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梁任敏  蒙昱竹  赵庆 《科研管理》2020,41(12):70-81
哲学上对事物成败的因果论断多有探讨,认为内因与外因是决定事物成败的决定要素,而其中内因起主导作用。但关于内外因关系决定论在经济学的应用少有研究,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可见,创新的重要性,为此,本文拟分析在中国的创新技术进步中,究竟是技术进步的“内求”方式还是“外求”方式带来了中国的技术进步。本文认为,“内求”式技术进步指通过自我技术创新与自我创新环境的培育带来本国技术进步,而“外求”式技术进步指通过对他国技术的模仿、借鉴与引进,带来本国技术进步。在对文献进行综述并定义技术进步的内外求方式的基础上,本文发现,现有文献虽然研究了技术进步的“内求”或“外求”的其中一种方式,但少有研究把内外求技术进步的方式纳入一个模型展开分析的。虽然强调了资源配置在技术进步中的作用,但缺乏把“内外求”要素纳入一个模型并同时考虑资源配置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即缺乏把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方式纳入一个模型,并细化其内涵与影响的研究。本文拟进行阐释,首先把技术进步的内求方式和外求方式予以细化并量化定义,分别用研发资本存量、人力资本存量衡量内求方式,并用IFDI研发资本存量、OFDI研发资本存量、国际贸易研发资本存量衡量外求方式。把市场机制的供给侧结构性调整、需求侧结构性调整,政府调控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作为主要的资源配置方式纳入模型进行研究。利用2008年-2015年中国各省份的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并采用逐渐加入变量的回归方法,首先探讨全样本的情况,为分析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影响,适时的加入了市场需求、市场供给、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内外求”技术进步要素的交乘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情况。研究发现,无论是依托中国自主创新的“内求”方式还是依托对外国先进技术学习模仿的“外求”方式,都能够有效的带来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进步,但“内求”方式起主导作用。供给侧结构性调整、需求侧结构性调整等市场机制要素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政府调控要素能够扭曲“内求”与“外求”技术进步要素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且这种扭曲效果在中国的东中西部地区的影响具有地区差异,受时间效应及省份地区效应的影响。在新时代为推进技术创新,一方面要发挥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提高自我技术研究能力与加强自我创新环境的培养,在“内外求”要素中,重视二者的前提下,重点强调“内求”式技术进步能力的培养,同时不松懈地向他国学习已有的创新经验。  相似文献   

2.
郑月龙  杨柏  王琳 《科研管理》2019,40(5):164-174
通过共性技术研发过程及研发失灵根源的剖析,指出属性根源和规制根源是共性技术研发失灵的两大根源;据此,运用演化博弈论分析了共性技术研发行为演化动态,研究发现共性技术研发失灵是企业基于共性技术收益权衡的研发行为动态演化结果,市场机制下由于共性技术属性及企业逐利行为极易导致研发失灵;政府支持利于缓解研发失灵,相对补贴而言,知识技术支持缓解研发失灵更有效;据此,从产生原因视角分析了共性技术研发可能出现风险规避、知识外溢和投资替代的“供给失灵”及后续商业开发难、市场不良预期和投资替代“扩散失灵”,若政府支持力度不够或方式不当还可能出现“政府支持失灵”。最后,从政府支持角提出缓解研发多重失灵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孟溦  宋娇娇 《科研管理》2019,40(8):20-31
作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举措之一,新型研发机构在推动地区创新要素的集聚、开放与互融,打开从“科学”到“技术”再到“产品”的通道,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和服务链协同发展,支撑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被寄予厚望。目前,政府科技经费投入与相关政策支持是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发展的重要科技资源来源。在当今社会各界日趋关注公共财政配置绩效的情境下,为保障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目标实现,最大化财政资金的投资绩效,有关省市相继出台了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与评估管理相关文件。然而,作为“四不像”的科研机构,新型研发机构“如何评”依旧面临诸多困境与挑战,主要表现为价值困境、多元主体困境、个性与共性兼具困境以及体制机制困境。本文基于新型研发机构组织特点,从资源依赖和社会影响力双重视角,建构了新型研发机构从资源投入到社会影响力产生全过程的绩效分析框架,并以上海微工院为例,针对其不同阶段关键绩效特征建构关键绩效指标与评估重点。其中,建设期重点考核政府资源投入、制度建设与资源集聚能力;运营成长期,关注资源集聚能力、技术研发能力、服务能力和产业化能力,并对新型研发机构近期社会影响力进行评估;运营成熟期,重点评估新型研发机构的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孙刚 《科学学研究》2018,36(2):249-263
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简称:“科技认定”)视为特定的政企创新联盟和科技资源分配机制,本文利用上市公司年度专利申请量反映其创新绩效,重点分析了在不同政府治理和公司治理环境下获得“科技认定”资质对上市公司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与国有企业相比,获得“科技认定”资质后,民营企业创新绩效显著提高;且随着预期政府代理成本或公司代理成本的减少,“科技认定”政策的创新治理功能得到进一步的增强,改善外部政府治理和内部公司治理质量将显著优化“科技认定”政策的创新治理环境。总体上,较之“政治资源诅咒”效应,“科技认定”政策的创新“扶持之手”效应占主导。本研究指出,发挥“科技认定”政策的创新治理功能依赖社会创新资源优化配置和企业内部创新资本有效利用。本文协调了产业政策与企业创新研究提供的不一致的经验证据,对厘清政府在构建普惠性创新治理环境体系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函数,推导出技术进步核算方程--技术进步为投入要素边际产出增长的加权平均,并对中国省级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如下几点结论:(1)中国技术进步保持高速增长,劳动力技术进步为主要推动力,但 “人口效率红利效应”正在逐步消失,资本技术进步缓慢。(2)1999年前,劳动力技术进步差距为东中部、东西部技术进步差距的主要原因,1999年后资本技术进步差距为主要原因。改革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劳动力效率,但在提高资本效率方面效果不佳。随着“人口效率红利效应”的逐步消失,如何长久而有效地促进资本技术进步,应是中国今后改革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1-2014年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海外并购数据,利用PSM方法研究了跨国并购对母公司研发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上来看,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国家的跨国并购显著提升了其研发水平;相比较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对资本要素和研发创新技术具有较强的敏感性,跨国并购对其研发创新的影响更明显;相比较于东部地区,由于中西部地区企业创新能力较低且多以要素密集型为主,跨国并购对中西部地区跨国企业研发创新的影响较弱。此外,在考虑目标企业所在国家(地区)的地理分布和创新能力因素时发现,跨国并购对母公司研发创新的提升效用随着目标企业所在国家创新能力的减弱而下降。最后,本文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刘艳 《科研管理》2010,31(1):134-146
摘要:本文以社会关系网络结构的视角,构建了高校社会资本对组织创新、教学与科研绩效产生影响的概念模型,并以我国69家高校作为调研对象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检验了涵盖高校内外部社会网络的高校社会资本三维度的测量模型是可行有效的;证实了组织创新在高校社会资本影响教学与科研绩效过程中的中介作用;解析了内、外部社会资本的结构维、关系维、认知维对教学与科研绩效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方面的效应差异及其交互作用。找到了高校关系维社会资本会对组织创新产生负效应的路径,论证了“强关系”和“过度信任”会产生负作用;但是综合高校内、外部社会资本各维度水平的交互总效应,它们对教学与科研绩效水平、组织创新能力的影响仍然是正向显著的。同时,本文也考察了“学校属性”、“办学历史”、“211工程”、“985工程”、“地理区域”作为控制变量对于高校教学与科研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徐雨森  徐娜娜 《科研管理》2016,37(10):35-42
摘要:近年来,在新兴市场国家,回溯创新的案例不断被发现和总结,日益要求对回溯创新的类型进行理论提炼。首先,基于企业在“创意/概念”环节与“研究开发”环节的主导深度,归纳了“弱创意、弱研发”、“强创意、弱研发”、“弱创意、强研发”、“强创意、强研发”四种典型类型。接下来,总结了同以上类型相对应的创新策略(分别谓之为“市场竞速”策略、“利基市场”策略、“开发领先”策略和“全面领先”策略),并且指出采用这些策略企业所需要具有的能力支撑。最后,通过对相关企业不同阶段回溯创新的分析,归纳出本研究中回溯创新可以遵循的演化路径。  相似文献   

9.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制造业正陷入收益趋势性衰减、萎靡不振与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升级难的两大困境。破解困境,不仅要从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两方面下功夫,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投资与消费方面的杠杆作用,从劳动力、原料、资本、技术等供给环节加强调控,提高制度供给效益,而且应构建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生产组织形式和市场营销方式创新为主的全面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0.
钱娟 《科研管理》2006,41(1):223-233
本文主要考察能源节约偏向型技术进步对中国工业及35个行业能耗和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并进一步实证分析其是否存在门槛效应,是否已跨越门槛。研究发现:中国工业技术进步整体偏向劳动节约型,能源、资本使用型共存;能源消耗、碳排放与能源节约偏向型技术进步之间呈“倒U型”,且均存在单一门槛,门槛值分别大于工业整体能源增强型技术进步指数均值0.5079,当前中国工业能源节约偏向型技术进步尚处于“倒U型”曲线左侧,边际效用弹性加剧了能源消耗;能源消费结构与能源消耗、碳排放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但影响效应较小,工业结构性节能减排空间尚未得到有效释放。  相似文献   

11.
石油库油罐内油品蒸发损耗是影响石油库社会效益和经济效应的一个较大问题,本文探讨了油品蒸发损耗的定义和物理过程,阐述了石油库实际生产中油罐内油品蒸发损耗的原因,提出了降低油品蒸发损耗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雾霾的成因和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朝旭 《大众科技》2013,(12):92-94
近期,随着我国空气质量的恶化,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雾霾天气,特别是东北三省和京津唐等地区雾霾连续数日,严重影响了居民的身心健康,极大限制了日常的生产作业。因此,分析雾霾的成因及治理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3.
关于21世纪高校图书馆事业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作坤  胡伟 《情报科学》2000,18(12):1089-1091
本文从21世纪对高校图书馆的要求出发,分析并阐述了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世纪之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方向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王建立 《科教文汇》2013,(24):200-201
网络民粹主义是民粹主义在互联网上的延伸与拓展,同时与传统民粹主义又有区别。网络民粹主义的成因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分析网络民粹主义的成因,有利于我们采取正确措施应对网络民粹主义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刘薇 《科教文汇》2011,(2):30-31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作为一名普通的一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总会对一些学困生的问题加以关注。在不经意间就想到那帮可爱却总是对学习没什么兴趣的孩子,于是在不断地问自己"为什么"的同时寻找着解决问题的办法,以此写下这篇文章,算是一个总结。  相似文献   

16.
罗想平 《大众科技》2013,(12):227-229
近年来,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的相关制度和政策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社会养老保险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收支不平衡的状况,并且,这种状况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使得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出现支付危机可能,影响到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正常运行,进而影响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是近十年内国家应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文章试就社会养老基金缺口的成因进行分析,并就解决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虞夏骏 《科教文汇》2012,(13):113-115
在化学教学中由于迷思概念的存在,学生对概念学习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本文通过分析迷思概念的成因,引入概念教学的理论和教学模式并结合教学实践尝试总结出一些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提高概念教学的效率,对学生在化学学习时产生的迷思概念进行转变。  相似文献   

18.
张健 《中国科技信息》2012,(12):268-269
2010年冰岛埃亚菲亚德拉火山喷发时,美国地质学家记录到火山喷发蒸汽圈现象,目前关于这种火山蒸汽圈的形成原因仍然是个谜.为探究这一奇特现象产生的原因,特制作模型进行研究,从而揭示出火山喷发蒸汽圈产生的基本条件,对研究火山运动及喷发现象具有科学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19.
管理者管理理念的滞后、管理者管理手段的落后、教学条件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管理要求、管理对象自身素质存在不足等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或困难。本文结合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目标就这些问题的成因作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