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就新闻通稿在现代宣传氛围、传播环境,特别是与大众传播媒介的不断融合中呈现出被"重用"、"滥用"、"活用"、"商用"的变化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的探析。针对新闻通稿呈现出的变化和出现的问题,建议通过遵循新闻本质,提高新闻通稿真实度;履行把关人职责,确保新闻通稿质量;强化商品属性,释放新闻通稿活力;加大教育监督力度,促进新闻通稿健康发展等四个方面最大限度地发挥新闻通稿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尽管我们已经建立新闻发布会制度多年,但不少地方在重大事件发生后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却往往变成了“通稿宣读会”。这时通稿不但没能传达应该有的信息,反而成为了被受众质疑乃至否定的话柄。长期使用通稿,还会造成记者的惰性和媒体本身权威性和可信度的受损。一纸通稿,不仅不能使读者解决“为什么”的疑惑,有时连“是什么”也无法说清,更不要说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层分析和解读了。这实际上是新闻职业精神的危机,也是新闻道德缺失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于冰 《新闻知识》2001,(8):14-15
从事新闻工作一段时间的人,大概没有谁敢说没采访过会议的。单是经济方面的会议就有什么展销会、交易会、洽谈会、博览会及某一具体部门的行业会议等。采访会议的记者都知道,会议报道既好写,也难写。说好写,是指一般开会的部门或组委会的秘书处大都会给参加会的新闻单位发通稿,或者即使没有通稿,也会发些相关资料,记者要想偷懒,东抄抄西凑凑也能交差。说难写,是指会议报道要想出彩还真不是一件容易事。为什么呢?去的新闻单位多,新闻资源(会议资料、有关人员讲话等)共享,题材上的优势大家都没有,你要不想出些出奇制胜的点子,…  相似文献   

4.
尽管新闻通稿从内容、形式、时效上都在与时俱进,有所改变,但出于新闻发布者的官员思维定势,新闻通稿本身行文还是相对呆板、拘谨、僵硬。随着传播环境越来越多样化、多渠道和公众知情权的不断扩大,某些地方的新闻通稿仍显得有些落伍,通稿不仅“不通”,有时还成为媒体记者的集体诟病,使得突发性事件的报道变得更加复杂、更加棘手,带来舆论引导上的更大被动。  相似文献   

5.
舒晴 《新闻实践》2012,(1):37-38
新闻发布会不仅是新闻发言人的舞台,同时也应该是记者的舞台。但一些记者在新闻发布会上拿了通稿就撤,回单位后应付发稿,通篇是会议要求、某某领导指出等。这种冷冰冰的报道显现的突出问题,便是新闻的同质化。  相似文献   

6.
通稿的故事     
(一) 新闻的作用在社会上热起来之后,通稿,一个专业性极强的新闻术语,突然地被许多人挂在了嘴上。公关公司为工厂、商店举办新闻发布会,在企业概况一类材料上,会标明“新闻通稿”。有些领导写了或讲了有意义的内容,也会在稿子上加个批示说,建议报纸发个“通稿”。新华社记者在与报纸、电台记者一起外出采访,记者们和接受采访的东道主,也常常说,新华社发个“通稿”吧,我们各报好用……大家对通稿这个词使用得还不很准确。例如,都不清楚“通稿”这个简称的全称到底是什么;例如,都习惯从上下统一的政治权威的角度去理解这个“通”字,例如……其实,通稿这个词,不光是个新闻专业术语,还更是一个新闻业里通讯社  相似文献   

7.
2010年春节前夕,王羲之故里画家马笑雷出了一本画集,2月4日从临沂书城举办首发仪式,这是一则看似非常普通的新闻。我们在报道的时候,没有拘泥以往处理方式——根据新闻通稿发个简讯,而是进行了深度开发,立体化报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张全 《新闻三昧》2003,(6):24-25
3月17日,享有世界声誉的我国数学家苏步青老先生以101岁的高龄在上海辞世。由于当日有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决定新一届国务院组成人员以及伊拉克战争一触即发等重大事件,苏老逝世的消息怎能引起媒体足够的重视呢?按“名人+不寻常=特大新闻”的标准,这应是能引起广泛关注的新闻。一般来说,刊登这类新闻发一下新华社通稿就可以了。有个性的媒体却不甘于此,他们在“第一时间”用独  相似文献   

9.
我国新闻界在报道肘政新闻时常有这样的情况:不论报纸、电视还是广播,都采用权威部门发的通稿。特别是电视新闻.许多记者只是吩咐摄影师拍好图像,接下来的任务就是等通稿。于是,声画“两张皮”成为电视时政报道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0.
吴国辉 《报刊之友》2008,(11):59-60
媒体的扩容、信息的高度透明,尤其是消息来源的趋窄(如新闻发言人制度、新闻发布会、新闻通稿等),使得新闻同题现象已无可回避而且不可避免。也正因为此,独特新闻显得愈加可贵。  相似文献   

11.
媒体的扩容、信息的高度透明,尤其是消息来源的趋窄(如新闻发言人制度、新闻发布会、新闻通稿等),使得新闻同题现象已无可回避而且不可避免。也正因为此,独特新闻显得愈加可贵。  相似文献   

12.
人们往往在认识上存在一个误区:地方报发国际新闻,基本上是选发新华社或者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通稿,只须“拿来”就是了。事实并不尽然,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仍有一个再把关问题。 举几个例子: 一、单纯追求报纸的“卖点”,片面理解新闻价值,在编辑方针上出了偏差。比如戴安娜因车祸丧生的报道,不少报纸长篇累胶地“炒作”,从死因之谜到其生前绯闻,从葬礼之盛到其身世生平,唯恐不详。甚至天天发国际版头条。飞机失事的报道也是如此。这样,不但牺牲了其他有价值甚至有重大价值的新闻,更主要的是没有把握好“量”,在趣味倾向上…  相似文献   

13.
近日,广州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活动安排和精简文件的意见》,其中规定,对市委书记、市长公务活动,由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发新闻通稿,文字稿一般不超过1000字,广州电视台全市新闻联播不超过2分钟;市委常委、副市长公务活动,由主办部门发新闻通稿,文字稿一般不超过500字,广州电视台全市新闻联播不超过1分钟。"  相似文献   

14.
马胜荣1973年3月分配到新华社国际部工作。他长期从事国际新闻的英文对外报道、中文对内报道和国际形势研究,近十多年参与了新华社国际部和新华社总社的国际新闻日常报道和一些重大和突发国际事件报道的组织领导工作。他组织和推动英文通稿的“滚动发稿”,促进对外发稿体制的改进,提高了英文通稿的质量。在海湾战争报道中首先普遍实施“滚动发稿”,后来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中东和平进程、波黑战争的报道中,坚持要求编辑部实施“滚动发稿”。1996年提出在亚太总分社进行海外分社实施“滚动发稿”的试点,并已取得经验,1998年计划逐…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各地的层层推行,新闻通稿发布渐成规矩。特别是在一些突发性事件所在地,滚动式的通稿发布似成惯例。这可视为社会信息公开透明的一种进步,也可看作“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的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16.
季耀华 《视听界》2009,(2):101-101
电视时政新闻因其重要性和敏感性,一般要按照严格审定岳的通稿来报道.语言风格往往比较书面化、文件化.给人千篇一律、套话较多的感觉。近年来,不少电视时政新闻开始采用贴近生活、贴近民众的语言来表达,语言风格日趋平民化,大大增强了报道的亲和力与感染力。  相似文献   

17.
新闻选择价值取向的比较 作为一种度量,新闻价值被用来评判新闻原事和新闻文本的意义。啦都市报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一方面.一条报道资源往往会引起都市报的群体关注,另一方面,在对重大新闻进行全程报道的媒体中,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中央级报刊媒体的报道通常是最具权威的.各地方报纸多是采用新华社通稿和整合相关媒体资源。在这种同源同质的情况下.如何通过对事实和材料的选择,以独特的新闻价值吸引读者,从而赢得市场是都市报获得竞争优势的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8.
今年1月5日,《中国青年报》二版发表本人采写的《洞庭大规模退田还湖》一文。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朱镕基总理竟注意到了这篇并不起眼的短文,当即批示:“关根同志:这篇文章写得好。朴实无华,思路清晰,散据说话,令人信服。”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丁关根同志批示:“请光春同志告新华社发通稿。送请周强同志阅。”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周强同志批示:“请中青报以总理批示为动力,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加大服务党政中心工作力度,为经济建设作出新的贡献。”随后,新华社发了通稿,《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及部分  相似文献   

19.
正新闻通稿,对于媒体人来说是个熟悉的词语,大凡有重要领导、重大活动或突发事件,总能见到"通稿"的身影。应该说新闻通稿的模式已被广泛接受,通稿所提供信息的权威性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信息的有效传播。所谓的"新闻通稿"是由信息发布者事先拟定好的对某一事件的报道,供新闻媒体在报道中使用。这种"通稿"通常是当地政府对于某件事情的信息通报、观点、态度以及自己采取的措施、做法等等。如果发布者仅仅是用"新闻通稿"进行信  相似文献   

20.
一朋友在高校宣传部门工作。为做好一年一度的毕业生双选会报道。除邀请诸多新闻媒体外,还根据领导要求搜集大量材料,准备好了洋洋洒洒的新闻通稿。当将通稿发给诸多记者时,不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