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一、帮助学生推开兴趣之门1.以"看图写话"激趣.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看,直观生动的形象比较容易激发他们的写话欲望.教师完全可以挖掘隐含在那些生动画面中的写话资源,为学生所用.如同样是"荷叶"这幅图片,有的学生基于对画面的观察来写:"荷叶圆圆的,绿绿的."有的学生则表达个人的情感:"我非常喜欢荷叶."还有学生写出了自己的思考:"我很想知道荷叶为什么要生长在水里呢?"有的学生甚至还与图画交流起来:"荷叶,你在水里冷不冷呀?"  相似文献   

2.
荷叶圆圆     
荷叶绿绿的,大大的. 小雨点说:"荷叶是我的小床."它躺在荷叶上眨着亮亮的眼睛. 小鱼儿说:"荷叶是我的花伞."它在荷叶下快乐地游未游去. 荷叶大大的,圆圆的. 小蝴蝶说:"荷叶是我的舞台."它在荷叶上飞来飞去,快乐地跳舞. 小蝌蚪说:"荷叶是我的游乐场."它在荷叶下开心地游来游去.  相似文献   

3.
一位教师正在讲《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课最后一段:"荷叶像一柄大伞,静静地在荷塘举着。小鱼来了,在荷叶下嬉戏;雨点来了,在荷叶上唱歌……"  相似文献   

4.
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语文教育改革家魏书生亦认为:"一节课好坏的主要标准,只能看学生是否在进行积极思维,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思维之间是否有一根看不见的线索紧紧维系着."因此,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5.
前些日子,在学校举行的"新教师亮相课"活动中,我听了三年级一位由美术改教数学的教师执教的"轴对称图形"一课.听后,我感受颇深:要想备好数学课,读懂教材中的细节很重要. 课一开始,该教师就出示了一些事先剪好的图形(半棵松树、半只蝴蝶、半座凉亭等),让学生猜这些分别是什么图形,学生很容易就猜出来了.教师随着学生的猜测逐个打开图形,并故作惊讶地问道:"你们怎么猜得这么准呢?"学生侃侃而谈,有的说:"因为两边都是一样的."有的说:"因为它们都是对称的."这时,老师就小结道:"像这样两边一样的图形就叫轴对称图形."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勇于打破固化的、稳定的"教师思维",要理解儿童思维并基于儿童思维进行有价值的引导,每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找寻儿童思维与"教师思维"的连接点. 一、儿童思维与"教师思维"的碰撞 [案例] 笔者在上《庐山的云雾》时,当上到"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一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你知道有哪些姿态啊? 生1:山头的云雾像白色绒帽. 生2:半山的云雾像一条条玉带. 生3:山谷的云雾像茫茫的大海,遮挡山峰的云雾像巨大的天幕. 师:这些比喻用得很形象,你还会用什么"词"来形容? 生:若隐若现?  相似文献   

7.
美丽的秋天如期而至,到处是落叶.午后散步的时候,孩子们兴奋地踩着树叶.小恒说:"我看到有一棵树上的叶子已经没有了."小睿说:"这棵树的叶子好大,像扇子一样哦!"扬扬带着一脸的困惑说:"这棵树上的叶子怎么有的红、有的黄、有的绿,真有意思!"……中班的孩子对树叶的兴趣出乎意料."我们一起来研究树叶,怎么样?"郭老师大声地提...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语文课程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体验犹如阅读教学的双翼,让学生们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鸟在课堂上飞越知识的海洋,获得智慧的灵光.  相似文献   

9.
一、利用汉字自身魅力,激发识字兴趣 1.象形字的教学.鲁迅先生曾说:"口诵耳闻其音,目察其形.心通其意."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看一看、读一读、说一说、认一认"的方法进行教学.如教"雨"字.教师先板书,然后问学生:"同学们仔细看看.这个图形像什么?"学生经过观察与思考.回答道:"像天上下着雨."  相似文献   

10.
创新始于问题.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而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的心理状态.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学生产生了问题意识,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就会养成好问、多问、深问的思维品质.教师不能像以往那样摆着"架子",高高在上,而应该放下"架子",让学生真正主动问起来.  相似文献   

11.
"先学后教"是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所提倡的一种教学新模式."先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自学的过程."后教"是教师在学生"先学"的基础上,而进行的教学过程."先学"与"后教"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承.实施"先学后教"必须彻底改变教师的角色观;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必须善于激发学生思维.  相似文献   

12.
西方学者德加默曾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指出:"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的确,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手段.课堂提问的质量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教师应掌握提问的技巧和方法. 一、提问要有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相似文献   

13.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此话道出了阅读的至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那么,对于教师而言,又该怎么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相似文献   

14.
化学是一门富有创新内涵的学科,《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作为一个普通的中职学校的化学教师,就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出了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数学思维研究是当今数学教学的一个热门课题.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思考,这是老师的天职.本文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启发思维,作一些浅显的探讨.一、乐"学"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所以,教师要注意融洽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到心情舒畅,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的知心朋友的关系.教师对学生答错的问  相似文献   

16.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是学习的开端.笔者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数学教学应立足于课堂改革,在"问题生成"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生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激发学生提问,二是面向学生提问.  相似文献   

17.
著名的教育家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的确,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在上课伊始就能深深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点燃起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使他们能情绪饱满地主动探求新知识,是教师们尤其是语文教师煞费苦心的事.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探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相似文献   

19.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要像对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习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学生就如同露珠,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加倍呵护。"这种呵护就是爱,就是教师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参与".学生参与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行为参与:二是认知参与;三是情感参与.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教学应该是有情趣的,教师不能简单否定学生的奇思异想、奇谈怪论.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真正实现"教师、教材、学生"三者间的对话,学生才能想、能说,学生的思维才有创造性."因此,笔者曾在课堂教学中作了许多尝试,深切体会到:没有教师与学生的"情趣"参与,就没有教师与学生的双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