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睛 《生态文化》2014,(1):61-62
小时候,我生活在中国最北部的黑上地上。在那里,有我儿时的许多记忆,这些记忆里有酸甜的山葡萄,有同样酸甜的软枣子,有山核桃,有野山梨,有羊奶子,有越橘果,有山里红,还有……  相似文献   

2.
烧小煤炉的日子是在四合院里度过的。儿时的记忆中,一旦炉火熄灭,一顿美食计划随即落空,取而代之的则是一通烟熏火燎的忙活。先得掏去炉灰,用纸和  相似文献   

3.
伦敦剪影     
说世界文化名城伦敦也是奥运之城,一点儿也不过分。伦敦是既古老又现代的城市,已有2000多年历史。我对伦敦的第一印象来自狄更斯笔下的《雾都孤儿》:天色灰暗、街道狭小、建筑陈旧、观念守旧。工作以后,虽然不是常住,有时甚至是走马观花的接触,但我对伦敦有了新的感观,完全洗刷清我儿时的想象。  相似文献   

4.
在儿时的记忆中,陕西耀县这个地方好像每年都要下几场奸大好大的雪。有雪的Et子,远山、塬畔、河川、城墙,到处一片白色的世界,城外戏楼后面的麦场,总被厚厚的积雪覆盖,如一块质地上好的羊毛地毯洁白、饱满。散落场边的蘑菇状的麦秸垛上,悬挂着二尺多长的冰挂,围了一圈又一圈。黑白相间的花喜鹊费力地刨开积雪,搜寻少得可怜的瘪谷。  相似文献   

5.
飞鼠     
一日归家夜已深,开门之时,一不明飞行物从眼前掠过,受惊之后定睛细看,是一只蝙蝠。将此事说与友人听时,友嗬嗬笑日:"此乃茅屋之尤物也。"的确,在城市里住久了,蝙蝠在脑海里已然没了印象,虽然时常翻找一些儿时的记忆,但蝙蝠所在的那一隅却不曾触及。这一惊倒把蝙蝠的记忆惊现了。  相似文献   

6.
树的情节     
人的一生中,因为职业关系,会与许多事物结下不解之缘.譬如我,从前与路,现在与树,就结下了极其深厚的情缘.作为武警森林部队的一员,以保护国家森林资源为使命,经常从事着护树、爱树、种树之类的工作,连续不断地增加着感情的积累,到时候就会冲破忙碌生活的堤岸,在记忆的原野上寻找属于自己的那片绿洲.当我参加植树造林时,当我扑救森林火灾时,当我面对树端详其长势、揣摩其年轮时,脑海里常常浮现出儿时爱树、种树的情景.  相似文献   

7.
树的情结     
人的一生中,因为职业关系,会与许多事物结下不解之缘。譬如我,从前与路,现在与树,就结下了极其深厚的情缘。作为武警森林部队的一员,以保护国家森林资源为使命,经常从事着护树、爱树、种树之类的工作,连续不断地增加着感情的积累,到时候就会冲破忙碌生活的堤岸,在记忆的原野上寻找属于自己的那片绿洲。当我参加植树造林时,当我扑救森林火灾时,当我面对树端详其长势、揣摩其年轮时,脑海里常常浮现出儿时爱树、种树的情景。  相似文献   

8.
记忆中的帆     
记忆中最鲜明的是湖面上的帆,那帆有风的时候升起来,没风的时候落下去,逆着风能走,顺着风如飞,儿时望着湖面往来的帆觉得它很像船的翅膀,船越驶远越接近蓝天帆就越像翅膀,船在天水一色间只能看到帆的飞翔。记忆中儿时的湖很大,湖水很蓝,放眼望去总是望不到边,远远的天边总是堆积着白生生的云,那些帆就是从那些白云里钻出来,望着越驶越近的白帆,心头的快感无与伦比。记忆中总是夏天,夏天的早晨,夏天的傍晚,夏天湖边的山坡树林草甸沙滩,不管是走着跑着跳着躺着,不经意间都会望见湖面上飘过的白帆,白帆下有时站着一个光头儿郎,有时婷立着一位长辫少女,夕阳晚照中那鹤发银髯的老艄公,像雕塑一样硬朗。记忆中夏天总是刮南风,南风总是半上午才刮起来,正午时最劲,到半下午时渐渐停息,因此湖面上驶来驶去的帆正午时总是神采奕奕气宇轩昂,那鼓满强风的帆像大鹏的羽翼一样矫健迅猛扶摇直上。望着那些骄傲的帆自由自在穿梭往返,心里面充满憧憬。记忆中的帆色彩是多变的,朝霞满天时,帆是胭红色的,夕阳西下时,帆是澄红色的,阳光灿烂时,帆是晶白的,烟雨朦胧时,帆是紫红的,雨过天晴时,帆是透明的。那些不时变化着颜色的帆在儿时的梦想里像飞舞的彩蝶一样灿烂缤纷。  相似文献   

9.
我心中的树     
《生态文化》2001,(1):11-11
树,在我儿时,是我的另一个世界。那上面的蝉、鸟、蜂、蚁构成了我的童话;它长出的枝、叶、花、果点缀着我的梦境。  相似文献   

10.
怀念乌鸦     
儿时家乡许多美好的记忆经常像过电影一样在我脑海里浮现,乌鸦就是其中之一。记得当时我们村庄的西头,有一片茂密的榆树林,林中足有几十个乌鸦窝,成了名副其实的乌鸦“住宅小区”。我和小伙伴们常去掏乌鸦蛋。村东头几棵高大的杨树上,只有几个喜鹊窝而没有乌鸦窝。常听老人说,喜鹊手巧,不但会做花衣裳,还会盖房子,它们的窝垒得大而坚固,像只挂在树上的大灯笼;而乌鸦从小只知道多嘴多舌,笨手笨脚,只会做件黑糊糊的衣裳,盖房子的技术更差,它的窝像个朝天接水的“敞口盆子”。  相似文献   

11.
正新书书名:《爸爸小时候》;作者:张晓楠;绘者:王世会;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17年2月。内容本诗集以少儿的视觉切入,以诗歌的形式讲述,还原了那些渐行渐远的乡村风物和童年记忆。曾经的乡间吆喝声、曾经的儿时游戏令、曾经的绵绵老歌谣,曾经的乡里乡亲情,汇成六十首纯净、俏皮的诗歌;六十幅亲切、温暖的画作,打开了我们尘封已久的童年记忆。让我们随着本书的诗情画意,悄悄回一趟老家、回一次童年。  相似文献   

12.
正伊通河,我们的母亲河,我心中的圣河,我心中的英雄河!第一次听到它的名字时,是在我孩提时代,出自一个亲戚之口。他来自远方,他说他家有条河,名字叫伊通河,河里有数不尽的鱼虾、水鸟,河岸有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和小动物,对于一个贪玩而又充满好奇的孩子来说,这无疑就是心中的圣地了。读书之后,才知道伊通河是满语译音,意思是波  相似文献   

13.
正家乡的荒山上长出了一片片郁郁葱葱的树林,这使我想起了儿时在树林里放牛的情景。儿时到树林里放牛,最爱做的事情就是去寻找狮栗子了。说起板栗,也许有很多人知道,但提起狮栗子,知道的人恐怕不多。狮栗子,是我老家山林里一种野生的果子。狮栗子树高约10多米,树皮暗灰色,树桠枝上有椭圆形的皮孔,无毛,叶互生,叶片披针形或卵圆形,成熟的狮栗子像板栗一样穿着一层带刺的外壳,远远望去,  相似文献   

14.
儿时,小男孩家很穷,吃饭时,饭常常不够吃,母亲就把自己碗里的饭分给孩子吃.母亲说,孩子们,快吃吧,我不饿!  相似文献   

15.
天晴,日晒,风热,又是一年麦收季。作为一名八零后,对于儿时麦收的场景至今记忆犹新。在我老家麦收被称作“过麦”,儿时“过麦”是有“麦假”的,也就是为了“过麦”而放的假,足见“过麦”抢收的重要性。记得随着一声声“布谷,布谷”醇厚悠扬的鸟叫声,繁忙的夏收秋种就准备开始了!这时候,村里的勤快人往往已经把自家的镰刀反复磨过几遍了.  相似文献   

16.
两手博     
我的顶头上司连一句"丫头你写不写博"都不问,直接默认我一定会写。在给我交代完工作后,他不动声色地说了句:"把你博客的地址给我,我来给你加个链接。"我脑子一顿,在脱口而出之前千钧一发的刹那,把地址生吞吞地又咽了回去。因为在我模糊的记忆中,我似乎在博客里发过对领导的牢骚,诉过工作的辛苦,并且几乎在每一天每一篇的博中都表达着自己对钱多事少离家近那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这些东西,又怎能让领导知道?  相似文献   

17.
过马路     
在中文课上,我的外国学生总会问我各种各样关于中国的问题。一天一个加拿大学生很严肃地问我,"老师,你能告诉我在中国如何安全地过  相似文献   

18.
萧戚 《文化交流》2016,(5):54-57
正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戴望舒的笔下,一把油纸伞,写尽江南的小巷、江南的姑娘。这是我们记忆里的油纸伞,也是最能代表江南风情的油纸伞。今天,我来到一个名叫"余杭纸伞展示馆"的地方,在余杭瓶窑塘埠村的一座山坳里,掩映在竹林中的余杭纸伞,又从记忆中走进了我的视线。40后手艺人:复活纸伞工艺展示馆的创始人叫刘有泉,今年已  相似文献   

19.
不死的河流     
正多年以前,我儿时居住的村庄突然拆迁了,不见了!天真的我总以为村庄可以消失,一条河流必定还是会存在的,它不可能随着村庄的消失而消失。直到有一天,当我重返那块土地,迫不及待地去寻找那条陪伴我成长的河流时,眼前的情景却让我目瞪口呆。我发现那条长长的河流已经消失不见,而且是永远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高楼大厦。那十几  相似文献   

20.
我们老板是个乐善好施之人。因为工作的缘故,我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需要资助的贫困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