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和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一样,“对动”用法也是古汉语中词类活用的一种。所谓对动用法,是指不及物动词(或名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跟上宾语,其动宾关系不是一般的动宾关系,而是动词对宾语  相似文献   

2.
一、使动、意动等用法并不是简单的词类活用首先,使动、意动等用法中有些并不属于词类活用。名词、动词、形容词都有使动、意动、为动等用法。其中名词、形容词的使动、意动、为动等用法都是这些词先活用为及物动词,然后与其宾语一道表达使宾语怎么样、认为(觉得)宾语怎么样,或者为了宾语而怎么样的语义。因此,名词、形容词的使动、意动、为动等用法中包含了词类活用现象。动词的使动用法并不包含词类活用现象。动词有及物与不及物之分。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活用为使动用法时带了宾语,可勉强算作活用———活用为及物动词。但若用名词、形…  相似文献   

3.
我们知道,动词按能不能带宾语以及能带哪类宾语,分为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两类。不及物动词指不能带宾语和不能带受事宾语的动词。有些动宾短语凝结得很紧,与一个词相当,如“见面”、“握手”等,后面不能带宾语。然而,在一些报刊上,这类不及物动宾短语居然也带  相似文献   

4.
及物,即能带宾语,这是及物动词的基本特征。名词、形容词和不及物动词,一般说来是不及物的。但是,有的有时也可以带上宾语。现代汉语中似乎存在着原来不能带宾语的词语(不及物性词语)向能带宾语(及物性词语)办向演变的趋势。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及物化现象。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里,宾语一般由谓语动词来支配,其他非谓语动词则不能支配,但在古代汉语里,除了动词能支配宾语外,一些名词、代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副词等都可临时改变词性充当谓语动词来支配宾语,我们称之为“词性活用”。在众多的词性活用中,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最为常见,因而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广大师生无不高度重视。遗憾的是,另外几种特殊的、古文阅读经常使用的动宾关系一直未能引起广大师生的足够重视,给当前的文言文教学和课外阅读带来了相当程度的理解障碍,它们就是:为动用法、对动用法…  相似文献   

6.
使动用法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词类活用现象。名词、动词、形容词以及不及物动词等这些本来不带宾语的词,如果临时性地带上了宾语,那么一般是用作使动.表示主语使宾语发生该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或行为。一般译为“使……动”,因此称为使动用法。  相似文献   

7.
使动用法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词类活用现象。名词、动词、形容词以及不及物动词等这些本来不带宾语的词,如果临时性地带上了宾语,那么一般是用作使动,表示主语使宾语发生该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或行为。一般译为“使……动”,因此称为使动用法。使动用法有三种翻译方式,但是,有人对此不甚明了,以致在对它进行判别或翻译时,产生了模糊认识或不能灵活翻译。看到课文注释将“六国会盟而谋弱秦”中的“弱”注释为“削弱”时,就对它的使动用法产生怀疑。在翻译使动用法时,一律使用“使……动”的格式,从而显得有点生硬。现从高中课本中选取数例,例说…  相似文献   

8.
在古代汉语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都是动词的特殊用法,这里我们集中探讨一下动词、名词、形容词、数词的使动用法,经考察,现代汉语动词本身有使动用法的很少,由形容词转化为动词而具有使动用法的也不多。 所谓“使动”在古汉语中,就是这种动词放在宾语前面,含有“使宾语怎样”的意思,因此它的主要特点是动词所表示的那个动作,不是主语施行,而是主语使宾语施行的。 动词使动用法 动词用作使动动词,构成使动句,把这类动词置于宾语前,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 一、不及物动词(自动词)使动句  相似文献   

9.
一、动词的基本形式动词是一个句子的核心部分,按照其在句子中的功用常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通常及物动词可以直接带宾语,而不及物动词则不能直接带宾语。英语中动词有五种基本形式:动词原形,第三人称单数现在  相似文献   

10.
汉语动词区分为内动外动(通常说“及物不及物”)两类,最早见于《马氏文通》。以后讲古汉语语法的著作大都沿袭了马氏的这一观点,也把动词分为内动外动(及物不及物)两类。古汉语动词区分为内动外动两类是根困难的。马氏把是否常有宾语做为内动外动的主要标志,这就带来了一连串的问题:第一,在某些情况下宾语和补语很难区分;第二,古汉语的使动意动用法,可以使不及物动词、形容词、名词带宾语;第三,外  相似文献   

11.
反射不定式是由及物动词或不及物动词加介词构成,其后不带宾语,常用主动形式。反射不定式跟在某些形容词后作状语或某些名词后作定语,它与句中的主语<作状语时>或宾语<作定语时>是动宾关系。反射不定式具有习惯语性质,不能象时态或语态那样随便套用。反射不定式是一处既简便又实用的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可充当主语、宾语、定语,却不能带宾语,不能用副词修饰、限制,也不能充当状语、补语等。但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却能带宾语,能受副词的修饰、限制,也能充当状语或直接用在动词后边作补语等等。这种文言名词活用的语言现象是文言实词活用中较复杂的一种。文言名词的活用,还是有规律可循的。下面谈谈文言名词活用的辨认。一、名词活用作动词的辨认(一)句中没有动词,形容词或动词性词组充当谓语,而是名词处在谓语位置上,即连用的名词构成主谓关系或动宾关系,这个处在谓语位置上的名词就活用作动词了。例如:  相似文献   

13.
动词和宾语从意义上看有各种关系,就主要方面说,宾语是动词涉及的对象、结果或处所,动词跟宾语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这一点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是一致的。但在古代汉语中,由于有些动词用法特殊,它后边跟着的代词或名词虽然作为宾语出现,但是动词和宾语并不发生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我们称这种动宾关系为特殊的动宾关系。对于这种特殊的动宾关系,只能从动词的特殊用法上加以分析,而不能用省略的观点去理解。古代汉语中特殊的动宾关系可归纳为四种:(一)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  相似文献   

14.
自《马氏文通》以来对不及物动词能否带宾语的论述归纳起来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不及物动词可以带宾语;不及物动词一般不带宾语,但可以带一些特殊的宾语。将这些研究做一综述以期为进一步探讨这个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在古汉语中,动词和宾语的关系大多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我们称它为一般的动宾关系,这和现代汉语没什么两样。但古代汉语中还有几种特殊的动宾关系,在有这种关系的句子中,谓语动词或活用作动词的名词、形容词和它后面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表示使令、意谓、目的、对象等多种多样的关系,这许多关系主要是由实词的不同用法形成的。这些用法通常分为三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和为动用法。前二种在一般的古汉语语法著作中均可见到,只有为动用法很少论及。但为动用法在中学语文课本和常见的文言文中时有出现,一些人在阅读和翻译中碰到这种情况往往感  相似文献   

16.
在汉语的词江中,动宾式动词数量较少,普遍的看法是:动宾式动词在句法上一般不带宾语。但是作为动词,与宾语的关系始终是密切的,而且,现实语言生活也表明,动宾式动词带宾语日渐趋多。通过对这些现象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到,动宾式动词与宾语的相互选择、相互制约所构成句法形式,以及由此体现出来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7.
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它在句子中充当主语、宾语或定语,前面可以附加数量词、指示代词或形容词,但它不能带宾语,不能受能愿动词或副词修饰。而动词是表示行为发展变化的词,大多能带宾语,常受能愿动词或副词修饰。如果一个短语或句子中的名词并不具备以上所说的名词那些特点,反倒具备了动词的特点。那么这个名词就活用作动词了。1.名词后带宾语,该名词一般活用作动词: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论述了古今汉语的因动用法.所谓因动用法是指有些动词或活用为动词的名词、形容词带宾语时.含有“因宾”而动的意思。  相似文献   

19.
在古汉语里形容词的词类活用,一般有以下四种情况: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作一般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一、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这类活用的语言标志是:被活用作名词的形容词在句中一般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  相似文献   

20.
在古汉语中,动词的语法功能,一般作句子的谓语,而动词和宾语的关系大多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这跟现代汉语一般的动宾关系基本相同。但是,在古汉语中,述有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即谓语动词《或活用为动词的名词、形容词),与它后面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的关系,而是表示使命和意谓的关系。这种关系是由实词不同用法而形成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它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不仅经常出现,而且也是教学中的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