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重塑经济均衡观项薛均衡理论,是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分析的理论基础。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均衡的理论界定过于狭隘,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了传统均衡观的不足。一、传统均衡观及其局限性本文把至今已出现的均衡观通称为传统均衡观,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瓦尔拉均衡...  相似文献   

2.
最近三年,我国市场物价总水平平均每年以7.3%的速度上升,举国上下引起了强烈的反映。最近,邓小平同志指出,物价问题非解决不可,不走这一步,中国就不可能在下个世纪中期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中央下决心解决物价问题,把价格改革列为近期经济改革的重点,争取在几年内把价格理顺,为建立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相适应的新秩序创造良好条件。中央这一决策,对于正在翘首以待,密切注视和关心这场改革的命运的十亿人民,无疑是极大的鼓舞,同时,也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3.
法律规避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法律规避的根本原因在于法律主体有限理性经济闪特性-追求私利最大化。由于经济人特性驱使,法律主体在法律供求的非瓦尔拉均衡过程中有理性地选择避或由于法律秩序本身的缺陷引致规辟。对“损人利已”和“利已不损人”两种规避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4.
非均衡经济理论的演变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西方非均衡经济理论来源于新古典均衡理论,是对瓦尔拉斯均衡的否定,尽管非瓦尔拉斯均衡理论更加贴近经济生活,但其仍停留对市场经济运行的现象描述上。马克思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失衡的根本原因,提出了未来社会有计划分配社会劳动、实现经济按比例平衡增长的设想。邓小平不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个别结论,更不照抄照搬西方经济学的教条,而是以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为起点,以实现国民经济均衡协调发展为目标,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其核心是暂时打破均衡,促使非均衡逐步向均衡逼近,最终实现经济均衡协调发展。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我们应该弘扬邓小平的科学精神,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5.
古典市场均衡理论的意义与当代经济学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古典市场均衡理论由产生逐步走向成熟化,经过了漫长又艰辛的演变历程。它形成和发展的一般逻辑,特别是其精华--市场均衡不是人为的、外部的,而是一种“自然趋势”;组织和维持市场均衡的力量来自市场本身及其自动机制;市场均衡力量源于个人自利最大化,或“看不见的手”;市场均衡的条件即经济自由;市场均衡并非不要“政府之手”(政府干预)等等,对于研究当今新时代条件下与市场均衡相关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如社会经济运行效率与资源优化配置、经济均衡的关系问题,社会经济资源要素利用与分配的公平性、可持续性发展问题,市场机制与政府行为的协调问题,古典市场均衡模式与“新经济”趋势问题,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非瓦尔拉斯均衡理论突破西方微观经济学中占统治地位的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在思维方式、哲学基础和经济理论上是一大进步。它凝聚了非瓦尔拉斯均衡学派从本世纪三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几代人艰苦探索的集体智慧。国内对非均衡理论的研究开始于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进展较快,取得相当一批研究成果,有的研究成果已居于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的价格改革,物价总水平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些价格改革措施的出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是否说明价格改革必然会导致物价总水平较大幅度的上涨呢? 众所周知,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前的20多年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忽视了价值规律的作用,使得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人们所面对的市场价格,处于一种极不合理的状况:一方面  相似文献   

8.
价格作为利益分配的工具,牵连着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价格的变动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本文试图从价格改革对居民生活的影响以及怎样确保价格改革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方面谈几点看法。一、我国物价变动的趋势自价格改革以来,我国市场物价变动有激有缓是呈螺旋式上升的。价格改革经历了两个阶段,1979—1984年为第一阶段,价格体系的改革是以调为主、以放为辅,这一阶段市场零售物价总水平逐年上升的情况是:  相似文献   

9.
法律规避的根本原因在于法律主体有限理性经济人特性——追求私利最大化。由于经济人特性驱使 ,法律主体在法律供求的非瓦尔拉均衡过程中有理性地选择规避或由于法律秩序本身的缺陷引致规避。对“损人利己”和“利己不损人”两种规避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0.
何文举 《文教资料》2007,23(23):37-39
本文围绕均衡分析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这一新观点,从均衡分析是西方经济学"最优化分析"的主干和核心,均衡分析是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的理论线索,均衡分析是联系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与宏观部分的桥梁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一个地区的物价水平往往与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联系,通常情况下,经济发达地区的物价相应较高,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物价则相对较低.贵州作为一个西部省份,其经济发展水平明显低于全国水平,但是其物价水平却与本地的经济呈现出极大的反差,超过很多中东部省份,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通过从地形、交通、气候和自然环境因素等对贵州物价的影响分析,指出贵州物价不合理的原因,以期对现实市场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物价问题是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当前在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中,如何控制物价上涨幅度、进一步稳定物价总水平仍然显得特别重要。本文就利率、汇率对物价的影响,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稳定物价,实质上是对市场消费品价格总水平的控制问题。价格总水平能不能稳定?怎样才能做到基本稳定?调整物价是不是稳定物价的要求?对于这些问题,我国学术界颇有争论。这里谈一点个人的看法。关于价格总水平能不能稳定的问题,有些同志持怀疑态度。他们的理由是:在我国的价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以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为主要标志的通货膨胀以及大量工人失业,是引起人们普遍重视和极为关心的经济现象。它们的成因是什么,对劳动人民有利还是有害,这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必须给予回答的问题。正是在这种情况下,  相似文献   

15.
垄断竞争市场是西方经济学市场理论中极其重要的一种市场类型,因为在市场理论的四种类型中,垄断竞争市场与我们的现实生活联系得非常紧密.市场理论当中的许多结论都可以为我们的现实经济服务.本文从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垄断竞争市场的两种需求曲线以及垄断竞争市场的短、长期均衡等方面,对垄断竞争市场从理论与现实的结合上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垄断竞争市场是西方经济学市场理论中极其重要的一种市场类型,因为在市场理论的四种类型中,垄断竞争市场与我们的现实生活联系得非常紧密。市场理论当中的许多结论都可以为我们的现实经济服务。本文从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垄断竞争市场的两种需求曲线以及垄断竞争市场的短、长期均衡等方面,对垄断竞争市场从理论与现实的结合上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随着供给与需求的变化,工资与物价却不能对其作出反应灵敏的调整,这种工资与物价的短期惰性说60年代在西方经济学界较为流行。崦鲍尔和罗莫在90年代提出的实际工资刚性连同菜单成本的新观点,为凯恩斯学派的非均衡理论提供了新的解释。固定价格与总量非均称、劳动契约与粘性工资以及垄断竞争与粘性价格则成为新凯恩斯主义者研究之重点。  相似文献   

18.
建国初期,陈云对全党和全国人民关心的发展农业、控制市场物价、加强财政经济管理、重视民营企业的发展等重大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做了深刻的论述,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9.
三、突破华盛顿共识"的限制,在政府与市场关系上出现了新的理论共识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一直是发展经济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的争论焦点。早在18世纪,西方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就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的思想,认为市场经济制度能够解决一切经济问题,反对政府对经济活动的过多干预。二百多年来,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思想一直对西方经济理论的发展产生着重大影响。因此,从西方经济理论中产生出来的发展经济学理论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反对政府干预的思想有其深厚的理论渊源。但是,由于苏联在30年代利用计划迅速实现工业化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物价关系经济全局,关系群众生活,关系社会稳定。去年农产品价格回升,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但物价总水平上涨不应超过社会的承受力。本文对影响物价涨幅因素做了概要分析,由此可见宏观调控物价涨幅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