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听到中学生说“要我学的,又不是我要学”的时候,难免叫人叹气。你说,做教师的不叹气有什么办法呢?"要我学",它的主语是指学校、老师和家长。或则因为四化的要求,或则因为完成土级的任务,或则因为望子成龙,学校、傲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掌握统计的一些初步知识,能够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但据我了解,不少学校对统计图表的教学有所忽视。有的教师教到这部分内容时,或则压缩课时走过场,或则干脆不教。一些自称根据大纲要求编写的《习题集》,也都没有这一内容。究其原因,一是说它与中学数学知识没有直接联系,不讲不要紧;二是说学生长大了,自己可以看得懂,无须学习。但最根  相似文献   

3.
宋代以后,诗话家很重视诗的趣味。南宋严羽在其《沧浪诗话》中就标举“兴趣”说,云“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宋何豁汶《竹庄诗话》引《禁脔》云:“诗分三种趣:一曰奇趣,二天趣,三胜趣。”还有“风趣”、“理趣”等。凡此种种,其共同点都认为:诗要有一种审美的趣味,或则能使读者感受到诗中的韵味情趣,或则在写景状物上能唤起人们的美感,获得美的艺术享受,或则能让读者于艺术形象中接受某种哲理的启示。而这一切都是在浓郁的诗味,盎然的兴趣和生动活泼的艺术吸引力中得到的。当然,这趣味应是高尚的,起码应是健康的,绝不是指那种低级庸俗的趣味。诗趣,不是衡量诗  相似文献   

4.
1919年5月,在祖国大地上爆发了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五四运动。两年后的1921年10月,台湾岛内也爆发了一次波澜壮阔、影响深远的文化启蒙运动。这两大运动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前者对于后者产生过什么样的影响?迄今为止的有关著述,或则根本不提,或则略为一提而没有进一步加以论述,或则竟然从留日学生的活动谈起,好象后者曾受过日本近代思想的影响似的。究竟如何,似有认真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5.
一、背景“整数减小数”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中的一课。教研组备课时,两位教师(A教师教龄8年,有4年的新课程教学经历;B教师教龄20年,有2年的新课程教学经历)对本课教学顺序的安排产生了分歧。A教师认为:教材中教学内容的安排符合《课程标准》的理念,没有必要对教学顺序做调整。B教师认为: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小数的性质,同样也应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应用小数的性质学习整数减小数就水到渠成了。我们决定让两位教师按各自的思路教学本课。二、教学实录A教师的教学:师:同学们,你们在体检的时候…  相似文献   

6.
以往的教育活动中,教师教学活动死板,模式单一,这是因为教学过程中形成了一种"体制化",这种体制化限制了学生的成长,教学质量也得不到提升,从而导致了很多的问题:教师和学生之间矛盾丛生,教学成绩始终上不去,学生产生厌学、逃课等情况。而只有改变教学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这类问题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也需要学生加入其中。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能有一个质的提升,对于教学质量也是大有好处。  相似文献   

7.
一、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中———真切体验 ,多种考虑“教师与文本对话”乃整个对话工程的首要步骤。大凡名家上课前都非常注重与文本的对话。特级教师支玉恒把《太阳》上得发出“太阳”的光芒 ,是因为他在上课前与《太阳》对话了一个月 ,头脑中想了一个月的《太阳》。教师与文本对话时间少 ,课上就很难让学生产生新的深刻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教师与文本的对话 ,任务有二 :任务一———产生教学的思路。把一篇课文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会 ,就不得不依靠对话时所产生的教学灵感。教师与文本对话得熟练 ,就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教学《…  相似文献   

8.
《礼记·学记》中有这洋一段话:“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然后知困”,差不多每个教师部会有这样的感受。这个“困”是怎样产生的呢?主要原因是:其一,教师通过教学实践,有了自知之明,认识到自己的知识缺陷,于是自强不息,边教也学,重新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教学的需要。例如,英国大生物学家赫胥黎,一八八五年担任了与占生物学特别有关系的生物学原理的教学。在教学中,他深感自己缺乏  相似文献   

9.
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在我县已进行两年多了。但是,在教学研究活动中我们发现,有一部分教师的教学新理念体现得较好;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新理念未能得到应有的体现,尤其是村校教师的教学基本上还是属于“缺乏理念的教学”。“缺乏理念的教学”,最直观、最明显的表现在于:教师上了课却不会“说课”。这种教学,当然是盲目的教学,是低水平、低效率、低质量的教学。因此,本人认为,新课程理念与我们的实际的教学行为不仅需要“焊接”而且需要“碰撞”,因为有了“碰撞”才会“融合”。怎样才能使我们教学行为与新课程理念发生有效的碰撞、产生有效的融…  相似文献   

10.
教学过程是由无数的教学细节连缀而成的。细节,往往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水平,折射出教师的教学思想。不管是精心预设的细节,还是教学过程中捕捉的细节,都是丰富生动的课程资源,需要我们深入挖掘。我有这样的体会:一、教学细节是可以"打造"的  相似文献   

11.
“教学”成为教学生命的题中之义,这是不容置疑的。但不知有人是否想到过来一个“对换”,将“教学”互换为“学教”,或提出“教学”与“学教”同行。数学中“等式关系”,只是揭示了两边分值的等量关系,而两个字的互换所产生的意义不可小觑。这一“换”的实质,将会产生一个自我扬弃的“革命”,会给教师琢磨神圣工作新的切入点;这一“同行”的确认,将会提升一个教育理念,会激活教师潜在的教学机智。“学教”,就是深信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人格是平等的,年龄距离不应是地位悬殊的资本;就是确信教学不仅相长,而且互补,没有完全聪明的教师和没有亮…  相似文献   

12.
“教学”成为教学生命的题中之义,这是不容置疑的。但不知有人是否想到过来一个“对换”,将“教学”互换为“学教”,或提出“教学”与“学教”同行。数学中“等式关系”,只是揭示了两边分值的等量关系.而两个字的互换所产生的意义不可小觑。这一“换”的实质,将会产生一个自我扬弃的“革命”,会给教师琢磨神圣工作新的切入点;这一“同行”的确认,将会提升一个教育理念,会激活教师潜在的教学机智。在新技术层出不  相似文献   

13.
姜毅 《华章》2006,(11)
陶行之先生有句至理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是教学的根基,是教学的真谛,是教学的生命。然而时下一些语文课堂中却充斥着各种“作秀”现象,如“情境秀”、“合作秀”、“媒体秀”等,已成为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种通病。各种“课堂作秀”的出现,原因无非有二:一是教师的功利思想在作祟;二是教师的理念出现了偏差。但不管哪种原因,“课堂作秀”都会对教学产生直接的不可逆转的危害,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巨大的无法弥补的伤害。对于前一种原因,背后折射的是教师人格的缺失,是一种“自觉型”的“作秀”,应该属于教师职业道…  相似文献   

14.
绘本阅读是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对"素质教育"的具体贯彻和落实,但很多教师对绘本阅读的认识不够,重视程度不够。教师有必要对绘本阅读的意义进行再反省、再认识;对近几年来在绘本阅读中产生的有效教学经验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5.
<正>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十分注重教学环节架构、教学内容研究、教学情境创设、教学问题设计,并为此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按理说,这样的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流畅自然、教师教学应该淋漓尽致、学生思维应该连贯活跃,但往往事与愿违。许多教师产生疑问:我各方面都已考虑并作了精心设计,为什么课堂还会支离破碎?为什么学生思维仍游离于课外?为  相似文献   

16.
一、要从“倡导理论”到“采用理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总是受到教师的理论知识的影响,但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奥斯特曼将教师的理论知识分成两类:所倡导的理论和所采用的理论。所倡导的理论是,这种知识教师容易意识到、容易报告出来,它更容易受到外界新信息的影响而产生变化,但它并不能对教学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所采用的理论是,这类知识可直接对教学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但却不容易被意识到,而且不容易受新信息的影响而产生变化,而是更多地受文化和习惯的影响。图一:教师两种理论知识关系图现在课改实验区的一些教师,这两种…  相似文献   

17.
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受教学目标等因素的规范和学生学习状态的制约,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周期性和个性色彩。在课堂教学这个系统中,教师行为是学生行为的先导,主导着师生对教育资源的利用,而教师教学行为的落脚点在于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不同的教学理念支配着不同的教学行为,而不同的教学行为则会产生迥异的教学效果。请看这样一个教学案例,对于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饱经风霜”一词,下列两位教师有不同的教法。教法一:(请学生课前查字典,理解“饱经风霜”的意思。)师“:饱经风霜”的意思是什么?生:形容经历了很多困苦和磨难。…  相似文献   

18.
郭勇 《新教师》2019,(8):26-27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是对话,对话的前提就是要有问题设置,所以教师的"问题意识"尤为重要.那么教师如何提升自身的"问题意识"?一线教师不妨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自问.一、文本有什么可教对任何一篇文本,读者拿到手阅读时,都会有这样不自觉的意识:我从这篇文本的阅读中获得了什么信息,从中产生了怎样的体验、思考或享受?  相似文献   

19.
笔者是一名对语文教学充满热情的普通教师,十多年的语文教师生涯,使我尝到了语文教学的个中甘苦。确实,曾被人斥为“误尽天下苍生”的语文教育承载了人们太多的期望,似乎承担了过多过重的压力。同时我又是一名忠实的球迷,“神奇教练”米卢蒂诺维奇的“快乐足球”理念常使我把语文教育和中国足球联系起来。于是米卢的“快乐足球”理念,使我产生了对“快乐语文”的诸多美好遐想……一、教师和学生:在快乐语文中体现生命价值我想,快乐语文至少有两个层面的意义。首先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是感到快乐的;其次,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也应是快乐的,而这…  相似文献   

20.
模式,即按照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教学模式,是一个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在他长达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已形成的自己的教学风格。这种模式是执教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和思考的智慧的结晶,具有符合思维规律的合理内涵,其产生和运用对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无疑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今天,有许多语文教师认为:教学改革的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