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科学生活》2010,(11):20-21
<正>王恩多,女,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1944年出生于重庆,原籍山东诸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全国人大代表。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常务理事,美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会员。现兼任全国妇女联合会第十届执行委员,上海市女科学家联谊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上海交叉学科研究中心副理事长,《生命科学》常务副主编,《中国科学》和《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编委会委员。200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6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2.
《内江科技》2014,(4):142-142
<正>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日前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季红斌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首次在体内证实了肺腺癌向肺鳞癌的转分化并揭示其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3.
随着各类生物数据的加速增长,运用理论模型和数值计算研究生命科学的计算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已经成为最吸引人的新兴学科,是当今生命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核心领域和最具活力的前沿领域之一。根据国际科技发展趋势和中国计算生物学的现状,中科院与德国马普学会于2004年5月共同签署了合作建设计算生物学伙伴研究所的合作意向书。2005年10月13日,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计算生物学研究所(中科院-马普学会计算生物学伙伴研究所)正式揭牌。该所作为中国科学院下属的非法人研究单元,纳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管理序列。研究所目前拥有一套…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于1999年7月3日正式成立,它是在上海地区中国科学院八个生命科学研究所(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生理研究所、上海脑研究所、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上海昆虫研究所、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两个研究中心(上海生命科学研究中心、国家基因研究中心)的基础上组建而成,是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之一。主要研究方向根据生命科学的发展趋势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及各所生命科学研究的现有基础和优势,初步确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发育生…  相似文献   

5.
《大众科技》2008,(4):3-3
最近,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科学家发现,在先天性免疫系统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调控分子,它能有效调控机体内的免疫应答信号通路,形成既有效、又不过度的免疫平衡状态。这项成果能够推动败血症休克等疾病的治疗研究。 这项研究是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孙兵研究组进行的。最新一期的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免疫》报道了这一成果。  相似文献   

6.
《大众科技》2007,(8):6-6
《自然一免疫》杂志网络版在线发表我国科学家关于调节CD4+T细胞存活和自身免疫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裴钢院士研究组、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臧敬五教授研究组长期合作研究发现:在机体外周免疫系统中,b-arrestini蛋白(简称B蛋白)这一具有多重功能的信号蛋白正调控CD4+T细胞的存活,[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莫玮、张亮等的最新研究发现:在干扰素伽玛通路中.β-arrestinl能够介导该通路中关键转录因子STATI与其负调节因子磷酸酶TC45的相互作用.从而负调节细胞对干扰素伽玛刺激的应答.抑制了干扰素伽玛的抗病毒作用。这一研究发现了β—arrestinl蛋白在细胞核内的新功能,并揭示了STAT1蛋白在细胞核中的负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院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英文简称IDB)于1980年建立,其前身是由已故著名生物学童第周教授(前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领导的动物研究所细胞遗传学研究组.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在发育生物学研究领域中,有了一个能从事现代化科学研究的基地.该所也是目前在亚洲地区唯一的专门从事发育生物学研究的机构。现任所长为严绍颐教授.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李劲松研究组和徐国良研究组在一项合作研究中,首次建立了来自孤雄囊胚的单倍体胚胎干细胞系.而这些细胞保持了一定水平的雄性印记,并进一步验证这些细胞能够代替精子在注入卵母细胞后产生健康的小鼠。  相似文献   

10.
正长生不老是人类自古以来就孜孜以求的梦想,围绕这一梦想,人间曾上演出了多少悲喜剧。时至今天,这一梦想仍被许多科学家竞相追逐着。对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沈义栋来说,他所要做的,并不是被人神化了的长生不老梦,而是一些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对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