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我曾这样问过班上的孩子:“爸爸妈妈爱你们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爱——”“他们是怎样爱你们的?”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个小女孩回答说:“我烦透妈妈了,早上我要穿裙子,她不让,还打我。哼,还爱我呢!其他孩子也高声应和起来,班上气氛热闹极了。没想到这个活动演变成了“控诉会”,我大吃一惊,孩子们为什么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呢?  相似文献   

2.
妈妈曾经问我:“假如你有来生,你愿不愿意再做我的孩子?”妈妈,今天我来回答你:如果有来生,让我来做你的妈妈吧!因为你那么的爱我。从我生命的第一天开始,你就精心地呵护我,怕我冷,怕我热,怕我病,我就像被你捧在手心的容易碎的宝贝,你小心翼翼地疼着我。  相似文献   

3.
充足的爱。父母能够给予孩子最有价值的礼物就是“爱”——慷慨和无条件的爱。我们应尽可能多地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爱他。无论孩子犯了怎样严重的错误,妈妈都要对孩子有一颗宽容的心。有一些不好的词语,在批评孩子时最好不要用,例如“你滚开,我再也不愿见到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如果你不能做到,就别来见我”。这只能将孩子与父母间的情感联系隔断,使我们失去教育引导孩子的机会。  相似文献   

4.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有些学生愿意、也善于同别人“分享”,而另一些学生不愿意、也不善于同别人“分享”呢?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两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第一类学生从学校回到家里,妈妈问:“班上谁是你的好朋友?”他们可能这样回答:“李明是我的好朋友。他是个好学生,他上课遵守纪律,不打人,也不抢别人的东西,他还爱帮助人。”对同样的问题,第二类学生可能这样回答:“刘晓是我的好朋友,他爱跟我一起玩,他不打我,他还爱帮助我。”如果妈妈问孩子:“你最不喜欢班上哪个同学?”第一类学生可能这样回答:“我不喜欢大强,上课…  相似文献   

5.
《小读者》2013,(1):71-71
作为父母,我们对孩子爱的“心”从未变过。而爱的年轮和我们年龄一样在增长着。正是我们的爱,孩子从襁褓婴儿成长为可爱的少男少女;正是我们的爱,孩子从蹒跚学步成长为茁壮的运动健儿;正是我们的爱,孩子从咿呀学语成长为朝气蓬勃的读书郎……我们的爱不止,孩子的成长不止。然而,在孩子成长的备阶段中,我们到底该怎样爱孩子?一位母亲问女儿,“你最喜欢爸爸妈妈怎么爱你?”小女孩两岁时回答说:“爸爸抱抱、妈妈亲亲。”四岁时说:“我要爸爸妈妈都陪我看动画,轮流给我讲故事。”六岁时说:“喜欢妈妈说‘哈哈!这事你做的真棒!’;喜欢爸爸说‘走,我们带妞妞和叔叔家的小帅一起郊游去’。”九岁时说:“我不喜欢妈妈老盯着我学习,不喜欢妈妈总把我和别人比;不喜欢爸爸总说‘我很忙,等爸爸有空了一定参加你们学校的活动、一定陪你去看动漫剧……’”  相似文献   

6.
袁岳 《生活教育》2010,(3):70-70
一位90后的妈妈同时也是中学老师,她问我:“为啥现在学生中的男孩比女孩还要柔软内向?”我的回答是:“因为他们的妈妈爱他们比一般女孩的妈妈爱的更多”。爱的更多成为更弱化孩子社会行为技能的一个来源,岂不是悲哀么?是的,这就是现实。在我最近与朋友们的来往中,我的著作《调教》是大家经常索要的礼物,当然我也非常愿意与大家分享本书的主题甚至某些不足。很多独生子女的父母都问我“你说我们爱的有问题,难道我们不用爱我们的孩子么?”  相似文献   

7.
孙宇理 《父母必读》2012,(5):106-109
当孩子搂着妈妈的脖子说“妈妈,我爱你”时,你的心里是不是填满了温情?孩子爱的能力从小到大是怎样发展的?如何让孩子学会爱与奉献?  相似文献   

8.
有一个山里的孩子,与同学产生了矛盾,这使他的心里时常感到很不愉快。终于有一天他实在忍受不了那个同学,便独自跑进山里,放声高喊:“我恨你!”山谷里瞬间传来了阵阵回声:“我恨你,我恨你……”这声音使小孩心里很害怕,他匆匆跑回家对妈妈说:“山里有个孩子恨我。”妈妈带孩子来到山里,并告诉孩子高喊:“我爱你!”小孩照着妈妈说的做了,于是,大山深处传来了声声亲切的回声:“我爱你,我爱你,我爱你……”小孩的一声呼喊.却得到了数声爱的回声。小孩终于乐了。妈妈乐了,大山也乐了。  相似文献   

9.
童树 《小火炬》2014,(12):14-16
引子:爱提问的孩子 让我们回到19世纪初的英国古城施鲁斯伯里,也许这是一个温暖的午后,小达尔文正躺在妈妈的怀里晒太阳。突然,他莫名其妙地问妈妈:“小猫和小狗是从泥土里长出来的吗?”妈妈笑着告诉他:“不,孩子,小猫和小狗分别是猫妈妈和狗妈妈生的。”“那我和妹妹是你生的,你是我姥姥生的,对吗?”  相似文献   

10.
在游乐场里,我遇到这样一对母子。孩子坐碰碰车,玩过一轮后,觉得不过瘾,要求再玩妈妈不同意,儿子便开始软磨硬泡:“好妈妈了,再让我玩儿一次吧,你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了。我最喜欢你了,谁的妈妈也没有我妈妈好。”  相似文献   

11.
美国1999年的《心理学:人类行为杂志》上刊登的一篇文章介绍了50位成功的父母教育子女的十条经验。我觉得很有借鉴的价值,在这里作一下简要介绍。一、充足的爱父母能够给予孩子的最有价值的礼物就是“爱”——慷慨和无私的爱。我们应尽可能多地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爱他。无论孩子犯了怎样严重的错误,妈妈都要对孩子有一颗宽容的心。有一些不好的话语,在批评孩子时最好不要使用,例如:“你滚开,我再也不愿见到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如果你不能做到,就别来见我。”像这样的话,用来训斥批评孩子,只能将孩子与父母间的情感联系隔断,使我们失去教育引导孩子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山谷回音     
有个来自城里的孩子,初次和父母到山上的叔叔家度假,在一个山谷前他兴奋的说了一声:“喂!”没想到山谷中也回了一声:“喂!”他以为是有人跟他开玩笑,就大声说:“你是谁?”回答居然也是:“你是谁?”小孩有点生气了:“你给我出来!”回答也是:“你给我出来!”小孩这下可更气了:“我要揍你!”回答也是一样:“我要揍你!”这个小孩气得告诉妈妈说有人戏弄他,聪明的妈妈当然知道那是山谷中的回音,就告诉孩子,你现在对他说:“我爱你!试试看。”当孩子试着如此说时,果然听到是“我爱你!”的回应。山谷回音@田里  相似文献   

13.
《妈妈的爱》这篇课文选取的扇扇子、送伞、抱“我”看病等生活场景都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事。我想课文一定能引起共鸣,孩子们会兴高采烈、争先恐后地诉说他们和妈妈之间的故事,那么这节课的德育目标便水到渠成地实现了。但是课堂却没有按我的预设进行,多数孩子竟无动于衷,孩子们那平淡的眼神,静如止水的表情,了无生机的课堂气氛让我迷惑不解。是我引导不到位还是另有他因?我随机问了几个学生“:你的妈妈爱你吗?”有的竟毫无表情地回答:“不爱。”愕然之余,我又问“:为什么说妈妈不爱你?“”因为我一直是奶奶管的,奶奶对我最亲,妈妈没有管…  相似文献   

14.
梁小桥 《家长》2013,(2):65-66
几乎每一个妈妈都会有控制不住情绪伸出手打孩子的时候,也几乎所有的妈妈在打过孩子之后非常内疚和后悔。常常有妈妈问我:“小桥姐,你打过铁锤吗?你还打吗?”在我肯定的回答过后,对方往往非常惊讶地说:“小桥姐也会打孩子?”是呀,我也打过孩子,  相似文献   

15.
今天,值得我欣慰。因为,太多的真诚让我感动了。耳边似乎还回荡着家长会上家长们一声声真挚的感谢:“张老师,我的孩子有这么大的变化,真的太谢谢你了!”“张老师,我们的孩子放在你班上,我们放心。”“张老师。你真的像妈妈一样爱着他们,我非常感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笑掉大牙     
真讨厌给别人起外号是不尊重别人的行为。小明,你说对吗?是的,我最讨厌给别人起外号的人了,我叫你早睡早起,你做到了吗?我一直是睡得很早,起得很早,老师!咱们班谁爱给别人起外号?嗯……迟那到你呢怎?么总是我……我……那个“花面猴”就爱给别人起外号,真讨厌!那是因为我每次走到学校拐弯处总是看到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前面有学校,请慢行!”妈妈和儿子去逛动物园,到了关狮子的铁笼面前,妈妈说:“孩子,不要太靠近了!”儿子回答说:“妈妈,你放心好了,我不会伤害它的。”早晨上学时,儿子问妈妈:“你让我上学时靠右边走,老师让我们放学时也靠右…  相似文献   

17.
在一次“感悟母爱、感悟亲情”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中,我激情发问:“孩子们,你们爱自己的妈妈吗?”“爱!”全班整齐而骄傲地回答。“我恨我妈妈。”一个声音石破天惊。教室里顿时躁动起来。“总不是每个妈妈都一样嘛,我妈妈就是可恶……”小D严肃的表情和不容辩驳的语气让我也惊愕不已。略一思量,我示意大家安静,平和地对小D说:“说说看,你妈妈有什么不同?”“我不到一岁的时候她就跟别人跑了,我是跟着奶奶长大的……”看到这个野牛般桀骜不驯的孩子泣不成声,我心里如针刺一般。四座肃然,他们在看我如何收场。我可以告诉小D“妈妈可能有难言…  相似文献   

18.
爱是用心     
偶读一首小诗《幼儿园,当我把孩子交给你》,现摘录于下:接孩子的时候老师总是很忙,让人不好意思多站多问。问孩子的情况时,老师总是说:“今天表现很好啊……”孩子,你在幼儿园真的快乐吗?接你时,我真怕看到你欣喜若狂的表情,还有带着哭腔的“妈妈来接我了”!难道,等待接你回家,是你一天最大的期盼和快乐?我的孩子,妈妈像选择爱人一样地选择幼儿园。不奢望她像我一样地爱你,但希望你像恋我一般地恋她。幼儿园,当我把孩子交给你,你能让他把这里当作另一个天地,另一个家吗?因为,爱或不爱,孩子的感受最真实,孩子的回报绝不会虚假。不知为什么,当…  相似文献   

19.
三年级的女儿让我辅导她的习作,题目是“妈妈的爱”。她选择的是一个送她去医院看病的例子,写得很是平常,而且这个事例显然是编出来的,具体的场景一点没有描述。对于女儿如此选材我很是不满.于是启发她:作文选材首先要选取自己真实经历的事。其次要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你在何时、何地、哪件事中感受到妈妈的爱了呢?我连问了她两次,面对我的追间,女儿沉思了一会儿,说:“不知道。”我有些怀疑女儿的回答,又启发她:“你仔细想想,在生活中,我做的哪件事让你感受到了妈妈很爱你呢?”女儿仍是摇头。我有些泄气。难道在女儿眼中我竟是个不爱她的母亲。  相似文献   

20.
不忘童年     
曾经读过一首童诗,大意是一位妈妈无奈地对孩子说:“等你长大了,就知道妈妈的心了。”孩子一脸天真地回答:“是呀,妈妈,等我长大了,自然是懂得妈妈的心了,可是,曾经是小孩子的妈妈。怎么装作不知道我的心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