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当今社会,重视青少年的情商教育,已成为家长和老师共同关注的问题。有些家长提出了这样的内容:情商是属于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有多大影响?严格地说,情商不会影响智商,但是情商可以促进智商的开发。幼儿园新来的小朋友洋洋,不喜欢午睡,而且他也不让其他小朋友睡,不管老师怎么说他就是不听,用吃的和玩的哄也都不行,跟父母沟通后,第二天还是如此。这让老师十分头疼。老师向园长汇报后,园长询问了孩子的父母:孩子在别的幼儿园是不是也不午睡?是不是他从小就没有午睡的习惯呢?如果之前午睡,只是现在不午睡,那么,孩子可能需要一个  相似文献   

2.
芊芊 《家长》2014,(12):14-15
正对于孩子的教育,家长们不遗余力。但许多父母忘记了,自己不但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关系、家庭关系更是孩子认识社会,学习融入社会的第一课堂。那么,家长该给孩子树立哪些榜样呢?课程一:尊重他人。孩子不仅会留意你对配偶讲话的方式,更会留心你私下里如何评论自己的另一半。如果孩子听到妈妈对爸爸的牢骚或指责,这就给孩子传递了明确的信号:爸爸是个蠢人,而妈妈也不值得信任,如果我不在她身边,她是不是也会这样说我?因此,家长不经意的言辞,以及缺乏对配偶尊重  相似文献   

3.
9月18日,全国著名家教专家徐国静老师给南京首届新父母学校的父母们进行了一场《好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讲座。讲座结束后,众多的家长带着家教方面的疑问围着徐老师久久不愿离去。对此现象,一位在场的教育专家由衷的感叹:现在许多行业都要求有上岗证,惟独做父母的不需要。每个成年人都有生孩子的权力,但又有多少父母是懂得教育孩子的呢?  相似文献   

4.
正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是不是孩子就自然而然地长得健康有强壮呢?但很多事实告诉我们:不一定。孩子是如何一点一点长大的?运动对成长有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运用这剂良药促进宝贝成长?2016年3月27日,北京市妇联携手父母必读育儿传媒特邀北京体育大学教授罗冬梅,举办了"如何通过运动促进孩子生长发育和体质健康"讲座,约100名家长参加了此次活动。罗老师首先向到场的家长分析了运动促进身心健康的机制:幼儿  相似文献   

5.
何炅 《中学生百科》2011,(21):46-47
孝敬父母理所应当何老师,我最近在思考一个问题,中国是礼仪之邦,孝敬父母是孩子的本分。可是,为什么又会有那么多老人被弃养呢?好像大家都很有苦衷的样子……很害怕以后自己会对父母不够好,是不是我想的太多了呢?——ID:P仔  相似文献   

6.
父母都深爱着他们的孩子,父母都会认为自己非常尊重孩子,自己辛辛苦苦所做的一切也都是为了孩子好。爱孩子是父母的本性,关心、热爱孩子,一切为孩子着想也是人之常情。然而,在一切为了孩子的前提下,是不是父母为孩子所做的一切,孩子都能接受呢?是不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引导都科学、合理,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呢?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特别需要教育双方的互动,需要教育者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否则,即使出发点是好的,也不容易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7.
对于入学前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究竟持什么样的观念,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呢?一是要认识到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首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次,父母教育的很多条件是幼儿园、小学的教育无法相比的。二是进行游戏,寓教于乐。包括做游戏的有心人;做游戏的协调者;注意游戏方式的多样化;怀着饱满的情绪去做游戏。三是重视外界环境的作用,培养良好的习惯。  相似文献   

8.
郑淑艳 《高中生》2013,(21):36-37
Leading:不少同学对国外的教育方式羡慕不已,迫切希望能够出国留学。殊不知,美国现在也有不少十几岁的孩子不想学习。他们的老师和父母也一样在想尽各种办法让他们学习。他们不想学习是什么原因呢?  相似文献   

9.
一句和十句     
经常听到父母这样对老师说 :“老师你多费心 ,教育孩子 ,我们说十句不如您说一句。”十句不如一句管用 ,并不见得老师比父母聪明 ,只不过教师所说恰恰是学生所需罢了。父母既然说了那么多孩子不听 ,甚至令双方都很烦 ,那还说它干什么呢 ?父母坚持说了那么多孩子不愿听的话 ,对孩子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从家庭教育的现状看 ,不少父母虽然极富责任感 ,但苦恼于自己的教育往往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上海市对一万个家庭的调查结果显示 ,87.6 %的家庭承认对子女的教育缺乏科学性 ,39.5 %的父母认为自己完全不懂得教育 ,12 .3%的父母承认基本上不懂得…  相似文献   

10.
[问题]我5岁的女儿很爱听故事,只要有空我就会念书给她听,但并不刻意让她认字.因为我听说,孩子上学后会因为老师教的东西已学过就不好好听讲了.可我也听说,现在孩子入学后的识字量非常大,如果一点也不教孩子,孩子入学后会非常吃力.再看看自己身边的那些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已在教孩子认字了,有的还认了不少,我是不是该像其他家长一样教孩子认字呢?可我又担心操之过急会引起孩子的反感.那么,孩子入学前认字到底是利多还是弊多呢?  相似文献   

11.
为人父母者都希望老师好好教育自己的孩子,把子女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为此,家长们应当尊重老师,信任老师,处理好同老师的关系。这对于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家长应当如何处理好同老师的关系呢?下面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正>如果孩子犯了错误,你会怎么对待?你是不是觉得这是一个最好的教育机会,是不是觉得该让他吃点苦头,让他感觉不好,下次才能长记性,才能表现得更好?麻烦您回忆一下,当您还是孩子的时候,犯了错误,经过老师或父母对您的批评、惩罚之后,您是否认为"啊,老师和父母对我太好了,下次我一定要好好表现"?当你成年以后,如果你犯了一个错误,你的伴侣或领导只会不停地批评你、指责你犯的错误的时候,你会有什么感觉?你会  相似文献   

13.
张密 《父母必读》2014,(2):102-103
正很多父母担心孩子在幼小衔接上出现问题,所以想把孩子送到学前班,但是这样的选择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孩子到底要不要上学前班?上学前班会遇到哪些问题?为了给父母更好的建议,我们对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父母、幼儿园老师和小学低年级的老师进行了采访,看看他们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相似文献   

14.
小雨在回家的路上得意地对欢欢说:“我现在已经能弹奏好多首世界名曲了!”其实,小雨一个月前才开始跟老师学习弹钢琴。在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像小雨这样爱吹牛的孩子。可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心理学家认为,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像小雨这样的自我吹嘘不仅是一种正常现象,还是健康心态的表现。在一个充满爱的、安全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会自然而然地肯定自己。当他想要引起别人的注意,或者是想让别人了解他所做出的成绩时,会毫不掩饰地表达自己的心情。直到上了小学,孩子才开始对自己有了一个较为客观的认识。事实上,父母看孩子是不是…  相似文献   

15.
杨立行 《家长》2014,(12):32-33
正其实,这些家长没有认识到自己就是孩子第一任且是最好的性教育老师。面对上一期文章中孩子的性困惑,父母应该如何应对呢?多数父母认为,性教育就是告诉孩子有关性交、怀孕和生育的"真相",即解释与孕育下一代有关的过程以及对性的感受。其实所谓"性认知",应当是从孩子对个人及他人(包括自己的身体和别人的身体)的认知开始;也就是说,是从个体有了生命以后,父母怎样搂抱、抚触、呵护和刺激他,以及父母彼  相似文献   

16.
你的孩子快要上小学了吧?你为孩子作了哪些准备呢?“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多数父母的心愿。可是很多父母尚未意识到,有的孩子在上幼儿园时就已经输了。你瞧:别的小朋友都会自己系鞋带,他不会;别的小朋友都会麻利地穿衣、叠被,他却要老师帮忙;更糟糕的是,他连学习也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别的小朋友兴致勃勃地学拍皮球,他却不知所措地哭起来,直到老师手把手地教他才行。这是个受到父母无微不至照顾的孩子,从来没有思考过自己要做什么或者自己应该做什么。父母总是不由自主地用包办代替来表现自己对孩子的疼爱。现在,大多数的孩子在家里都不做家务活儿,甚至连自己能做的事也由父母包办。为此,对刚刚从幼儿园毕业,准备上小学的孩子,父母该为他们作哪些切实有用的准备呢?  相似文献   

17.
<正>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一个人来说,既是启蒙教育,又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发展的影响不置可否,那么,家长如何选择合适的方法教育孩子呢?给孩子的成长应提供怎样的空间和条件呢?一、培养孩子热爱阅读父母应该学会给孩子营造一个幸福温暖的家的氛围,让孩子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能够健康积极地成长发展,这样才是给了孩子一个造福一生的最大礼物,孩子最终成长为一名  相似文献   

18.
您的孩子是不是有说不出口的烦心事呢?有没有受着不良情绪的困扰?他是怎样化解的,是告诉父母,还是自己默默消化?  相似文献   

19.
从幼儿园到小学,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面对全新的环境,孩子或多或少都会有点不适应.对于父母来说,孩子上了一年级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开始读书了.他们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赢在起跑线上.对于老师来说,最不愿意教一年级,因为有太多的琐碎之事让人心力交瘁.但是老师深知,只要一年级教好了,带上去就会轻松很多.那么,父母和老师应该如何帮助孩子上好一年级呢? 一、和孩子一起上一年级  相似文献   

20.
中学阶段是人生受教育的关键阶段,一些行为习惯的养成影响着学生的一生。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付出的是最多的,可崇拜父母的孩子却很少。孩子对父母都不怀感恩之心,更何况对同学、老师和社会呢?笔者当班主任时间较长,明显感受到很多学生缺乏对人对事的感激之情和感恩之心。学校是学生全面发展和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