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中国的先进分子,曾历经艰难,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探索中国的发展道路。从鸦片战争开始,许许多多的先进的中国人带领人民为摆脱外国列强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投身到前仆后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之中。林则徐便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我们的民主革命……从林则徐算起,一直革了一百多年。”①林则徐伴随着资产  相似文献   

2.
香港在清末内地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有着独特的地位与作用.具体表现在:1.香港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发源地;2.孙中山等在香港创建了最早的几个民主革命团体;3.香港是传播民主革命思想的重要阵地;4.香港是清末武装反清起义的后方基地;5.港英政府出于其殖民统治和在华侵略权益的需要,对清末内地革命也采取灵活的态度和策略.  相似文献   

3.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领导革命的是中国资产阶级的政党同盟会及其领袖孙中山。  相似文献   

4.
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资本主义具有开放、扩张的本性,一部资本主义的发展史也就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血泪史,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将从以下几个阶段来论述。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现代史部分主题 1 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及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编者 /窦风雷主题内容认知  从某种角度看 ,一部中国近代史 ,也就是中国落后挨打的屈辱史。造成这种屈辱局面的原因 ,一方面是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另一方面是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 ,是资本主义国家开拓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强侵华方式与特点的变化 ,是与整个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与矛盾息息相关的。西方列强的侵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既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 ,同时客观上刺激了…  相似文献   

6.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的历史。它以1919年的五四运动为界,分为前后两大时期:前期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后期则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近代前期大约八十年的历史集中表现为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以各种手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什么必须由无产阶级来领导,在这个问题上,一些高三文科学生感到不理解,其实这个问题不难理解。 我们知道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从1840年开始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才结束的。在这个阶段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即中华民族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因此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反封建和反侵略,建立一个独立富强自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革命的力量是人民大众(即无产阶级、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封建剥削仍占…  相似文献   

8.
西方资本主义列强打开中国大门后,依靠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逐渐控制了中国海关的种种大权,作为侵略中国的工具。随着列强侵略的不断加深,它们利用已掌管中国海关的权力,又将其侵略势力渗透到中国常关之中,并逐步控制了主要的中国常关管理权,从而使中国近代常关制度半殖民化。对此,本文试作一粗略探讨。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初的中国和俄国都经历了一次伟大的革命,而革命后建立的两个政府却迟迟没有建交。其原因一是两国革命的性质不同,一个是社会主义革命,被资本主义国家孤立,一个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投入资本主义国家的怀抱;二是中国由于协约国成员的身份,只得追从西方列强;三是北洋政府在外交上一反忍辱退让的常态,对苏态度强硬;还有如西方列强对中苏关系的严重干涉以及苏俄对中国革命的支持等。尽管1924年中苏签订条约建立了外交关系,然而由于北洋政府对西方列强的依附,最后还是被英美日拉入了反苏俄同盟。  相似文献   

10.
“门户开放”政策(1899~1949年),是美国为分享侵略权益,争夺中国市场而提出的侵华政策. 19世纪末,美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美国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向海外扩张,中国潜在的市场令他们垂涎欲滴.但在西方列强和日本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之际,美国正忙于同西班牙争夺古巴和菲律宾,一时无力兼顾对中国的争夺.打败西班牙、占领菲律宾后,美国立即把其注意力转向中国,此时中国几乎被其他列强瓜分殆尽.美国军事力量相对薄弱,也无力同欧洲列强争夺中国.在这种形势下,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向其他列强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相似文献   

11.
1905──1911年伊朗资产阶级革命和1911年中国辛亥革命,都是二十世纪初“亚洲的觉醒”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在世界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与伊朗革命相比较,辛亥革命是“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①,产生的影响更为巨大。本文从与辛亥革命比较来分析伊朗1905—1911年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其经验教训。中伊两国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但近代又先后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西方列强变中伊两国为半殖民地的过程中,两国人民最主要最凶恶的敌人是英俄。英国是最早侵略中国的西方国家。1840年发动可耻的鸦片战争,用炮舰…  相似文献   

12.
在六十年前,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掀起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改良主义运动——戊戌变法运动。这些改良主义者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清朝政府专制,也反对洋务派官僚的“官办”工业。他们要求发展“商办”工商业,成立议会,改变封建专制政体,使中国成为一个能够抵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富强的国家。在明显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政治纲领未出现以前,改良派的这些主张应该说是最进步的,是有利于当时中国工商业的发展的。戊戌变法运动虽然由于改良派的软弱而失败,但这个运动却给中国开辟了新的局面,戊戌变法运动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进步运动。  相似文献   

13.
经济侵略是近代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要内容之一,列强对化经济侵略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早期的曲折性;二是地域上的扩张性;三是经济侵略与政治、军事侵略密切相性:先是依靠政治、军事侵略获取经济利益,后来利用经济侵略获取的经济利益又为政治、军事侵略打下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4.
“拒俄运动”是“辛亥革命前的留学生运动”和国内知识分子运动中的一个重要事件。研究“拒俄运动”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历史作用,可以使我们看出帝国主义特别是老沙皇的侵略怎样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抗,又怎样把广大知识分子直接推上了革命道路,从而促进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刘波 《考试》2010,(2):35-36
一、西方列强对亚洲的侵略 1.新航路开辟后,主要是葡萄牙在亚洲进行侵略。葡萄牙利用欺骗手段占据澳门,荷兰占据台湾,沙俄侵略中国东北。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有着必然性和艰巨性的特点:从世界潮流看,中国要摆脱落后挨打的局面,必须由古代社会转向近代社会;从历史传统看,几千年根深蒂固的封建制度一时不易被彻底改造和摆脱;此外,外来侵略势力的渗透、干涉和勾结更加剧了革命的难度。所以民族革命(独立)和民主革命(近代化)互为表里,民主革命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中心任务,也是中国经济真正近代化的前提。1840年以来,随着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形成,社会旧有阶层(地主、农民)和新兴生产力代表(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都作了近代化的尝试。从革命角度讲,主要有: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资产阶级民主派进行的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斗争、无产阶级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斗争。这些革命先后打击和推翻了清王朝、北洋军阀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宣告了民主革命任务的初步完成。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中国遭到过列强的侵略,美国与其它列强相比更注重精神文化方面的侵略,主要方式有在华传教、办学校、办医院、吸引留学生等。  相似文献   

18.
(一)认清中国革命的反帝性质,认清美帝国主义的暴行。一九二八年,斯大林同志在论述中国革命底性质时,指出中国革命和俄国一九○五年的革命,除有其相同点外,“还有它自己固有的特点”。其中第一个特点就是:“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同时也是民族解放革命,其刀锋是对准着外国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这一特点,是由中国的社会性质所规定的。自一八四○年鸦片战争,特别是一八九四年中日战争以後,中国形成为一个帝国主义共同侵略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的侵略呈现着两种形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有着必然性和艰巨性的特点:从世界潮流看,中国要摆脱落后挨打的局面.必须由古代社会转向近代社会;从历史传统看,几千年根深蒂固的封建制度一时不易被彻底改造和摆脱;此外,外来侵略势力的渗透、干涉和勾结更加剧了革命的难度。所以民族革命(独立)和民主革命(近代化)互为表里,民主革命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中心任务,也是中国经济真正近代化的前提。1840年以来,随着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形成,社会旧有阶层(地主、农民)和新兴生产力代表(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都作了近代化的尝试。从革命角度讲,主要有: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资产阶级民主派进行的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斗争、无产阶级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斗争。这些革命先后打击和推翻了清王朝、北洋军阀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宣告了民主革命任务的初步完成。  相似文献   

20.
从制度文明的角度解读中国近代历史,更能看清现代政治潮流中的中国近代历史脉络,呈现中国近代逐渐走向现代政治文明的历史主题。郭富斌老师原研究课程标准“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专题学习重点的基础上,在保持岳麓版必修Ⅰ第四单元“内忧外惠与中华民族的奋起”框架的基础上,将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社会如何在面方冲击下一步步走出中世纪、走向近代社会的艰难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