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有思想的个体.他们有自尊心,也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我们教师应当理解孩子的这种心理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关心和爱护,注重尊重孩子的人格。重视培养和保护他们的自尊心,给幼儿一个申辩的机会,那么,孩子就会形成活泼向上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相似文献   

2.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有思想的个体,他们有自尊心,渴望得到他人或集体的尊重。教师应当理解孩子的这种心理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关心和爱护,温暖他们幼小的心灵。  相似文献   

3.
每个小学生无论优与差,在他们的身上都有优点。作为一名教师,不要因其存在的缺点,就忽视了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教师应用自己发自内心的赞美去唤醒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对集体的热爱,对生活的信心。但是,批评也是不可缺少的,在学生的缺点面前不能违心地粉饰太平,而是要在爱护,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和自尊心的前提下指出他们的缺点,进行必要的批评教育,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赞美不等于放弃批评,批评不等于不赞美。  相似文献   

4.
一、扬其长、避其短、激发其自尊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应当像尊敬上帝一样尊敬孩子。”后进生也有较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也希望得到教师的尊重、信任和鼓励。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不能认为他一无是处,一棍子打死、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给予肯定、鼓励。  相似文献   

5.
捷尔任斯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才能教育好孩子。教育根植于爱,尤其是对待智障学生,更要倾注大量的爱。爱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待智障学生,不仅要关心他们的学习,还要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大到生病住院,小到嘘寒问暖,老师都要时刻把学生装在心里,用慈母般的爱去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呵护他们的自尊心。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成为智障学生的朋友。  相似文献   

6.
<正>每个人都需要尊重,作为学生尤其需要老师的尊重,我们千万不可忽视孩子的这一不亚于穿衣吃饭甚至比其还重要的需求。被尊重的孩子也会去尊重别人。我们要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保护他们的自尊心,鼓励他们的自信心,这是做好教育工作非常重要的问题。不尊重孩子,就谈不上教育,只有尊重孩子,才能教育孩子。作为教师,我们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孩子的情感、尊重孩子的爱好、尊重孩子的权利、尊重孩子的需求、尊重孩子的  相似文献   

7.
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就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和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  相似文献   

8.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小孩子是喜欢鼓励的。”尊重孩子、欣赏孩子,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年龄小,需要关心和爱护,而且更重要的是因为他们从出生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志和个性。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还很弱,他们常常把家长作为自我评价的重要依据。入园后,他们就把这种评价依据逐步转移到教师身上。因此,教师不仅要尊重幼儿的兴趣选择,还要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使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得到发展。这些观念虽然在我们教师头脑中扎了根,但是,把它转化为行为,落实到实践中去,还需要有爱心、…  相似文献   

9.
因为每个人都有强烈的自尊心,所以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与理解。学生也是人,也是有头有脑有思维的人,学生同样有尊严,并且由于他们还不能完全独立的现状,他们的自尊心更强,更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苏霍  相似文献   

10.
济南幼儿师范学校幼儿园王清香:尊重孩子,是教师应有的职业素养,是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的重要职业要求。能否尊重孩子,是衡量一个幼儿教师是否具有正确儿童观和教育观的重要标志。幼儿同成人一样具有独立的人格,同样需要得到应有的尊重。作为幼教工作者,只有关心、爱护孩子,尊重他们的人格,正确对待他们的合理要求和情感需要,用公平、公正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才能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从而成为素质教育的真正受益者。尊重孩子,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第一,正确对待幼儿的个体差异。幼儿之间的差异是普遍和…  相似文献   

11.
随着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推进,广大教育工作者日益意识到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劣根性,在教育教学实际工怍中,应该“关爱为本,友情至上,共同发展”。但要正视也需要纠正一些偏见:有的教师愿意尊重自己心目中的优秀生,而不大乐意尊重后进生,似平那些优秀生才有尊严与自尊心,应当得到爱护与尊重,而那些后进生则无自尊心可言,高兴时就尊重,不高兴时就不理睬,甚至可以任意伤害学生自尊心。这些都是由于对学生缺乏宽容与理解,缺乏耐心,缺乏尊重与爱护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和谐、有效的课堂教学环境,是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条件。为此我们思想品德教师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对他们要有积极的培育期望,帮助他们树立自尊心、自信心;要激发中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热情,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创造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成;要给中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平台,尊重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要积极挖掘中学生的学习潜质资源,通过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从而使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3.
一、尊重学生的人格 自尊心人皆有之,人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教师尊重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对学生有管理教育的权利,但在人格上与学生是平等的.对学生的教育,必须让他感受到教师的真诚,他才会心悦诚服地接受.与好学生相比,后进生的自尊心更强.  相似文献   

14.
学生的人格,是其主体精神的要素,鲜明个性的内核,能动发展的基础。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班主任对学生人格的塑造,不能靠简单的说教,也不能用空洞的大道理硬性灌输,而应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一、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尊心是人格最基本的要素之一,自尊心得到尊重、理解和认可,是人格得以正常发育的重要条件。反之,若自尊心受到损伤,则极容易使学生的人格受到扭曲。要培养学生健康的自尊心,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充分尊重学生做为一个“人”的神圣天性。学生既是教育活动的对象,更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作为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在其独特成长环境和生理、心理发展阶段所决定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特征。班主任不能搞师道尊严,不能搞唯我独尊,而要主动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即自觉地先做他们的朋友,再做他们的先生。以人为本,就是要发自内心地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处处为学生着想,这样才能掌有教育的主动权,富有成效地开展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师应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那么,新世纪的人民教师应当怎样尊重学生呢?一、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有教育家说过,人们赖以自立的永远是智慧、良心和尊严。可见,自尊心在人的成长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学生的自尊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能以训斥、谩骂、挖苦、讥讽、轻蔑的语言或简单粗暴有损自尊的方法去对待学生。著名教育家苏灵扬曾说过这样一件事:“我上初中时曾写过一…  相似文献   

16.
梅林 《贵州教育》2009,(12):13-14
自尊心,人皆有之,教有所长、成绩突出的骨干教师有自尊心,希望得到校长的肯定和尊重;那些稍有缺点、偶有过失的教师也同样有自尊心,更渴望得到校长的理解和尊重。作为校长,应充分考虑到教师的这种心理需要,不掺半点虚伪、真心诚意地尊重他们。因为热爱、尊重教师是校长的天职,也是良好管理素质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在体育教学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菊玲 《甘肃教育》2001,(10):45-45
今天的课堂强调宽容和谐是为了营造一个有益于孩子成长的良好环境。孩子是稚嫩的、天真的,他们的一些出格之言,越轨之举决不是为了恶意中伤他人,而更多的是出于孩子的好奇和单纯。教师应当以宽容之心去化解与学生的矛盾,感动他们的心灵。一、尊重学生首先学生是在教师的尊重中学会做人、学会自尊的。因此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树立师生间人格平等的教育观,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力争使每个学生的素质都可以持续发展提高。其次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应该是老师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针对不同的个性…  相似文献   

18.
新课改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体育教学是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的重要阵地,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他们,才能提高学生上好体育课的兴趣,才能调动学生在体育课堂的积极性,使他们各方面的素质得到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姜明伟 《教育》2010,(3):54-55
因为每个人都有强烈的自尊心,所以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与理解。学生也是人,也是有头有脑有思维的人,学生同样有尊严,并且由于他们还不能完全独立的现状,他们的自尊心更强,更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尊重”对于教育服务者而言,就是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相互促进的适宜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20.
宽容的力量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每一个学生都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们对自己的人格、知识和付出的劳动,都希望得到尊重,当这些希望达不到要求时就会影响他们的积极性,甚至破罐破摔,事事和你对着干。在许多情况下,教师宽容的态度、理解的语言和欣赏的微笑,远远比严肃的批评更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