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签订密约,同意外蒙古独立,保证苏联在中国东北的铁路、港口等方面拥有特权等。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自近代以来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维持以欧洲均势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成为传统的国际关系格局,“二战”后,美苏两国因实力大增而在国际关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因此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意味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初步形成。这是国际关系的历史性变化,国际关系史进入了一个新时代。雅尔塔体系下隐藏着诸多矛盾。主要有: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  相似文献   

2.
徐胜 《中学历史教学》2006,(1):53-55,70,71
[专题解读] 国际关系格局指世界各种政治力量(国家或国家集团)经过不断消长和分化组合,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总体框架。从19世纪初到当代,国际关系格局经历了四个阶段:维也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多极化趋势。影响大国关系的主要因素有国家实力、国家利益、意识形态、地缘政治等。  相似文献   

3.
以国际体系的演变确定国际关系史分期,是重要的国际关系史编纂视角。当前的国际体系分期模式,多集中于国际格局变迁,对行为体的重要性关注不多,国家往往被假想为同质化的主权国家。实际上,民族国家作为主权国家的进一步演化,对于国际规范的确立、国际格局的变迁都具有重要意义,反思民族国家与国际体系演变的关联,有助于反思国际关系史的编纂方式。  相似文献   

4.
陈伟国 《新高考》2006,(2):37-41
[学法点津] 1.所谓国际关系格局,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流强国力量对比的基础上形成的国际秩序和利益分配体系。20世纪国际关系格局先后经历了三次较大的变化,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和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根本原因是实力对比的变化,它包括经济、军事实力和政治影响力等,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一流强国,在上述三个方面可能兼而有之,也有的在其中某一方面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5.
国际关系主要指主权国家以及国家集团之间的相互关系。只有当人类进入到资本主义阶段,生产力有了巨大的发展,世界越来越联系为一体的情况下,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才开始出现。近现代史上的国际关系有三种基本类型:1.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的矛盾与斗争。2.资本主义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侵略与反侵略、奴役与反奴役的矛盾与斗争。3.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竞争与对抗。从国际关系演变的过程来看,世界格局的演变是其核心内容。本专题包括1、3两种类型,按以下几个时期来论述。  相似文献   

6.
●主题提示所谓国际关系格局 ,实际上就是在一定时期内 ,在一流强国力量对比的基础上 ,形成的国际秩序和利益分配体系。随着一流强国力量对比发生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矛盾、利害关系的变化 ,国际关系格局必然随之调整乃至完全打破旧的格局。所以说 ,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根本原因是实力对比的变化 ,它包括经济、军事实力和政治影响力等 ,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一流强国 ,在上述三个方面可能兼而有之 ,也有的在其中某一方面比较突出。从 1 9世纪初至当代 ,国际关系格局先后经历了四个局面 ,即维也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和世界格…  相似文献   

7.
主题内容认知  主题内容范围:国际关系是超越国家界限的国际社会关系,主要是主权国家及国家集团之间的相互关系。世界近现代史上的国际关系有三种基本类型:①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的矛盾与斗争;②资本主义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侵略与反侵略、奴役与反奴役的矛盾与斗争;③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竞争与对抗等。从国际关系演变的过程来看,世界格局的演变是其核心内容。本主题主要概述①③两种基本类型,包括拿破仑对外战争、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膨胀、苏联实力的增强、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及体系下存在的矛盾、联合国的成立、对德日法西斯的处理(纽伦堡审判、分治德国、美国占领日本)。 2.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1)雅尔塔体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确立的国际关系新格局,它打破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标志着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有利于世界和平。但是,雅尔塔体系基本上反映大国的实力  相似文献   

9.
[重点指津]本专题主要包括资本主义国家为争夺世界殖民霸权和世界霸权而产生的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两次世界大战以及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等.主要西欧国家争夺殖民霸权的斗争、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第一次世界大战、帝国主义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0年代国际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美苏争霸、第三世界兴起等重点.难点问题有近现代国际关系的实质、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近现代国际政治格局或体系的特点、演变过程及其根本原因,近现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与斗争的原因等.  相似文献   

10.
三、雅尔塔体系的产物战后两大阵营的出现是战时国际关系发展的结果.战前的国际关系,基本上维持了传统的以欧洲均势为中心的格局。亚洲的日本是利用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去远东扩张,它的活动实质上仍是欧洲格局的扩大和延伸。美国在外交上奉行孤立主义政策,尽量避免卷入欧洲的纠纷,只想坐收渔人之利。苏联忙于自身的建设,又受到西方国家的孤立和包围,故使其国际地位和作用受到限制,所以,战前只有除苏联以外的几个欧洲大国是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主要角色。二战之后,由于德意日崩溃,英法也受到严重削弱,这就从根本上打破了以欧洲均势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美苏关系成为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的核心。在战争中,国际关系有两个趋势最引人注目,一是美苏关系的均势;一是英国对美国的依附。这两种趋势经过一系列国际会议和秘密磋  相似文献   

11.
所谓国际关系格局是指由世界各种政治力量(国家或国家集团)经过不断消长和分化组合,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总体框架。从19世纪初到当代,国际关系格局先后经历了四个阶段,即维也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多极化趋势等阶段应该看到,在近现代史上的国际格局或体系中,由于各国谋求自身的国家利益,其冲突和摩擦也就不可避免.任何格局或体系从它们的形成之日起便孕育着变动的因素.因而任何一种格局或体系,实际上是一种很不稳定的、充满矛盾斗争的国际关系状态。  相似文献   

12.
历史新课程必修一中,除政治制度专题外,还有反映近现代中外关系和当代国际格局发展变化的专题。国际关系是指超越国家界限而发生的种种社会关系,与主权国家政府之间的事务有关。中外关系是国际关系的一部分,其基本要素是国家主权、国家利益、综合国力和对外政策。主权国家之间各种形式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统一体称之为国际关系体系,世界格局是这一统一体中的内部结构和外在形式。  相似文献   

13.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类社会发展史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多方面的。其中,对国际政治领域的影响尤为深广。它从根本上动摇了当时的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完全打乱了原来的整个国际关系体系和国际政治格局,使国际政治领域的成员构成与力量消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也使国际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发生了转折性的演变。大战结束以后,国际关系体系和国际政治格局呈现出~种与战前通然不同的面貌。第一,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使世界进步力量得到巨大发展,并且使社会主义力量超出了苏联的一国范围,形成了由一大批国家组…  相似文献   

14.
现代国际格局是由欧洲中心向欧洲以外推进的过程。科技革命推动着国际政治格局的转换。从威斯特伐里亚体系、维也纳体系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均为欧洲中心格局 ,但另一方面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也开始显示出格局外移的征兆 ,最终在欧洲以外形成美苏两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上述诸格局尽管都是战争的直接产儿 ,但究其根本 ,各国政治实力对比的变化乃是国际格局转换的基本动因 ,并最终促使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的和平转换。  相似文献   

15.
1945年,一个新的世界出现了。因为这一年实现了从战争到某种形式的和平过渡,这一年出现了新的雅尔塔格局和两个超级大国对立主导下的新的国际秩序。战后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发展、演变的历程,几乎无不打上雅尔塔体系的深深烙印。无疑,雅尔塔体系对战后整个国际形势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尽管雅尔塔体系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不能完全划等号,但雅尔塔体系所体现的东西方关系和美苏对抗,也就是战后向两极世界格局演变的核心。仅就雅尔塔体系和战后两极世界格局这一共性的角度来看,也可以把雅尔塔体系看作是战后带根本性的两极世界格…  相似文献   

16.
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战前在国际格局中霸占话语权的欧洲国家纷纷衰落.美国却倚仗在二战中急剧膨胀起来的经济、军事力量,确立了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当时唯一具备与美国抗衡实力的国家只有苏联。1947年,美国抛出“杜鲁门主义”。冷战由此开始。美苏在全球范围内争霸.其结果是美国最终拖垮了苏联。1991年,苏联解体.  相似文献   

17.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构成了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国际关系新格局。在这一国际关系体系下,随着欧洲革命高潮的结束,资本主义世界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如美国的“柯立芝繁荣”。  相似文献   

18.
两极格局是指在雅尔塔体系下,以美苏为中心,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抗,后来演变为美苏争霸的国际关系格局。笔者对战后两极  相似文献   

19.
杨晓惠 《考试周刊》2010,(13):37-38
近代国际关系的产生与发展大体与世界近代史同始终。从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会议的召开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共270年时间跨度里,是近代国际关系循序演进、波浪式发展的历史过程。国际关系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经济实力、均势外交、殖民体制、民族主义等因素的相互作用推动着近代国际关系体系的演进。  相似文献   

20.
本课题研究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与大国关系的互动之间的关系。其中既要考察20世纪主要大国之间关系的发展变化,也要探讨大国之间的关系变化对国际格局演变的影响,以及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的国际格局对大国关系形成的反作用。之所以选择研究这个课题,主要有以下几点考虑。其一,大国关系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密切相关。自近代民族国家产生以来,大国之间的关系始终是最重要的国际关系,对世界历史的发展和各民族国家的命运,都产生过十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20世纪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