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一九五八年三月我省创办农业中学以来,己经七个年头了。七年来的事实,充分证明了农业中学这种半农半读的教育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七年来,全省有几十万农村青少年先后在农业中学学习。他们大多数是贫农下中农的子女,很多人还是家里几代人当中第一个有文化的人。如果没有农业中学,他们在高小毕业以后,大都是不可能进中学的。因为,解放以后农村的全日制中学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还不可能满足所有的并且是日益增多的高小毕业生的  相似文献   

2.
农业中学创办了两年了。这是一件好事。经验已经证明,办农业中学,是多快好省地发展中等教育的一个重要方法。江苏省的统计表明,为了培养一个普通初中的学生,国家每年要花一百八十多元,而为了培养一个农业中学的学生,只要花十几元。学生的家庭负担,也从每年一百多元减为三十多元。培养同量的学生,农业中学比普通初中所需教师更少。农业中学的学生,虽然学的科目较少,但因为半  相似文献   

3.
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的一种新型的学校——半耕半读的农业中学,从一九五八年三月创办以来,已经六周年了。六年来,我们江苏全省农业中学毕业生和肄业生一共有三十多万人,他们经过农业中学的教育,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生产技能,具有了一定的社会主义觉悟,树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理想。他们回到生产队以后,热爱劳动,关心集体,团结群众,艰苦奋斗,他们经过一定时间的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的锻炼,不少人担任了生产队里的记工员、技  相似文献   

4.
巢县花集公社庙何农业中学创办于一九六三年十一月,现有一、二、三年级三个班,学生一百一十七名,采取学习在校,劳动在队,食宿在家的走读形式。教师六人,实行半耕半教。  相似文献   

5.
农业中学已胜利地度过它的二周年。苏州专区一百九十四所农业中学的三万一千多名师生和广大群众一道,充满着丰收的喜悦,热烈地庆贺农业中学创办二周年。两年来,我们在省委、地委的正确领导下,以不断革命的精神,促进了农业中学不断地巩固发展提高,持续跃进。农业中学从创办一开始,就得到了各级党委的重视和培育。各地党委在广大群众中反复宣传了毛泽东同志的教育思想和农业中学的性质和意义,不断地扫除了农业中学成长道路上的各种思想障碍;先后为全区农业中学配备了二百二十八名专职领导干部,一千多名专职教师,二百多名老农和各种技术员;帮助农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一千五百多所农业中学在农事大忙基本结束后陆续开学,七万名左右十六岁以下的新生陆续报到入学。新学年开学以来,师生热情高涨,迅速建立起正常的教育秩序。各门课程都采用了在原有农业中学教科书的基础上重新编写的新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江苏各地农业中学从1958年创办以来,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办学经验。在坚持半耕半读的原则下,现在办学形式更加多样化了。一部分学校继续采取半日制或隔日制的办法,学生  相似文献   

7.
一九五八年江苏省创办的农业中学,在党的领导下,在半耕半读的道路上,走了整整七个年头了。农业中学,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新型学校,是教育事业的新创举,是毛泽东思想的产物。这种新型学校,经过前几年的调整、巩固、充实和提高,特别是去年下半年,根据党中央指示,加强对半工(耕)半读教育制度的领导以来,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8.
钱承军 《教育史研究》2010,(1):10-14,54
半个世纪前在农村大力创办农业中学,是中国教育史上一次探索性的教育实践活动。这一新型的半农半读中等学校,在国家不花钱或少花钱的情况为农村培养了大批中、初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既缓解了当时因教育经费紧张而办学难的困境,又适应了国家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委宣传部: 3月7日亲信收到。同时收到了新华日报和如皋勇敢农业中学的来电,海安县委宣传部的来信,都是要我对农业中学说几句话,来纪念农业中学创办一周年的。现在一并答复,请代为转致。因为有些别的事情,这封回信躭搁了。很抱歉。农业中学是我国教育事业中出现的一种新形式的学校。虽然创办仅一年,它的好处大家已经知道,我不想多说了。我想说的,是农业中学发展的前途。  相似文献   

10.
(一)在1958年,我省与全国各地一样,工农业生产出现了一个特大跃进的局面。为了适应这一新的形势,加速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省委发出了充分发动群众办学的号召,这一号召获得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拥护,很快地就在全省范围内掀起了一个轰轰烈烈的群众办学运动的高潮。农业中学适时应运而生,并在大跃进的春风里,如雨后春笋一般地蓬勃发展起来。真是所谓“一夜春雨,遍地花开”,不到两个月,全省基本上实现了乡乡有中学。从1958年春季创办农业中学以来,由于各级党委重视,广大群众的支持,全省农业中学经过从创办到发展,从整顿、巩固提高到再发展几个过程,越办越多,越办越好了,现在全省共有农业中学1,700多所,学生15万人。据郴县专区全区188所农业中学统计:有强有力的领导骨干、有生产基地、已基本自给、师生思想安定的  相似文献   

11.
西石桥农业中学全体师生员工: 三月二十一日的来信收到了。在你校建校五周年之际,谨向你校全体师生员工表示热烈的祝贺。农业中学已经创办五年了。办校五年的成绩充分说明,农业中学是可以办的。现在已经看到,办好这种前人没有办过的学校,要有三个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顺义县杨各庄公社红寺农业中学是一所由生产大队创办和领导的半农半读的高级中学,创办于1971年2月。三年来,在大队党支部的坚强领导和贫下中农的全力支持下,由于正确贯彻了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和党的教育方针,经过农中全体师生的艰苦奋斗,它已经为无产阶级的教育事业闯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显示了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推动下诞生的这一革命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安徽枞阳铁铜公社农业中学开办四年来坚持勤俭办学,半耕半读,获得了很大成绩。铁铜农中是一九六○年创办的,现有学生六十三人,百分之八十五是贫农下中农子女。创办四年来,这所学校不仅为农村培养了七十八名有一定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有技术的新式农民,回到各生产队参加生产和工作,还摸索了一套植棉技术,生产了粮食七万斤、皮棉一万三千多斤,总收入三万八千多元。目前除初到校新生的基本吃粮自带外,其他的学习、  相似文献   

14.
艰难不畏胜利不骄农业中学是我国现行教育制度下的一种新型的学校。它不同于全日制的普通中学,但也不是业余学校,是半耕半读的半日制的学校。这种学校前人没有办过,我们从去年创办到今天也不过一年多时间。事业初创,缺乏经验,物质条件也比较差:经费不足、校舍简陋、  相似文献   

15.
在汉寿县南部山水相连的地方,有一座形如骏马的山峦,很早以前,人们就给它取名为马形山。山下,是烟波浩森的南湖;山上,是郁郁葱葱的茶园;一栋非常朴实的砖瓦房座落在绿荫掩映的山麓,这便是汉寿县毓德铺公社马形山农业中学。马形山农中是毓德铺公社党委于一九七○年九月创办的。这所学校虽然只有八年的办学实践,但对我们调整农村中学教育结构,大力发展农业中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调整农村中学教育结构的可贵尝试一九七八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调整中等教育结构的问题。刘西尧部长在报告中指出:“农村要大量发展农业中学,多学一些农业科学技术知识,直接为社队的需要服务。”并且要求多数实行半工(农)半读,增加这类学校在整个中等教育中的比重。马形山农中  相似文献   

16.
农业中学的两周年,已经到来了。两年前,1958年3月8日,在海安县双楼乡乡党委邻近的一幢瓦屋里,举行了双楼农业中学的成立大会。当时我很荣幸地参加了这个盛会。记得那天正午,阳光普照,睛空万里,全乡许许多多的社员象欢度节日一样,从四面八方,高举红旗,敲锣打鼓,向这幢瓦屋汇集拢来,屋里屋外挤满了人群。在这个隆重的大会上,乡党委书记帅锡宏同志宣布了农业中学的成立。就在这一天,我们教育战线上的一个初生的婴儿——农业中学诞生了!双楼农业中学是我省创办的第一所农业中学。接着在同年3月15日,扬州市(当时为邗江县)施桥农业中学也成立了。  相似文献   

17.
农业中学办起来见后,如何在思想、教学、生产劳动等方面全面地、有成效地开展工作,使学校能够较快地走上轨道,逐步得到巩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最近,我们到丹阳县横塘公社冷甲农业中学(一九六四年十二月创办)进行了一次访问,从我们在该校所了解到的情况看来,我们觉得,新办农业中学的巩固问题,就学校本身来说,须要注意和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加强阶级教育,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委宣传部:三月七日来信收到。同时收到了新华日报和如皋勇敢农业中学的来电,海安县委宣传部的来信,都是要我对农业中学说几句话,来纪念农业中学创办一周年的。现在一并答复,请代为转致。因为有些别的事情,这封回信耽搁了。很抱歉。  相似文献   

19.
南京市最近召开辖区农业中学校长会议。10月31日,省委候补书记彭冲同志到会讲了话。江苏省教师进修学院农业中学教师训练班的师生也参加会议听了报告。彭冲同志首先回顾了本省农业中学创办以来发展、整顿、巩固、提高的经过,接着指出农业中学的成績是巨大的。三年多来,全省农业中学已有毕业生十万多人。这些具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农业生产知识和一定社会主义觉悟的中学生,绝大部分投入农业生产第一线。今后农业中学每年将招收几万新生,并且输送出相应数量的毕业生,这对农村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项重大的贡献。同时,全省已建立了一支近万人的农业中学教师  相似文献   

20.
在1958年大跃进的激流中,我们农场党委根据中央“企业办学校”的指示,创办了一所农业中学。一年来在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贯彻执行了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了半耕半读制度,使学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原来的145名学生(高中一班、初中两班),5名教师,发展为249名学生(高中两班、初中三班),8名教师,并提前实现了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