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像是通过绘画、照相、雕塑、录像、电影、电视等艺术形式使自然人的外貌再现在物质载体上的视觉形象。在法律上,肖像为自然人人格的组成部分,所以肖像权属于人格权的一种。法律保护公民的肖像,是基于肖像上既有公民的精神利益,也有其派生或转化出的财产利益。我国《民法通则》第100条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这里,公民肖像权的含义是:公民有权随时通过任何形式制作自己的肖像,他人不得干涉;有权  相似文献   

2.
肖像权是指公民对通过造型艺术或其他形式在客观上再现自己形象所享有的专有权.它包含独占权和专用权两个层次,独占权是指公民对于自己的肖像是否允许他人通过艺术再现的权利,专用权是指公民对自己的肖像是否使用以及如何使用所具有的决定权.  相似文献   

3.
王宇静 《新闻窗》2009,(3):33-34
肖像权,是指自然人对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现、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它直接关系到自然人的人格尊严和社会评价,是自然人所享有的一项重要的人格权。近年来,随着传媒产业化特征的日益突出和传播技术的发展,大众传媒因新闻报道和在广告中因大量使用以人物为基本内容的图片而频频涉及肖像权的法律问题,因新闻报道而被有关当事人以侵犯肖像权为由提起诉讼的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肖像权,是指自然人对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现、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新闻报道因大量使用以人物为基本内容的图片,频频涉及肖像权的法律问题。近年来,因新闻报道而被有关当事人以侵犯肖像权为由提起诉讼的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新闻媒体也希望在肖像的合理使用和侵权之间划出一条明确的界限,以便在新闻活动中有章可循,但目前的法律界限并不清晰,这是一个应当引起重视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于纪胜 《声屏世界》2012,(12):21-22
城市形象宣传片与专题片、记录片的呈现方式不同。作为城市视觉文化的传播载体,它不拘泥于事件、真实自然人的揭示、记录,而是通过对自然环境、城市面貌、文化习俗、价值观念等大视觉、大概念的影像展示,达到宣传城市特色和优势的目的。其视觉形象通常以某种城市定位为基准,通过具有代表性影像符号,以强有力的视觉冲击力来达到塑造、传播独特、唯一的城市形象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一幅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应该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新闻照片通过画面的可视形象报道新闻,真实地反映新闻事实,再现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本来面目,这是新闻摄影的生命之所在。然而,新闻照片的真实并不能和新闻事实的真实划等号。新闻照片毕竟是摄影记者在对客观事实经过一番思考后,运用  相似文献   

7.
声像档案是指教学、科研、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以影像为主要反映方式的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包括照片、录音、录像等。声像档案是学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能生动、形象地再现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的情况,真实地反映学校发展变化,和文字档案一样,具有工作查考、历史凭证和宣传教育等作用。  相似文献   

8.
口述历史,是世界各国广为应用的一种"公众记忆"式的历史记录方式,作为一种搜集历史的途径,这种从民间记忆的角度来记录历史的做法,是对历史的真实、形象、生动、深刻的再现,在西方国家已经日臻成熟。  相似文献   

9.
这篇论文通过对几个纪录片的片例分析,来论述真实再现在纪录片中的应用,研究核心目的是探讨真实再现与纪录片的真实性是否矛盾。论文主要分四个部分进行论述,即什么是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真实再现为何受到青睐,真实再现与纪录片的真实性的探讨,真实再现的运用需要注意的问题。通过这四个方面的分析研究,从而解析了真实再现与真实性的关系,两者之间并不矛盾,纪录片记录的是真人、真事、真时间、真环境,是非虚构的,而真实再现也是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是为了让观众更清楚明白,弥补了影像资料的不足,强化作品的故事性和可看性,让画面更丰富、更具可视性而采取的一种表现手法。只要不打破纪录片真实性这个底线,坚持真实再现的原则,那么真实再现将为纪录片锦上添花。  相似文献   

10.
周敏 《视听界》2007,(5):87-87
肖像权是公民人格权利的一种,是自然人对在自己肖像上所体现的利益为内容的具体人格权。它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公民有权拥有自己的肖像,有权禁止他人恶意玷污自己的肖像,未经本人许可,不能以营利为目的使用自己的肖像;二是有权同意他人摄制、写生本人的肖像并无偿或有偿请求司法保护。对肖像权的法律保护,各国规定不尽相同,大多数国家将它纳入版权范围内加以规定(如德国、意大利等),少数国家则将它纳入人身权编章内(如我国),还有相当一部分国家的法律没有明文规定,  相似文献   

11.
王莹 《兰台世界》2001,(11):32-32
声像档案是指以照片、录音、录像、光盘等为载体形式的档案.它既有声,又有像,声画同步,视听结合,真实地记录,形象地再现了城市建设的发展历史.为研究城市发展、城市规划、建设及管理留下宝贵的形象直观资料.建筑工程的声像档案主要以照片、录像带、光盘等形式表现,它们以其个自的特点和方式表现着建筑活动的过程和成果.  相似文献   

12.
胡英 《青年记者》2012,(14):54-55
纪录片强调真实记录,强调"原生态"再现,并不意味着编导者的不介入,因为纪录片所记录的真实已不是生活本身的真实,而是化成影像、化成屏幕形象的真实了.如果为追求"原生态"再现而排斥编导者对生活的选择和提炼,观众看到的纪录片就无异于自娱自乐的家庭录像了.  相似文献   

13.
文江 《陕西档案》2002,(3):17-17
声像档案是指录音、录像、照片资料等所形成的档案,它是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字档案相比,它有形象、生动、真实再现现场情景的特点。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场面令所有华夏子孙激动不已。还有许多诸如记录片中的史料镜头,都是当时的人们保存下来的珍贵的声像档案,它们真实地再现了历史。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由新闻侵权引发的民事诉讼案件日益增多,公民法制意识和人格意识不断增强,新闻自由权和个人名誉权是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两种公权和私权,法律在这两者之间维持着某种动态的平衡,新闻媒体和媒体从业人员在工作中既要保证公众的知情权,又要尽量规避侵权的诉讼风险。一、从思想上重视隐私权和名誉权新闻侵权行为是在新闻采集和传播中侵害他人(自然人、法人)人格权的行为。每个公民都有独立的人格权,人格权包括姓名、肖像、生命、健康、名誉、荣誉等方面的权利。新闻媒体传播不真实的情况或情况虽真实但属于  相似文献   

15.
媒介女性形象作为媒介产品的重要构成要素,在各类媒介中均有不同形式的再现。春晚作为我国主流价值和文化集中展现的重要媒介平台,在春晚中的女性形象再现具有多重意涵。本文以2015年春晚小品《喜乐街》为研究个案,通过台词文本编码的方式,解析以"女汉子"和"女神"为代表的女性形象的再现方式及其背后意涵,发现尽管小品所刻画的女性形象多元且具有一定的抗争意识,但并未能脱离男性话语和刻板话语的掌控,女性有限的抗争受到了来自国家和民间话语等多方力量的消解。  相似文献   

16.
新闻报道的主题思想确定之后,要善于运用事实和形象来表达主题思想。当然,新闻中的形象不能塑造,而必须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形象的“再现”, 所以,新闻作品中的形象也是事实。在运用事实时,首先注意选择那种有揭示性的典型事实,也就是通过这类事实能揭示某种变化或倾向。我们通过向读者介绍这种典型事实,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之中接受  相似文献   

17.
记录片,顾名思义,它是以真实记录生活为基础的,区别于电影等艺术形式,它的最主要的特质就是真实,画面、故事、人物、语言,经过时间的沉积,它的史料性和真实魅力愈发显现出来。但是,在当今的纪录片创作中却引入了一种新的创作手法,一般被称为“情景再现”,这种创作手法以其新颖、形象的特色得到许多纪录片创作者的喜爱,一时间,屏幕上出现了大量的带有情景再现的纪录片,同时,这种现象也引起了理论研究者和观众的争议。究竟在纪录片创作中是否应当运用情景再现,如何把握情景再现在全片中的比重,这都是值得制作者潜心来研究的。  相似文献   

18.
纪录片强调真实记录,强调“原生态”再现,并不意味着编导者的不介入,因为纪录片所记录的真实已不是生活本身的真实,而是化成影像、化成屏幕形象的真实了。如果为追求“原生态”再现而排斥编导者对生活的选择和提炼,观众看到的纪录片就无异于自娱自乐的家庭录像了。其实,真实记录不光是一个“原生态”还原的过程,还应该是一个理性思考的过程,一个题材思想价值提升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纪录片强调真实记录,强调"原生态"再现。但是强调"原生态"再现,强调真实并不意味着编导者不介入,纪录片反映的并不全是生活本身,而是经过创作者选择、整合之后的真实。这种真实以实拍画面、同期声、真实人物和场景为特点,但纪录片的创作者不是平庸的照相师,他的叙述方式、素材  相似文献   

20.
大众文化产品中记者形象及其再现方式是个重要却又易被忽视的问题。本文以收集到的33部华语影视作品中44个记者角色为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从记者角色人口特征、外在特点、角色功能、人格特征以及工作表现五方面切入,发现华语影视作品通过外显、忽视、错位的框架机制模式化再现了记者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