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人教版第十册《种子的萌发》一课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知道种子萌发的过程和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试验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体会到自然变化是需要一定条件的,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教材中观察种子萌发过程的实验是这样设计的:把用水浸泡过的成熟的种子放在盘子里的湿布上,在种子上盖几层湿布,把盘子放在温暖的地方,每天往湿布上洒些水使布保持湿润。每天观察种子的变化,用简单文字和图画记录种子萌发的  相似文献   

2.
《种子里面有什么》一课中,要求学生能够做种子萌发的实验,并且在课后的拓展活动里,要求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对种子发芽的条件做进一步的研究。 学生正在兴致勃勃地观察和解剖着已用水浸泡过的大豆、黄豆等各类种子。在放大镜下,种子的内部结构均被孩子们一一发现。忽然,有个小男孩站起来说:“老师,  相似文献   

3.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自然教材第十册第14课《种子的萌发》,课本中证明种子萌发是否需要空气,设计的对比实验是将两粒种子用细线分别固定在两根筷子上,将筷子插入两只烧杯中,给烧杯加水,让一只烧杯中种子全部浸入水中,另一只烧杯中种子一部分(一半)浸入水中。笔者教学后发现,这个对比实验设计缺乏科学性。  相似文献   

4.
《种子的萌发》是小学《自然》第十册第14课的教学内容。学习本课的目的,一方面使学生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掌握种子萌发的过程;另一方面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在课堂上能创设出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使“教”与“学”的双边关系更加合谐,作为自然教师来说,选择何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是至关重要的。近年来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介入,更为自然课堂教学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种子的萌发》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就是我在自然教学上的一次尝试。现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实践…  相似文献   

5.
余涛  赵永爽 《科学课》2008,(11):40-43
第21课:《农作物与化肥》教材第一部分提出问题:在农田里施用化肥,对农作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教材第二部分以尿素为例,引导学生研究化肥对玉米苗生长的影响。教材第三部分是学生根据小组制定的实验方案动手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教材的第四部分是对观察的记录进行整理。教材的第五部分是调查当地化肥的施用情况。  相似文献   

6.
北柴胡种子萌发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温度、试剂等条件对北柴胡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 通过不同时间、不同温度的水浸泡北柴胡种子及经1%KMnO4处理的种子进行对照.并利用石蜡切片法对北柴胡种子的内部结构进行观察.计算发芽率.结果 1%KMnO4处理后的种子的发芽率远高于20℃、40℃、60℃温水中浸泡后的种子发芽率.结论 北柴胡种子的胚处于较晚的发育阶段.通过1%KMnO4室温下浸泡24h后的种子子叶长度最长,所占胚乳的面积百分比最大.同时.萌发试验也表明,1%KMnO4处理后的种子其发芽率远高于其他方法.从而推测1%KMnO4可以促进北柴胡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7.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出版的七年级《生物学》(上)教材中,要求学生对"种子在哪种环境条件下才能萌发"进行探究,教材对此实验的设置是取30颗左右的种子(如草子、绿豆、大豆等)分别置于四个条件不同的瓶子中,详见下表.  相似文献   

8.
《种子的萌发》的探究过程,两个班级我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教学。第一种方法是:按人教版《自然》课本的安排思路,从“提出问题——猜想与预测——设计实验方案——做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顺序进行教学。步骤是:1.提出“种子的萌发需要什么条件”的问题;2.推测种子萌发必备的条件——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3.设计验证实验方案,4.课后进行实验验证,5.一周后汇报验证结果。第二种方法是:应用《科学》课标新理念,“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以“种子的萌发”为探究内容,先让学生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从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推想与预…  相似文献   

9.
<正>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来自粤教科技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2单元"桥梁"的第2课《平直的梁桥》。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和学生实际,教师将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和创新编排,课题改为"梁桥的秘密",第一部分为探究提高桥面承重的方法,第二部分为设计制作梁桥模型,第三部分为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延伸。本课的重点是通过研究影响梁桥桥面承重的因素,设计和制作  相似文献   

10.
一、教材分析: 教学思路: 《观察鱼》是苏教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观察小动物》单元的第3课。这课可以分成两个明显的部分:观察鱼和研究鱼。第一部分观察鱼的特征,第二部分研究关于鱼的问题。 观察鱼这部分教学的着眼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又安排了画鱼和寻找两条鱼的不  相似文献   

11.
一、挖掘文本——出新资源1.活用教材资源。首先,教材上的知识是静态的,它只是为知识的传递提供了可能,我们要"基于"教材,又"再生"教材,善于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将教材中静态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能主动参与的活动。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组第6课《爬山虎的脚》,可组织学生观察爬山虎,实地考察爬山虎  相似文献   

12.
《种子的萌发》选自于小学自然教材鄂教版第十册,其内容取之于《科学课程标准》中生命世界的共同特征——植物生长所需的条件。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亲身经历典型的科学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产生问题——猜测——设计方案——科学探究——讨论与交流),充分认识种子萌发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李洁 《生物学教学》2005,30(10):38-39
“种子的结构”一课是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的开篇。学生透彻认知种子的结构以及萌发时种子形态结构变化,可以为以后学习“种子的营养成分”、“种子萌发的条件”打好基础,有利于学生动态地理解绿色植物的生活历程。教材设计了两个观察性实验活动。怎样让活动更有效地进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时不断地分析思考?怎样在观察性实验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探究学习?怎样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更好地掌握基本概念,使探究性活动促进生物学基本知识的学习?对此我做了一些尝试,与学生共同完成这一课的学习。1教…  相似文献   

14.
教材分析 《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涉及的是植物的营养繁殖,主要教学内容有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认识不用种子植物也能繁殖,帮助学生了解几种营养繁殖的类型;第二部分,指导学生选一种培植方式对植物进行营养繁殖。  相似文献   

15.
《科学课》2008,(6)
教材分析本课是《植物的一生》单元的起始课。学生的研究兴趣是否浓郁、种子的萌发是否顺利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地开展后面的研究活动。因此,本课也是这一单元的重点课。本课包括"收集并认识种子的  相似文献   

16.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 ,《生物》第一册 (上 )“种子萌发的条件”的实验 ,教材把它作为演示实验 ,而此实验的材料用具 (或替代物品 )很容易找到 ,实验所需时间又较长 ;另外 ,为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笔者将这个实验改为学生“动动手”内容。几天以后 ,不少学生反映 ,室温条件下 ,浸在水中的那粒种子也萌发了 ,果真如此吗 ?为此笔者做了几个对照实验 ,结果发现确有胚胀破种皮的现象 ,这是怎么回事呢 ?大家知道 ,贮藏的种子含水量较少 ,浸在水中一段时间后 ,由于种子中含有纤维素、淀…  相似文献   

17.
冉永胜 《成才之路》2009,(7):I0006-I0007
现行新世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版生物学,第五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二节“呼吸作用”中。第一部分内容“观察植物的呼吸现象”,教材中安排了三个演示实验:“种子萌发时吸收氧气”、“种子萌发时释放二氧化碳”、“种子萌发时释放能量”。  相似文献   

18.
<正>《英语课程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关于"教材编写建议"的说明中指出:"教材应尽可能灵活多样,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同时,教材还应融入先进的英语学习和教学的理念和方法。"但仍有部分英语教师对教材的理解运用较为传统,例如,在认识和行动上表现为"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对统一的教材如何适应不同学校、不同学生而进行二次开发的意识不强,成为教材的奴隶;对教材的认识只局限于教科书,使教学内容拘泥于课本知识,无法满足不同  相似文献   

19.
李延忠 《生物学教学》2005,30(10):38-39
“种子的结构”一课是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的开篇。学生透彻认知种子的结构以及萌发时种子形态结构变化,可以为以后学习“种子的营养成分”、“种子萌发的条件”打好基础,有利于学生动态地理解绿色植物的生活历程。教材设计了两个观察性实验活动。怎样让活动更有效地进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时不断地分析思考?怎样在观察性实验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探究学习?怎样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更好地掌握基本概念,使探究性活动促进生物学基本知识的学习?对此我做了一些尝试,与学生共同完成这一课的学习。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内容PEP《小学英语》第三册第五单元What would you like?A部分第二课时Let’s talk&Group Work二、教材分析及教学目标学生已掌握部分"三会"食物类单词和两个句型"Do you like…?""I like…",也在三年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