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理学科《考试大纲》的“能力要求”提到,要“了解涉及地理的重大时事”。其考查特点是:以时事作为情境设置的材料,或称之为“教材以外的切入点”。因此对于时事热点,要注意其地理分布,以及由此链接的地理问题,而不是对时事本身进行记忆和背诵。下面对值得关注的地理时事热点予以简单提示:  相似文献   

2.
王宇红 《文教资料》2011,(27):139-140
随着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理念“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身边的地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从四个方面谈谈如何使地理课堂教学生活化:结合教材内容,创设生活情境;让地理教学走出课堂;挖掘教材中潜在的生活化资源;关注时事,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时事材料往往具有时代气息浓、与生活密切相关、反映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等特点,在当今世界乃至我们生活的区域中,许多时事与地理学科有着密切联系,是地理教学很好的“活教材”,即“新闻地理”。在目前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新时代背景下,适时地、恰当地用好时事材料,对增强课堂教学效果、配合地理高考复习、开展素质教育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要关心学生需要,打破原有课堂教学的时间与空间限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地理教学中要实现地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就要做到四个方面:以教材为基础,生活实际为背景,解答生活问题;借助生活常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注重生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关注时事,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钱会会  吕成文 《考试周刊》2014,(10):128-128
<正>地理学是一门兼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科[1],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关注地理时事,收集并运用时事素材引导和阐释教学内容,对于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提高中学地理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就中学地理教学中时事新闻应用谈谈认识。一、时事新闻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意义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地理教学中,适时运用时事新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时事新闻与地理教学整合,时事新闻穿插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因关注时事问题的发展,产生探究的欲望,继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2]时事新闻的引用能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有  相似文献   

6.
赵娟 《地理教育》2010,(1):77-77
在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地理教师在地理复习中,一方面要紧扣高考大纲,时刻关注国际、国内地理新知识、新动向、新信息;另一方面应适时、恰当地用好时事材料,这不仅符合高考越来越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和关注现实问题的趋势,使复习更具有针对性,而且可以帮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习的知识,提高地理复习的效果。那么如何有效运用时事材料以提高地理高考复习效率呢?  相似文献   

7.
引用时事材料导入法 当今世界信息瞬息万变,我们应时刻关注国际、国内的新信息、新动向,有计划、有目的地补充有关地理的时事、事实材料和信息,使地理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在新课导入中,我们也可以引入时事材料进行教学。如在讲高一地理第四章第五节有关“地震”的知识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据报载:1999年9月21日北京时问凌晨1点47  相似文献   

8.
丁生军 《新高考》2007,(12):46-48
一、关注"生活中的地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课程标准》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两大基本理念,对地理命题改革的指导作用也逐渐显现。高考地理命题越来越注意贴近生活实际,经常选取一些与地理密切相关的时事、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社会,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释地理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2007年广东卷中出现的"火灾逃生"、"空中打开降落伞"等。  相似文献   

9.
有山东的同学问,怎样结合时事进行地理复习?答:时事问题中有许多反映了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变化。最近几年高考试卷特别关注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科学、文化等方  相似文献   

10.
<正>教育须面向全体,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一代新人。2003年版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充分开发、合理利用地理校内外课程资源,注重地理课程资源的积累和更新”的课程要求[1]。2017年版新课标提出“构建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地理课程”的教育理念[2]。传统的地理课程资源已经不匹配新时代的发展趋势,人们关注的焦点逐渐转向校外课程资源。时事热点是国内外发生的如战争、经济、政治等重大事情和其他引起舆论广泛关注的事件,与生产、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与人们的关注同步,具有较强的教育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1.
时事热点提供了一个地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渠道媒介,有助于地理教师将抽象的地理知识点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借助时事热点深化提高教学有效性。文章从时事热点与高中地理教学融合的积极意义和教育影响出发,揭示教学情境推动高中地理教学所带来的优势,探索高中地理以情境为载体融合时事热点的教学途径和实践方式。  相似文献   

12.
“贴近生活,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是地理新课 程标准基本的理念之一。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是对现有以 教材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知 识、在体验学习中理解知识。本文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I大 气的受热过程”为例,设计情境生活化的问题式教学环节,围绕 教学目标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链条,激活学生已有经验,引导 学生探究解决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关注学生的课堂生成,帮助 知识框架的建构和内化。  相似文献   

13.
唐润弟 《学周刊C版》2011,(10):204-204
笔者通过尝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引入学生关注的“两会”热点问题.组织探究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探究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培养学生关心时事、关心政治的意识.提高分析时事热点、国家大政方针的能力,使其形成正确的政治观点.激发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相似文献   

14.
“定向-结构-活动”教学模式在高三地理复习课中的操作程序,包括复习小练、展示目标和问题、建构知识体系、讨论质疑、串联讲解、当堂训练等环节。在高三地理教学中运用此教学模式时需注意的问题有:全面复习,系统掌握基础知识;突出重点、难点,关注时事热点;充分运用图表,做到图文结合;注重训练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强化解题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5.
时事材料具有时代气息浓、与生活密切相关等特点,且与地理学科有着密切联系。主要从立足时事材料,初步了解地理材料包含的地理表象和超越时事材料,深入提炼地理材料蕴含的地理本质两个方面初步探讨时事材料在地理教学中的使用。  相似文献   

16.
以"中国的地形"专题复习为例,从四个方面入手构建高效地理复习课堂:关注时事热点,设置问题情境;关注学生参与与互动,提高复习有效性;善用诗词,感受地理课堂之美;设置竞猜活动,课堂推向高潮。  相似文献   

17.
以“生活”为主题,让生活走进思想政治课堂,将思想政治课堂引向生活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命所在。作为反馈与检验教学效益的手段之一——命题,体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命之所在——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就必须选择与运用好体现“生活”的载体。生活是鲜活的、生活是多彩的、生活是渐进的、生活是深邃的、生活是哲理的。如何展示“生活”?寻求、开发和利用丰富多样的载体资源以饷命题改革之需?笔从几年的命题实践中有感于由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编辑出版的《时事》杂志,是不可多得的能为命题中充分提供多元“生活”载体的资源,她为命题中所应把握的关注生活,事理交融。  相似文献   

18.
新一轮地理教学改革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指导思想,力求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更关注学生“主体性”发挥。那么在日常地理教学中如何来落实这一指导思想呢?我认为教师应激励学生参与  相似文献   

19.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所遵循的主导理念。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的地理教学,势必会产生新的变化,出现新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一、生活性——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打通学生的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地理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基本理念之一。要实现这一理念,地理教学必须体现“生活性”,即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地理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各种途径让  相似文献   

20.
杨民 《中学生电脑》2014,(11):48-49
时事是指关于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生活中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些报道具有及时性、新颖性,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最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因此,我们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引入时事资源,提高德育的效果。首先,在课前鼓励学生搜集时事材料,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其次,在课堂中引入时事讨论,促进学生的品德内化。然后,在课后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开辟德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