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幼儿的关键经验、兴趣需要为主要依据,通过创设丰富多元的艺术环境,提供开放的材料空间和多元的材料支持,营造宽松的创作氛围,鼓励并支持幼儿富于个性的创意表现等策略,为幼儿的审美感受与创意表达提供持续的体验平台,能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热情,发挥幼儿的创造潜能,使幼儿在自主、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参与艺术活动的乐趣。  相似文献   

2.
卢素凡 《学周刊C版》2014,(10):196-197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用心灵去感受和表现美,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和创造美。趣味画作为幼儿园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了幼儿在美术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表现。教师应以趣为出发点,激发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挖掘幼儿的创造性美术能力。  相似文献   

3.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用心灵去感受和表现美,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和创造美。趣味画作为幼儿园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了幼儿在美术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表现。教师应以趣为出发点,激发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挖掘幼儿的创造性美术能力。  相似文献   

4.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主旨应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就如何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笔者在美术活动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5.
车晓琳 《考试周刊》2008,(11):227-228
艺术来源于生活,孩子的想象力是无穷无尽的,他们从小就对身边的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探索其中的奥秘,《纲要》中指出幼儿期的艺术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对艺术的兴趣,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启发他们用各种艺术的手段表达自己的情感,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乐趣为目标.因此,在美术活动中,要为幼儿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收集生活中的天然材料,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从而更进一步激发幼儿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他们的美术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6.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幼儿的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通过学习和探索,我们广大幼儿教师对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在幼儿园的美术活动中越来越注重孩子的感受、体验和情趣,越来越注重生活化、人文化;幼儿园的美术活动内容和形式更是丰富多彩,不再是照葫…  相似文献   

7.
新《纲要》艺术领域的目标为“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鼓励幼儿创造性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作为幼儿审美艺术教育的重要学科——美术活动,它具有形象性、情感性、表现性和创造性等特点,乐意为幼儿所接受。它能表达思想、陶冶情操、丰富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是幼儿表达的第二语言。孩子们善于用画笔描绘生活的五光十  相似文献   

8.
美术教育是面向全体幼儿的艺术素养的基本教育,是通过感受美、体验美到表现美、创造美的操作活动。本文对幼儿美术教学方法做了一些探索与思考。要提高幼儿美术教学效果,应该提高幼儿绘画兴趣,让幼儿掌握一些绘画技能,激发孩子们的创造能力,正确处理“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幼儿的艺术活动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相似文献   

10.
<正>幼儿创意印画是以幼儿的生活和美术活动经验为基础,整合多种美术表达形式,让幼儿能够新颖、独特地创造艺术形象的活动。开展创意印画活动,可以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艺术活动兴趣,更好地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使幼儿在创造美、表现美的过程中获得美的情感体验和成功感,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根据大班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特点,依托整合性的艺术教育模式,尝试在生活中选取幼儿们所熟悉的多种自然材料,融多元化与趣味化于一体,从材料的创意、内容的创意、组织形式的创意等角度出发,通过感受、  相似文献   

11.
培养审美能力是幼儿艺术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幼儿园指导纲要》强调,要在艺术活动中,让每个幼儿都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从而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相似文献   

12.
邹芳芳 《考试周刊》2013,(14):192-192
幼儿期的美术活动以培养孩子对艺术的兴趣,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启发他们用各种艺术的手段表达自己的情感,感受表现美、创造美的乐趣为目标。幼儿通过美术活动可以有效地表现他们对周围生活的感受和认识,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冯淑兰 《广东教育》2007,(12):80-80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地出:"艺术是实施美术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美术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通过美术教学活动,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作的快乐;积极支持和鼓励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从而培养和发展幼儿的创新思维.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做好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黄冠珠 《考试周刊》2014,(35):188-188
<正>如何让幼儿创意美术活动焕发新的生命力和新的魅力呢?我在实践和摸索中感悟到:区别于传统的幼儿美术活动,幼儿创意美术活动的目的并不强调让幼儿机械地习得某种美术技能,而是把重点放在"创意点的来源"上,即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为幼儿提供全方位的支持,鼓励幼儿充分发挥想象、联想、幻想,大胆运用各种材料和美术表现形式创造和表现新的、美的艺术形象,在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过程中获得美的情感体验和成功感。也就是说幼儿创意美术活动重点关注的是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过程及通过活动提高幼儿在自我探索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纲要》指出:幼儿园应利用本土资源,因地制宜地选择贴近幼儿生活,让其感兴趣的事物和内容,培养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于是,我园在《纲要》精神的引领下,于不同年段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实际情况,确定了我们中班年段的美术课题为《回归生活的美术实践》,意在引导幼儿通过对美术的探索,萌发幼儿对美的体验和感受,培养幼儿获得美感的同时激发其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6.
结合幼儿教育纲要得知,幼儿园需为幼儿创设多样化的艺术教育活动,以此激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对此,幼儿教师需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心理需求,带领幼儿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教育活动,并以此为基础,鼓励幼儿发挥个人想象力,尽情表现美、创造美。下文围绕创设艺术环境、开展多元互动、融合实际生活等方面,阐述了幼儿主题式艺术教学活动的开展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幼儿的美术活动是孩子们心灵的抒发,是孩子们借以表达思想的一种语言方式,幼儿教师要把美术知识与技巧巧妙地隐藏、转化,让孩子在"无声" "无痕"的"玩"美游戏中寻找感觉、表现自我、体验成功. 一、搜集多元媒材,在把玩中寻找感觉 在美术的范畴里,媒材是表达者完成艺术创想与表现内容不可或缺的载体,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一个生动而缤纷的材料世界. 1.蔬菜水果总动员. 生活中一个个造型独特的蔬菜瓜果"擦亮"了孩子们思维的火花,激发了他们创造美、表现美的兴趣和欲望.在《蔬菜水果玩起来》的区角游戏中,孩子们在随意的拼拼凑凑、插插叠叠中掌握了造型活动的要领,即利用蔬菜水果原有的外形特点再加以分割、组合,然后美化造型.  相似文献   

18.
徐兰 《考试周刊》2012,(55):185-186
孩子进行美术创作不仅是表现他们的所知.更是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融入其中。美术活动应成为孩子表达所知、所想、所感的天地。而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做适时、适当的指导。生活化情境教学是教师在指导幼儿美术教学时常用的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19.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相似文献   

20.
<正>幼儿时期开展美术活动能够帮助幼儿提升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活动后的评价对幼儿理解审美、发散思维、激发想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教师对幼儿作品肯定、认同的评价,会帮助他们逐渐消除"不敢画""画不像""画不好"的胆怯心理,通过教师积极的评价还能促进幼儿在尝试中满足好奇、释放情绪、张扬个性。此外,美术活动评价还应在考虑幼儿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规律、技能的基础上,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调动多种感官体验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