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针对包头市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要切实发挥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龙头作用,积极稳步推进探矿权、采矿权市场化建设,建立健全矿业用地管理体制,促进矿产资源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采矿权价款的概念、价款处置方式和处置程序。对目前价款处置方式和处置程序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从煤炭行业面临的经济形势和有效减轻煤炭企业负担方面说明了改革和健全完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对知识产权资本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知识产权资本化概念及其含义知识资本化,就是一种把知识转化为资本的机制。而知识产权资本化,就是一种重视知识产权资源,认知和评价知识产权价值,实现知识产权价值与资本的转换,促进知识产权创造的企业运营的机制。知识产权资本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承认发明人、设计人拥有部分职务知识产权的基础上,将职务知识产权的“无形价值”转化为“有形价值”,然后再将部分“有形价值”奖励或者分配给职务发明人、设计人、作者、主要实施者,使之拥有股权、股份或者出资比例,并分享其收益的整个过程。知识产权资本化的受益者,就是职务发明人、设…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产品高价、资源低价和环境无价”的价格体系,矿山企业未将环境恢复和复垦成本列入经营成本,而是通过对环境资源的无偿或低价占有获得超额利润,导致矿产资源浪费严重和单位产值能耗强度大,生态环境长期超载负荷引发了难以修复逆转的复合性环境污染,影响着人类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构建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恢复补偿机制,就是按照“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要求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或不良影响的生产者、开发者和经营者应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进行补偿,对生态环境由于现有的使用而放弃未来价值进行补偿,用于修复矿产资源开发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坏,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和谐发展。需要着力解决“由谁补偿”、“补偿多少”和“怎么补偿”三个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5.
知识资本化及其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静杰  张少杰 《情报科学》2005,23(9):1314-1320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被纳入了资本的范畴,成为最重要的经济资源,知识资本是通过创新性智力投资而获得价值增值的价值,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资本。知识资本化是知识经济形成的基础和前提,是知识经济的本质。本文探讨了知识资本的含义和特点、知识资本化的理论基础以及知识资本化的原则,并分析了知识资本化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6.
制定国家矿产资源储备和安全供应战略迫在眉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弭力 《学会》2004,(2):41-41
江泽民主席曾深刻指出:“研究解决资源特别是战略资源问题,必须从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考虑,从应付世界上的突发事件考虑,从为子孙后代考虑,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矿产资源是现代经济特别是工业的“粮食”和“血液”。从总量上看,我国是位居世界前列的矿产资源大国、矿产品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但相对于我国人口多、发展快、矿产品  相似文献   

7.
章新蓉 《软科学》2007,21(5):61-63,67
通过对中印政府科技资金管理方式的比较,分析了我国政府对企业科技投入资金采取无偿资助方式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我国再不能将政府对企业的科技投入管理的改革局限在改善监管的层面上,而应该借鉴印度政府对企业科技投入资本化的管理模式,从根本上考虑解决问题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8.
矿产资源价值与定价调控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陶建格  沈镭 《资源科学》2013,35(10):1959-1967
矿产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对矿产资源价值的认知是人们研究矿产资源的起点,明确了矿产资源的价值才能建立起有效的资源管理规制和资源市场机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矿产资源的基本属性,决定了矿产资源的自然价值和社会价值;体现矿产资源价值的定价是经济社会实现资源配置的价格机制基础;同时,矿产资源定价是依赖于不同的资源配置目的而形成的资源配置管理方法.随着矿产资源可供给问题的出现,矿产资源竞争和定价权问题成为当前资源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我国的矿产资源定价机制也在逐步形成.供求机制是矿产资源全球统一市场经济条件下配置矿产资源的主要方法;在矿产资源市场上,资源市场结构、产业结构、卖方和买方的市场势力来影响着矿产资源市场的演化,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是资源定价演化的两种基本形式.计划和市场是矿产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直接控制定价、间接控制定价和自我控制定价机制是实现矿产资源配置管理的基础.矿产资源供求国际化、矿产资源市场国际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是矿产资源战略的基础;实施矿产资源安全战略是面对当前矿产资源国际国内形势和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重构矿产资源价值管理体系和实现矿产资源定价科学化是矿产资源科学管理的理论基础;完善矿产资源管理系统是实现资源科学管理科学化的保证;加强国内矿产资源市场管理是科学配置国内矿产资源的要求,研究国际矿产资源市场竞争是“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条件下,维护国家资源安全和资源经济利益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我国资源形势严峻,资源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基点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物质支撑,必须高度重视。 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最近提出的《矿产资源与中国经济发展》(社会版)报告,对我国资源状况作出了“未来20-30年内中国现有资源的供应将不可持续”的判断。报告指出,除煤炭以外,我国主要矿产资源都已告急。中国油气资源的现有储量将不足10年消费,最终可采储量  相似文献   

10.
资源型城市持续发展对策探讨—以鸡西市为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臧淑英 《资源科学》1999,21(1):51-56
资源型城市是随着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等的开发利用而兴起的城市,在我国几十年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巨大作用。不仅为国家提供了石油、煤炭、铜、锡矿石、木材等主要的生产资料,也为国家贡献了巨额利润和税金。然而,在世纪之交的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资源型城市,其生存和发展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以“高投入、低效率、高污染”为代价的传统生产模式,已造成这些城市资源的枯竭、物种的濒危和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这些城市还肩负着为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历史重任,这也加重了资源的压力与负担。因此,对于资源型城市,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资源开发利用的层次是其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以黑龙江省鸡西市为例,通过对鸡西市矿产资源的现状、矿产资源的初级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转换利用的分析评价,剖析了矿产资源转换与利用的困境,提出了矿产资源转换利用的模式与对策。以此作为典型的实例分析,希望能给其它类似的城市、区域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1.
加强自然资源管理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大荣 《资源科学》1995,17(1):16-22
我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经济发展水平又较低,再加上长期以来追求速度的发展模式,特别是自然资源管理体制上的原因,很可能使自然资源成为本世纪末和21世纪初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摆脱这种状况的根本出路,是深化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对自然资源产权管理,建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优势矿产资源管理政策新导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天明  于汶加  沈镭 《资源科学》2015,37(5):908-914
总量控制和出口配额管制是中国优势矿产资源管理的主要政策。总量控制使我国优势矿产资源产量呈下降的态势,但开采总量控制效果不佳,主要是:选冶产能未能有效控制,导致开采控制失效和竞相低价出口初级产品。出口管制使得优势资源近年来出口量呈下降态势,但出口配额管理政策又遭受发达国家的贸易申诉,且常以败诉终结。因此,必须转变我国优势矿产资源管理的方式,由过去的以出口为主,严控开采和出口两端的管理政策,调整为:以为满足国内需求为基础,以开采总量和选冶能力平衡为重点,扶持优势深加工产业发展为方向。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优化产业整合与布局、调整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税费和加强行政监督等手段,有目标地推进中国优势矿产资源管理政策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杜辉  陈德敏 《资源科学》2012,34(1):58-64
《矿产资源法》在立法理念、框架体系和核心制度上存在的问题给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法治化造成了阻碍。在法律模式上,修订后的《矿法》应当是一部能够兼容公共利益和私权利,兼具民法和行政法属性的完整性法律。厘清包含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三组法理关系,即所有权与用益物权关系、利益分享关系、资源开发与资源安全和环境保护关系,是《矿产资源法》修改的前提。矿业权、矿产资源税费、矿产资源规划、矿产资源储量、矿山环境保护和法律责任等方面是《矿法》修改的重心。  相似文献   

14.
王成  徐爽 《资源科学》2021,43(7):1375-1386
“三权分置”制度改革打破旧有宅基地制度壁垒,并与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战略互为起承,放活宅基地使用权有助于盘活乡村沉睡资产;在“三权分置”制度逻辑下实现宅基地使用权资本化是加速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全面提升乡村聚落功能和实现乡村多元主体利益共享的重要手段。本文运用时间序列法梳理了宅基地改革阶段与产权细分过程,明晰宅基地属性外延,分析宅基地资源资产化与资产资本化的内在机制;从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的缘起和内涵解析、制度的外部环境、制度的多元主体和制度的绩效4个维度,解构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逻辑;梳理“三权分置”制度下宅基地使用权资本化的选择逻辑和现实困境,提出了宅基地使用权的资本化路径。宅基地使用权的资本化需要匹配不同地域乡村的不同发展阶段,才能真正提升农村社会经济效益与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15.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为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的全新概念。因此,探索各种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框架与方法、界定并核算自然资源资产负债对于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首先从自然资源资产负债的经济学本质出发,结合自然资源资产负债产生的前提、途径以及界定依据,阐述自然资源资产负债的基本内涵;在此基础上,从可再生资源数量变化、不可再生资源数量变化和自然资源质量变化三个方面对因自然资源“过度”消耗而产生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进行界定;最后,以森林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和土地资源为研究对象,从资源可持续利用阈值和国家政策红线两个方面提出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核算的基本思路,以期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界定及其核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梁姗姗  杨丹辉 《资源科学》2018,40(3):535-546
世界范围来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蓬勃兴起,实体经济向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型发展将对全球矿产资源消费总量和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开展世界及中国矿产资源消费总量、结构的变动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等相关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从矿产资源消费对产业结构演进的影响、工业化对矿产资源消费总量和结构变动的作用以及研究方法三个方面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综述发现已有研究成果对于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稀有金属消费的研究不足,同时忽视了技术创新和环境保护对矿产资源消费的影响。鉴于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路径不同,今后应强化对后起工业化大国矿产资源消费规律的探索,精准刻画原材料库兹涅兹曲线,科学研判和揭示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对矿产资源消费的影响,从而更好地为新时代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战略调整提供理论和实证支撑。  相似文献   

17.
矿产资源的开发对土地资源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然而从浙江省的实践上看,如果对矿山开发影响到的土地资源有预期地规划布局,则往往能取得十分显明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尤以建筑石料和水泥灰岩露天开采矿山最为显著。本文通过对余杭区露天开采矿山的土地开发利用研究,认为合适的规划布局和采用夷平式开采能有效提高矿地资源转型效率,同时能最大限度减少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由此从区位条件和法律法规条件等方面进一步探讨了我省露天开采矿山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可行性,提出了"以矿产资源开发为手段、以土地资源利用为目的"的矿政管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按照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的考核要求,结合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普遍偏低、不能体现水资源管理政策导向的现状,探索研究基于水资源保护的水资源费定价策略。发挥水资源费的经济杠杆作用,促使水资源由效益低的行业向效益高的行业转移,提高全社会的水资源使用效率和效益。  相似文献   

19.
曾先峰  李国平 《资源科学》2013,35(2):439-446
对使用者成本的准确估算与补偿是非再生能源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本文对传统的使用者成本法做了两方面修正:一是考虑了资源开采中的耗损问题;二是强调了通货膨胀对使用者成本的影响.采用修正的使用者成本法计算了1985年-2010年中国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使用者成本.研究发现,现行的资源税费仅能部分补偿使用者成本,煤炭、石油天然气开采中存在严重的跨代负外部性.要完全内部化使用者成本,煤炭的资源税费总额应由从量的9.2元/t提高至42.7元/t,石油天然气的资源税费总额应提高至从价的21.06%.要对矿产资源的税费制度进行配套改革,在不增加矿业企业总体税费负担水平的情况下,提高资源税费的征收标准,以实现对跨代外部成本的充分补偿.  相似文献   

20.
资源流动研究的理论框架与决策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成升魁  甄霖 《资源科学》2007,29(3):37-44
资源流动是当前我国资源科学研究亟待关注和加强的新领域,是对资源进行合理的管理,促进经济、环境和社会协调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本文深入分析了具有代表性的国家资源流动研究进展及对中国开展有关研究的启示。分析表明,发达国家资源流动研究涉及与国民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资源类型及其横向、纵向流动,政府部门的资源流动账户是主要数据源,投入产出和指标体系方法是研究的方法基础,研究结果已在评估可持续发展态势和科学决策等领域广泛应用。我国处于资源流动研究的起步阶段,建议从探寻经济发展过程消费的关键资源及追踪其来龙去脉入手,以政府部门为主导,与国际相关机构接轨,实现对资源流动的动态监测与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