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校未成年学生非正式群体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岳新 《教育科学》2005,21(3):31-35
本文通过对潮汕地区在校未成年学生非正式群体的调查,对在校未成年学生非正式群体背景资料及特征的分析,阐明和论述在校未成年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原因,并提出教育和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学校中的学生群体可以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是教育、教学中的主要对象。而非正式群体则是经常被忽视的一个群体,一种潜在的教育资源。在建设和谐校园中,学生非正式群体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就学生非正式群体在建设和谐校园中的作用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3.
合理引导学生"非正式群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非正式群体作用尤为重要。如何对非正式群体加以合理分析和正确引导,与学生正式群体合力共建和谐校园,成了当前必须要关注的重要课题。只有了解教学与管理中的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现实情况,及时进行分析,才能有的放矢,正确引导,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学生非正式群体客观存在于学校之中,其形成、发展、转化、作用和利用均有规律。本文结合学校管理工作实际,较为详细地阐述了非正式群体的概念及形成的基础、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分类及其基本特征、作用和利用等,既有理论的分析,又有实践的总结,对学校管理工作中如何正确处理学生非正式群体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学生非正式群体普遍存在于班级中,与正式群体相互交织,共同实现班级发展目标。然而,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对非正式群体认识不足、不够重视,导致班级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经验,浅谈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管理策略,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一线教师、学者对非正式群体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高校学生非正式群体的评价和引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管理,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章阐述了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特征及产生原因、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作用,提出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教育管理和引导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7.
论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必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生群体分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其中非正式群体在学生发展中具有特殊意义,对非正式群体的向往与参与是学生正常的心理需求,学生与非正式群体间个体的交往有助于完善自己的个性,这种交往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8.
陈静 《考试周刊》2010,(40):226-226
相对于班级、小组等学校教育中的正式群体,在学生中间还普遍存在着各种以情感成分为主要调节机制而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由于这些非正式群体对学生个体的成长具有重大影响.因此如何对待学生非正式群体就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学生非正式群体在高校中的表现覆成因,并提出了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对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10.
非正式群体是指几个学生在交往过程中自发形成的小团体。教师可以通过对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及对班级管理影响等问题的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使这一群体能发挥其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