传》扯到了一起。细细想也确实如此,堂吉诃德与阿Q有着十分相近的性格,阿Q简直成了堂吉诃德的缩影。在此,我们不妨将两部小说中的部分段落进行一番比较,从中发现它们的相同:一、自信堂吉诃德与阿Q都具有一种建立在几乎是梦境中的自信,一种虚幻的自信,而在我们的这两位主人公眼里却是格外地现实,甚至以此作为生活的动力。试比较  相似文献   

12.
宋江是《水浒传》作者着力塑造的一个重要人物,其性格的核心在于“忠义”二字。忠与义矛盾地交织在宋江的一生中,构成了宋江性格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13.
一段时间以来,学术界在研究《堂吉诃德》这部文学史巨作时,一直以主人公堂吉诃德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桑丘·潘沙却很少提及,一般认为他只是一个逗乐的小侍从、小配角,因而把他当做堂吉诃德的陪衬一笔带过。事实上,尽管桑丘戏份不多,却和堂吉诃德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构成了整部小说完整的篇章。因而,桑丘在这部小说中的存在价值不容忽视,尤其他性格上的矛盾性更加值得我们研究和反思。  相似文献   

14.
桑丘作为《堂吉诃德》一书的二号主人公,他在小说中独特的存在价值一直为人们所忽略,他性格的闪光点也一直被人们所误读,事实上无论是从作品结构的完整性还是从对情节的推动性来看,桑丘都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存在,他是这部小说最终能够繁衍为一部长篇小说的重要因素之一,他也是作品一号主人公堂吉诃德性格得以充分展示的一个重要见证者,而我们从他性格中发掘出的理性主义精神使得他和他的主人之间由最初的对照关系演变为一种错综复杂、惟妙惟肖的相似关系。  相似文献   

15.
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伟大作家塞万提斯的代表作《堂吉诃德》是人类天才的不朽作品。自《堂吉诃德》问世以来,堂吉诃德这一典型形象就以巨大的艺术魅力吸引了各个时代的读者。几个世纪以来,人们对这一形象发表了许多见解,由于不同时代的读者对这一形象的理解都不同程度地打上他们自己思想的烙印,所以人们对这一形象的认识呈现出一种复杂的情形。典型是包含某种确定内涵的模糊集合体,正是艺术形象的这种模糊性.提供给读者审美再创造的广阔空间。堂吉诃德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正是堂吉诃德性格的模糊性使人们对这个人物一直存在不同的解释。这里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堂吉诃德荒谬地过完了一生,非常“悲剧”,我不赞同. 我认为堂吉诃德是幸福的.他自在、随心,轰轰烈烈地走过一生. 堂吉诃德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堂吉诃德》的主人公,是用来讽刺封建骑士的道具.作者给了他皮包骨的身板、赢弱的“驽驿难求”马、古旧的祖传盔甲,让他带着桑丘用荒唐和愚笨击退西班牙的骑士文学.堂吉诃德没有辜负他.在小说出版后,骑士文学这种迂腐的精神毒草消逝一空.堂吉诃德也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谈.  相似文献   

17.
《堂吉诃德》这部经典作品一直被不同时代的读者和评论家作出自己的解释,焦点又都集中在对堂吉诃德这个典型人物形象的理解上。塞万提斯赋予了堂吉诃德不同的文化身份。这种多重身份的交织所产生的矛盾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丰富。本文从堂吉诃德的多重文化身份的角度来分析该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其所蕴藏的深刻含义。  相似文献   

18.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西班牙菲利普三世在皇宫阳台上看到一个学生一面看书一面狂笑,就说:"这学生一定在看《堂吉诃德》,要不然他一定是个疯子。"差人过去一问,果然那学生在读《堂吉诃德》。这部影响如此巨大的小说的作者,就是西班牙最伟大的小说家米格尔·德·塞万提斯。  相似文献   

19.
《遍地枭雄》和《堂吉诃德》中的两大疯癫形象——大王和堂吉诃德,其共同且深层的心理本质特征为:谵妄的执迷。而人物的疯癫体现为:疯癫总是伴随着激情的燃烧、疯癫是语言着魔的过程两大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0.
景西亚  陈凤 《巢湖学院学报》2011,13(1):70-73,82
《熙德之歌》与《堂吉诃德》是西班牙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文学巨著,两部作品对中世纪骑士文学和骑士精神着力进行了描写。通过对两部作品的比较解读,探讨中世纪骑士精神的进步意义与消极影响,分析其对西班牙民族性格塑造所具有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