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新一代太空望远镜——韦伯太空望远镜计划在2013年6月被送入太空。进入太空后的韦伯太空望远镜将接替第一代太空望远镜——哈勃太空望远镜,在月球之外"凝视"浩瀚的宇宙。韦伯太空望远镜以"阿波罗"时代的NASA局长的名字命名,除了NASA,欧洲、加拿大的航天主管部门也参与其设计、制造。  相似文献   

2.
王师 《科技创业月刊》2013,26(2):148-150
太空探索在为人类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可能带给人类新的危机和灾难.从介绍太空资源以及太空探索的现状出发,通过太空探索对人类认知宇宙的推进作用、太空探索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太空探索的非线性发展以及伦理思考来探讨太空探索的哲学意义,深化对太空探索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3.
王敏  贺潇 《今日科苑》2012,(14):46-48
"神九飞船搭载了我们的玉米、辣椒、茄子、番茄、刀豆等种子,这些种子随神九返回舱一起回来。"中国西部航天育种基地负责人、天水神舟绿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包文生说。这些种子的太空之旅是怎样的?太空种子如何成为太空蔬菜?太空蔬菜离我们有多远?我们对太空种子和太空蔬菜有哪些误区?  相似文献   

4.
中国太空专家说:太空平民时代的到来,太空神秘感的消失是人类进步的必然。人类飞行太空、居住太空都将成为未来生活的一部分。先行一步的宇航员并不会为英雄的光环褪去而失落,老百姓会永远尊敬这些太空的领航人。况且还有遥远的火星在盼望着人类英雄前去挑战。美俄争抢太空市场2005年,您只要花费9.8万美金就能到距离地球100公里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五眼联盟正强化太空领域的情报合作,此举将引发全球性军备竞赛,深入分析其历史演进中太空情报合作的背景、动因和举措,对我国维护太空资产与国家安全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根据历史档案、战略文件以及智库报告等资料,梳理五眼联盟太空情报合作的历史进程与发展现状,归纳总结出其合作的特点、途径,并以此分析其发展前景。[研究结论]五眼联盟正通过加强战略部署、推进技术研发、优化共享机制与创建太空规范等路径强化太空情报合作,预计该举动将持续下去并对我国科技、军事、经济和社会生活等多领域带来切实的挑战。因此,我国应密切关注五眼联盟太空情报合作进展。  相似文献   

6.
赵雪研 《情报杂志》2023,(5):1-9+48
[研究目的]太空已成为获取情报的制高点,美国正通过太空军情报机制建设推进太空军事化、巩固太空霸权,此举对我国的国家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深入研究美国太空军情报机制对我国建设中国特色太空情报机制,维护国家安全有重要启示和意义。[研究方法]该文主要从美国建立太空军情报机制的动因入手,分析太空军情报机制的组织架构和运作逻辑。[研究结论]我国目前还没有太空领域专业的情报机制,基于我国总体国家安全观,结合美国太空军情报机制的特点,得出以下启示:创建专业太空部队,推动太空情报机制的建设与完善,推进太空情报机制运作的融合模式。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人将一只狗发射到了太空,法国人把一只猫送到了太空,美国人送到太空的则是猴子。但是现在,最有炫耀资本的却是瑞典人,他们近期将3000只微小的水熊虫送上太空去漫步。尽管在旅途中它们并没有舒适、充满氧气并能抵抗辐射的太空舱,但是这些4足太空旅行者仍然安然无恙地返回了地球。  相似文献   

8.
马佳 《今日科苑》2007,(13):27-28
科技是把双刃剑,这是句老生常谈的话了,就在人类逐渐走向太空深处实现自己的探索之梦时,也给太空带去了它一定不想要的东西——太空垃圾。与国际空间站、人造卫星、航天飞机一同围绕地球轨道飞行的太空垃圾开始受到航天部门的注意,它们实在已经开始威胁太空探索的安全问题。而欧洲航天局对太空垃圾处理的问题也进行了长期的研究,据欧洲航天局近日的报道,最近取得新的进展,研究人员已经利用厌氧细菌来"吃掉"宇航员在太空路途中产生的废物。  相似文献   

9.
泰为 《金秋科苑》2012,(14):49-49
太空育种也被称为航天育种,是指普通种子经过太空处理之后,再到地面选育、试种,最终培育形成高产、优质农作物新品种的技术。自1987年以来,由于我国科技工作者努力研究,现已育成粮食、经济作物、蔬菜、花卉、微生物菌株等400多个太空品种。 那么,太空育种的原理和过程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10.
人类在太空中完成了一次又一次伟大的壮举的同时,纯净的太空越来越不洁净了,“太空垃圾”便是这场征服外层空间的产物。运载火箭把航天器送到太空后,就完成了它的使命。星箭分离之后,火箭的剩余部分就在太空中游荡。各类航天器除可回收的一类之外(比如返回式卫星),其他的在太空中度过了设计寿命、丧失了功能之  相似文献   

11.
把一个人的名字放进航天设备里,就能让他或她有亲自去太空旅行的感觉吗?你想不想去太空旅行?现在,美国宇航局、欧洲宇航局和日本宇航局提供了许多这样的机会。好吧,别太激动,确切地说,这些宇航局提供送个人的名字去太空的机会。把名字放在航天器上,它就能到太空转一圈了。别看只是把名字送上太空,但依然会让一个人有亲自去太空旅行的感觉。这和把自己  相似文献   

12.
<正>要想将有效载荷送入太空,如今唯一的选择就是火箭。然而,这种情况未来可能会发生改变,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其他的太空旅行方式,比如,用太空电梯、水下太空枪、弹射器甚至气球来旅行或将有效载荷送入太空。虽然其中有些方法看起来就像白日梦,但它们可能在未来几十年内成为现实。科  相似文献   

13.
科技信息     
<正>人类首个私人太空望远镜定于2017年发射为地球免遭小行星撞击绘制前所未有的动态星图在私营太空企业成功让他们的飞船接驳上国际空间站后,美国下一个"私"字头太空项目的出发日期也已敲定。据美国太空网近日消息称,一个由非营利性私人组织设计研制、实施发射并操控的太空望远镜将于  相似文献   

14.
赵薇  孙彦新 《金秋科苑》2011,(24):50-51
除了抬头仰望、梦想飞天,遥不可及的太空宇宙与我们的生活还有什么联系?其实,太空科技已然“潜伏”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一呼一吸、一举一动都密不可分。 饿了?太空食品惊喜多是要炒个青菜,还是偷懒泡碗方便面?相信吗,哪一种选择,都与航天有关。 方便面里的脱水蔬菜包,其蔬菜脱水、复水技术正是上世纪60年代为航天员在太空中的饮食而开发的。同样,泡面的热水或许也与太空技术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5.
和平 《今日科苑》2008,(9):41-42
自从第一个太空垃圾诞生至今已有50余年,太空垃圾与日俱增。为此,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些比较有创意性的方法,去清理这些太空垃圾。地球周围充满了许多的太空垃圾据每日科学网站报道,自从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揭开了人类空间时代的序幕,同时也为太空送去了第一批人造垃圾。此后,随着人类太空史上的一次次壮举,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欧洲航天局与"清洁太空"公司签订合同,将在2025年发射世界上第一颗太空垃圾清洁卫星——"清洁太空一号"。消息一经发布,太空垃圾清除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多年来,面对太空垃圾影响在轨航天器安全和后续航天发射的问题,各国科学家们已尝试了多种手段,包括激光推进、机械臂抓捕等。有科学家从渔网捕鱼中受到启发,提出了专门用于捕获太空垃圾的飞网捕获系统设想,并初步付诸实践。今天,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在浩瀚无垠的太空中,太空垃圾是如何产生的,又有哪些危害?面对这一威胁人类航天活动的问题,各国科研人员提出了哪些奇思妙想、做出了哪些大胆尝试?  相似文献   

17.
人和动物在进入太空时,不可避免地携带了数以万亿计的细菌进入太空。人类在太空中定居,它们也会随之而来。为了航天员的健康,我们必须了解它们,知道它们是否喜欢太空环境,太空会使它们发生什么变化。科学家们为了研究这个问题,在地面和太空中进行了一些实验,观察这些小虫在太空的表现和危害。  相似文献   

18.
4243私人航天器“太空船一号”首航太空成功私人航天器“太空船一号”首航太空成功私人航天器“太空船一号”首航太空成功私人航天器“太空船一号”首航太空成功私人航天器“太空船一号”首航太空成功私人航天器“太空船一号”首航太空成功私人航天器“太空船一号”首航太空成功私人航天器“太空船一号”首航太空成功私人航天器“太空船一号”首航太空成功私人航天器“太空船一号”首航太空成功私人航天器“太空船一号”首航太空成功私人航天器“太空船一号”首航太空成功私人航天器“太空船一号”首航太空成功私人航天器“太空船一号”首航…  相似文献   

19.
王敏  高敬 《金秋科苑》2013,(15):54-55
太空旅行,你想去吗?因此,人们长期以来习惯的白天工作,晚上休息的生活方式,到了太空可能就不大适用了,太空旅行要“倒时差”。由此可见,太空旅行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相似文献   

20.
空间碎片就是太空垃圾。空间碎片的来源有几个,比如退役的卫星,航天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其他碎片,比如航天飞机外的摄像头,镜头盖进入太空后扔掉就成为了碎片。英国研究太空垃圾的权威、《宇宙半途》一书作者罗维尔估计,自从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并开辟太空时代以来,人类在太空制造了约2000吨垃圾。一些太空科学家认为,这只是保守估计,垃圾可能更多。美俄是最大的太空垃圾制造者。太空有多少垃圾?!江苏新沂@李秀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