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学是凭借文本的语言,着重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解读文本,发现文本的秘妙;要把握文本的重点,让学生品味文本的语言。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语文课堂中"得意""得言""得法",他们的语文素养才能得到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2.
正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的立足点在于构建一个师生互动合作交流的平台,当师生通过这个平台进行交往互动而实现有效探究时,语文教学将会达到以文本解读为基础、以问题探究为向导、以提高能力为抓手的教学目标。在这样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能够深入研读文本,引领学生品味语言文字,开拓学生的思维,提升语文素养。笔者认为,在高效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3.
何宁 《天津教育》2011,(8):52-54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这个难点表现在,语言阅读的无障碍化和阅读者自身经验的潜在干扰常常使被阅读文本处在信息无可解读的状态,而教师在没有深入研读文本的情况下,只能照搬"教参",人云亦云,把原本可以多样化、丰富化的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4.
陆文海 《广西教育》2014,(9):94+98-94,98
语言学习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品味语言是解读文本的前提,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关键句进行推敲、揣摩、品味,是领会作者情感、体会人物品质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有效路径。下面笔者结合实际教学,谈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5.
解读文本是语文阅读教学赖以存在的前提,如何解读文本,一直是让语文教师举棋不定的难题。这里所说的文本。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人类用以表情达意的形式。既然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那么就要从研读语言入手,感悟文本整体所赋予的内涵。作品是作者人格的象征,解读文本不应该不解读作者。当作者创作文本并把它发展成公共资源以后,每个读者都有权利自主地解读文本,并在此过程自觉地去伪存真、扬善惩恶、甄美别丑,完成对作品的再创造。基于上述思考,尝试着将文本的解读分为三个层面.即文本解读的语言层面、作者层面和作品层面。  相似文献   

6.
阅读教学活动过程是一种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过程。教师应侧重引导学生朗读文本、品味语言、运用语言,通过阅读对话的交流与分享活动,以浓厚而富有阅读色彩的语境里,解读文本语言内涵,迁移文本语言表达形式,提升学生语用能力。文章剖析如何圆融阅读策略,深化学生进行文本研读,建构和完善学生的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7.
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对文体语言浅尝辙止,浮光掠影式的阅读弊端,如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关键在于必须切实重视文本解读.本文就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深入文本语言内部,汲取文本语言的养成方面进行阐述,以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解读文本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就是以教师解读为基础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解读文本、语言实践,从而提高语文素养的过程。从这一角度来说,“解读”可以成为阅读教学的全部。可以这样说.教师解读文本有多深刻,语文课堂就有多精彩!  相似文献   

9.
时下,很多教师在文本解读过程中思路狭窄、着眼宽泛,往往把注意力只放在文本中众所皆知的内容上,课堂教学反复强调文章的主题、写作特色,忽视了具体文本内容的把握、语言的品味、文章细节的研读和探究,最终导致语文教学效率的长期低下。要改变这一现状,语文教师要在文本解读上下工夫、花力气,要善于从细微处人手,向文本、向细节、向解读要效益。  相似文献   

10.
语文实践活动在目前的阅读教学中是缺失的、虚假的、低效的,但对语文课堂又是极其重要的。可以在导入、整体感知、朗读、品味语言、提问、概括等教学细节中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实践活动与语文课堂的人文性、训练、真语文等概念并不矛盾,反而彼此依存。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中,准确深入的文本解读能够为阅读教学增添厚重的内涵以及独到的设计,但是当下的语文课堂中,文本解读误区重重,严重制约了阅读教学效益的提升。因此,本文提出尊重文本内涵、跳出文本束缚、回归文本本位的轮回历程,从而有效走出文本解读的误区。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是一种可以让学生深入文本中去品味和拓宽阅读深度与范围的教学方法。对阅读本身是一种优化,对语文教学是一种教学辅助。在实践教学,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通过细读的方法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拓宽知识范围,增强对文本的分析与归纳能力。阅读中的文本细读,是语文阅读学习中的一种技能,同时也是构建阅读教学的重要教学方法。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不仅要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同时,还要让学生在文本细读中去认真感受文本所赋予的语言魅力。细读能挖掘文本中所蕴含的内在价值,让学生在阅读和理解过程中加深对文本的解读深度,提高学生自主分析与归纳能力。让学生在文本细读中,以学习和欣赏的心态去对文章进行阅读,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  相似文献   

13.
仔细研究这几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不难发现,语文考试评价的人文性有被泛化的倾向,甚至有被政治化的倾向,这种倾向已经波及了我们的语文课堂。师生的精力不再聚焦文本语言的揣摩、品味、赏析,教学任由学生天马行空、自由发挥,学生集体智慧和思维游离于语文性之外,浅层次重复的现象已经司空见惯。  相似文献   

14.
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应当指向语文的实践性、情境性与审美性。研究发现,当前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还存在交际目的解读缺位、情境语境分析缺失、评价审美释解不足等问题。语篇学视域下初中语文文本解读以至于阅读教学的深度变革,应当锚定文本交际性,提升解读能力;审思文本语境,指向深度学习;强化文本评鉴,提高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5.
文本细读能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有助于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小学语文教师深入研究文本细读的应用策略,把握不同文体的特征,探寻细读切入点,可以助力学生亲近文本,品味语言,进而理解所读内容,提升阅读理解水平。文章主要分析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文本细读的重要性,并结合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案例,从多个角度入手,深入研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文本细读的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过程就是工具性、人文性统一的过程,如果在教学中过分强调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容易导致语文教育人文精神的缺失,教师上得累,学生听得无味。语文课需要润物细无声的熏陶,通过教师对文本的准确解读,让文本充满灵动,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诗情画意,从而培养舒展、自由的人,使学生的生命经过文字的润泽而更芳香和厚重。  相似文献   

17.
<正>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并不需面面俱到,而应注意语言文字、学生主体认知行为、教学状态中的模糊性特点,巧用模糊性、朦胧性语言,引导学生感受文本情感美、意境美,享受语文审美乐趣,实现个性化解读,提高学生鉴赏力。一、研读语言文字,认识文本模糊性阅读需由语言文字入手,通过品读语言文字,可体悟文本传递的思想情感,发掘文本蕴含的审美趣味。可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若要提升学生阅读与理解能力,则需注意语言文字的研  相似文献   

18.
<正>语文阅读教学的本位是对语言的玩味与感悟,以及对语言背后价值取向的感知和人文精神的悦纳。教师独立地走进文本、品味语言,是教学富有成效的前提;教师善于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品味语言,则是阅读教学成功的关键。走进文本、品味语言的常用方法,包括语境解读法、涵泳体察法、比较赏读法等。所谓"语境解读法",即回归文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堂中,"品味语言"这一学习活动一直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但当前语文课堂中品味语言的现状不容乐观。学生品味能力缺乏、课堂参与缺席、对文章的整体关联缺失,使得品味语言的效度不高。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处理不当。针对品味语言学习活动的现状及成因分析,提出了改进策略,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力求品味角度多元化,增强课堂语文味;品味活动多样化,提高学习兴趣度;品味视野多维化,提升素养整体性,以期提高学生"品味式"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20.
黄可椿 《成才之路》2021,(11):48-49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语用训练,显得尤为重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深入解读文本,善于从文本中挖掘语用训练点,引导学生在理解品味语言中习得语言,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