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敏感是记者发现新闻线索、拍摄出好新闻的先决条件,也是衡量一个记者工作能力的重要尺度。我们常说,记者要有高度的新闻敏感,就是指他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敏感而熟练地发现问题,随时观察到具有新闻价值的事物,拍摄出深受群众喜欢的好新闻。那么,怎样培养和增强新闻敏感呢?笔者认为,要想增强新闻敏感,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从文化视角报道经济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大洪 《记者摇篮》2005,(7):14-14,20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文化”已经与“经济”越来越紧密地融汇在一起。经济中蕴含着文化,文化中蕴含着经济.这是我们记者在采写经济报道时所必须正视的一个新课题。也就是说,记者在搞经济报道的时候,既要从纯经济的视角人手.还可以从文化的视角人手,进而在“文化经济”与“经济文化”现象的交叉点上发现新闻,挖掘新闻,报道新闻。从文化的视角去认识经济规律,去报道经济现象,实现“经济现象”和“文化视角”在新闻上的联姻,就会使经济报道的贴近性进一步增强.影响力与感染力进一步加深。  相似文献   

3.
吴锋 《新闻采编》2004,(2):35-36
所谓“首例新闻”,是经记者的独特视角所发现并报道的反映某一领域的新事物、新现象、新趋势、新规律的新闻。从哲学上讲,首例新闻是反映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经渐变而突变,进而引起事物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新闻。由于它是首次被发现和报道,故能引起广泛关注和传播,甚至能  相似文献   

4.
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大者如海湾战争、丽江地震等毕竟是少数,而又是普通记者和广大通讯员无线接触到的。相反,一些看似小事的新闻,却层出不穷地在我们周围发生着,只不过有些事情的发展变化不太明显,甚至不经点明连身临其境的人都不易察觉。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不在能否碰到,而在能否发现。下面笔者就十数年的采访所得,谈谈发现的方法和途径。1、转换视角,从看似平常的事情中发现由于作者长期生活在一种氛围中,习惯从某种视角去观察事物,所以看到的景观往往没有什么变化,也就难以发现新闻,著变换一个观察的角度,就可…  相似文献   

5.
选择最佳报道角度,可从三方面入手: 第一、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中去选择最佳报道角度。 新闻报道最终是为了吸引更多的读者关注新闻事件,为了群众能够更有效地理解新闻事实,记者在报道时就需要选择新闻角度,新闻角度选择的好坏直接影响群众对新闻的关注程度。因此,新闻记者在选择新闻角度时,应本着群众需要什么、企盼什么、关心什么,新闻就要反映什么,就要从哪个角度去报道。  相似文献   

6.
观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重要方法,一个正常人从外界所接受到的信息,有百分之九十以上是从视觉通道输入的,记者对事物的多种感觉中,视觉是独占鳌头的,是通过视觉去发现、捕捉新闻。眼睛是记者发现新闻最锐利的武器,如何运用这一武器写出好新闻,  相似文献   

7.
一、角色新闻——透过主观镜头的客观报道影视专业中有一个术语——主观镜头。这种镜头是以剧中人物的视角去看周围的事物。这种主观镜头也使观众有种亲临现场的感觉,仿佛自己就是剧中的人物。于是,剧中人物的主观镜头也成了观众的主观镜头。角色新闻相当于新闻报道中的"主观镜头"。角色新闻要求记者进行角色转换,成为被报道对象中的一员,以被报道对象中一员的身份去进行观察和发现新闻。这种"角色转换"与记者"到现场"、"下基层"、"暗访"等都不是一个概念。这里最关键的是,记者在一段时间内,不再以记者的身份出现,而真正成为被报道对象中的一员。比如记者真的去干上几天售货员,按时上  相似文献   

8.
吴运星 《声屏世界》2002,(10):47-48
县级台记者身处基层,很少有抢拍到重大题材新闻的可能或有去外地采风的机会,但是我们生活在基层群众当中,并且是群众中的普通一员。实践证明,他们不但能以记者的视角去观察、分析生活,还能以普通人的感受去体验和感悟生活。只要长期坚持在工作中多学习、多研究、多实践,同样能  相似文献   

9.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考察事物必须注意事物的相互关系与相互影响。如果孤立、静止、片面、表面地看待事物,就会犯形而上学的错误。新闻实践中,记者判断与发掘事物的新闻价值也是一样,不能孤立地就事论事;而需要从一事物与他事物的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种种关系上,去探究事实所包含的新闻价值,这就需要  相似文献   

10.
董斌 《新闻前哨》2005,(10):26-26
戈公振说:“空气中充满了新闻,到处都在等候新闻采访人。”瞬息万变的世界风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为新闻工作者提供了广阔的新闻素材。但新闻事实蕴藏在事物的变化中,要靠记者去发现和捕捉。无论是刚踏入新闻之门的年轻人还是从业多年的老记者,脑中时常盘旋的问题是:哪里有新闻,有什么值得写?谈的都是新闻发现问题,更进一步说是发现新闻线索的问题。如何从众多的事实中敏锐发现有价值的事实写成新闻报道,是新闻记者政治水平和业务能力的集中体现。实践证明,发现新闻是比写作新闻更重要的能力,不断发现并报道新闻,是新闻记者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11.
浅谈新闻采访中的现场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丽岩 《新闻界》2007,(6):82-83
记者只有在现场中学会观察,善于观察,不断发现更多的新闻事物,运用恰当的思维方式去挖掘事实所蕴含的更深的新闻价值,才会写出准确、鲜明、生动、形象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12.
大自然美不胜收,社会生活斑斓多彩,一切发生发展着的客观事物无不以其内在的形态闪烁出扑朔迷离的亮光。对此,普通人常常以自己的眼光为半径去认识周围的事物,而记者则须以天文学家观测无穷宇宙的宏大视角和生物学家分析细胞粒子时聚神聚焦之锐目去扫描永恒时空中的亮点,探视历史长河中的社会粒子成分,捕捉时代发展旋律中的最强音。生活和艺术“两者都是美”,新闻活动同时也是一项审美活动。这是因为,新闻与现实生活之间自然地存在着审美关系,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去发现它、表现它。既要获得知识和信息,又要得到美的感受和熏陶,这既…  相似文献   

13.
一名优秀的记者,一定有一双敏锐的“新闻眼”。记者的眼睛不同于普通人的眼睛,在现实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发生着新闻,但是这种新闻不是每个人都能抓住的。只有主动用新闻视角去观察、评判,才能从中发现有价值的新闻。可见人们所说的“新闻眼”是一双不同寻常的眼睛。而这双不同寻常的眼睛应具备两种功力,一种是透视力,一种是前瞻力。这就是前者用独特的眼光剥去事物的外表,发现真正的新闻内涵;后者是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过程和结果有较为准确的预测和估计。  相似文献   

14.
经济新闻采访写作的全过程离不开记者的思维,用什么思维方式来指导自己的采访写作呢?这是每一个记者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在深入开展新闻改革的今天,为了提高经济新闻的可读性,写出更多令人耳目一新的、立体化的经济新闻,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笔者认为,在经济新闻的采访写作过程中,应大力提倡一种新的思维方式——逆向思维。一逆向思维,就是从反面或鲜为人知的另一侧面来分析、研究、评判某一事物。比如打仗,正面攻不下,可以考虑从后面或侧翼来攻打对方。在科学史上,运用逆向思维来解决难题,做出发明创造。例如数学上的一些定理,如“√2是无理数”、“素数有无限多个”等等,都是用反证法证明出来的。大千世界,各种事物纷繁复杂,每一事物除它本身存在着促进事物向前发展的矛盾外,还与周围事物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联系。所以,我们要从多个角度去认识事物,特别需要从它的对立面和其它侧面去认识,去研究。  相似文献   

15.
何志武 《新闻与写作》2004,(7):28-29,31
发现新闻是记者必须具备的最主要的基本功,也是记者之间差距最大的一项基本功。有的记者成天为找不到新闻而发愁,有的记者却每天为发现的新闻线索多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采写而发愁。他们之间的差距其实主要的还不是对突发事件等显性新闻的发现能力(显性新闻的新闻价值显露于事实的表面,一眼就可以看出),而主要体现在从大量的司空见惯的事实或现象中发现新闻的能力,这就是隐性新闻的发现能力(隐性新闻的新闻价值隐藏于事实的内部,需要借助记者的思考来判断)。司空见惯是记者遇见最多的事实或现象,也是记者发现新闻最多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3.考察政策,是认识事物、反映事物的过程,是记者上路之必经途径少奇同志的解说:(一)党的政策要在群众实践中考验;(二)党的政策到底对不对,允许记者考察;(三)要从各方面、用各方面的材料去说明自己的判断;(四)第一要真实,不要过分,第二、要全面、深刻。这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原则在新闻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必然过程,也是提高记者素质和提高新闻报道质量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新闻照片是形象性新闻,具有群众性,最容易让群众所接受,是读者喜欢的一种宣传形式。怎样让群众接受这种宣传形式,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就如何增强新闻图片亲和力从四个方面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记者、通讯员都希望自己的新闻报道能受群众欢迎,但是,新闻是否真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仍是一个问题。这里边涉及到新闻怎样贴近群众的一个重要问题。许多经济新闻,由于自身的情况不同,不是自然而然就能轻易吸引人的。有不少经济新闻也确实很不吸引人,读者对它们的关切度、关切面不大。怎样使经济新闻贴近群众,是改进经济报道,增强其活力的基本一环。  相似文献   

19.
谭炳燕 《新闻窗》2010,(2):54-54
新闻眼是新闻从业人员新闻敏感的一个形象比喻,记者要有独特的观察事物的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有独特的观察事物的方法。一件别人也许感觉司空见惯的事件.记者却要善于观察思考,从中发现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写成稿子。  相似文献   

20.
新闻是对客观事物新近运动状态的陈述和报道。一切客观事物每时每刻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记者要捕捉有价值的,能影响广大读者的新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凭借自己的敏感性,去发现把握事物的变化或潜在的变化,从事物的变化中获取新闻。事物的变化是无休止的,但有时变化明显,即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也称为突变。当事物发生突变的时候,往往出现突发性的事件新闻。另一种是潜在的变化,即事物本身量变的积累,从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这种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