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奥诺瑞·德·巴尔扎克(1799~1850)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创作的卷轶浩瀚的巨作——《人间喜剧》流传至今已有一个半世纪之久,许多名篇佳作在中国影响深远,不少中译本多次再版发行,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相似文献   

2.
知识与趣味     
法国龚古尔奖 法国最著名的文学奖,1901年根据法国作家埃·龚古尔(1822——1896)遗嘱而设,奖给前一年内发表的最佳散文体裁作品,限于青年作家。奖金虽仅有50法郎,但获奖作品可跻身畅销之列。 德国莱辛奖 由德国汉堡市政委员会1929年设立,三年一次。为纪念德国作家、戏剧家戈·埃·莱辛(1729——1781)而设,奖给那些取得卓著文学成就的德语文化的诗人、作家和学者。奖金1.5万马克。  相似文献   

3.
小说家莫言先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因为他是个会"讲故事的人",讲的都是家乡高密的故事。小说家沈从文据说是现代中国作家中最有资格得诺奖的,他也是个会讲故事的人,讲的是故乡凤凰古城的人和事。小说家兼小品文家汪曾祺被公认为大家,其实他没有什么鸿篇巨  相似文献   

4.
一年一度的法国二十本最佳图书评选日前揭晓。评选由法国著名的《读书》杂志主持,参评范围是1995年在法国境内出版的世界各国的各类图书。今年入选的图书体裁和内容都比较丰富,作者的范围也明显扩大,反映了法国人阅读口味的变化。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两本书并列榜首,而且皆为女作家作品:一是比利时作家诺冬的《敌意之言》,一是加拿大作家谢尔兹的《石头之忆》。其中《石头之忆》去年曾获美国的普利策奖。 1.《敌意之言》阿梅丽·诺冬诺冬是目前法语文坛上比较活跃的一名女作家,“具有罕见和独特的才能”,其作品残酷、阴森、辛辣,这在她的《杀人  相似文献   

5.
苏童 《图书馆杂志》2006,25(7):81-88
大家好,欢迎大家到这儿来听我胡说八道。基本上,我是属于一个在书房里的作家,不常以这样的方式与读者见面,其实我挺紧张的。确定我今天讲的题目,有一段渊源。前不久,我在复旦大学参加一个中法文化交流,和一个法国作家探讨一些文学的问题的时候,那位作家突然冒出一句:“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算什么东西!”这句话经过了翻译,仍然是法语,却让我很震惊。我想不是她出了问题,就是我出了问题。为什么对一部十九世纪的法国文学的经典,一个法国作家如此贬低它,而我作为一个中国作家,却下意识地要维护它?我想其中涉及的不是不同国别的文学观,而是不同的写作者的文学观,她也许不用多谈她不喜欢的理由,我却有必要谈我喜欢的理由。  相似文献   

6.
今年一、二月号美国《哥伦比亚新闻学评论》的书评栏中,介绍了俄勒冈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埃弗雷特·E·丹尼斯和研究美国新闻事业的法国学者克劳德·琼·伯特兰合写的一篇文章。他们报道乔了治·赛德斯(George Seldels)的近况,对他目前在美国备受冷遇的境况表达了深切的同情,并且对美国新闻界未能把普利策奖授予这位有影响的人物,表示了不平。乔治·赛德斯是美国的进步的新闻记者和作家,他以揭露美国垄断报业著称。下面对他的生平和主要著作简加介绍。乔治·赛德斯在1890年11月16日生于新泽西州的阿来恩  相似文献   

7.
对于法国出版家马蒂尼埃来说,"赌"这个字,实在可以算得上他的传奇出版生涯,甚至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决胜法宝。  相似文献   

8.
蒙田现象     
蒙田是法国文艺复兴后最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自1572年始,直至他逝世的长达20年的岁月中,他一直在断断续续写他的随笔,他以对人生的特殊敏锐力,记录了自己在智力和精神上的发展历程,具有很大的超前意识,可以被后人视为在他那个时代出现的一位现代人。他以博学著称,他在随笔中涉及到日常生活、传统习俗、人生哲理等等,并且旁征博引了许多古希腊、罗马作家  相似文献   

9.
蒙田生于1533年,是法国文艺复兴后最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在十六世纪的作家中,很少有人像蒙田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崇敬和接受;他是启蒙运动以前法国的一位知识权威和批评家,是一位人类感情的冷峻的观察家,亦是对各民族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进行冷静研究的学者。从他的思想和感情来看,人们似乎可以把他看成是在他那个时代出现的一位现代人。蒙田出身贵族,祖上是波尔多人,他早年学习拉丁文,在波  相似文献   

10.
安德烈·纪德是法国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也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作家,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留下的丰富而造诣极高的文学创作。由于纪  相似文献   

11.
致敬加缪     
50年前的1月4日,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在意外的车祸中去世,这个噩耗成为了当天欧美各大报的醒目标题,甚至是头版头条,20世纪的伟大作家、时任法国文化部长的马尔罗这样对他盖棺论定:“二十多年来,加缪的作品始终与追求正义紧密相连”,即使是曾经跟加缪反目成仇的萨特,也表示了沉痛的哀悼,  相似文献   

12.
为广州黄花岗起义英勇献出宝贵年轻生命的林觉民,年少时就痛恨腐朽的清政府统治。他以极大的爱国热忱,顾"大家"而舍"小家",投身革命斗争,给后人留下了关于他的一段爱国与爱妻感人故事。  相似文献   

13.
拉伯雷是法国文艺复兴运动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是继薄伽丘之后具有全欧影响的的杰出的人文主义作家。他的生活经历使他非常的仇恨教会,激发了他对人文主义理想的追求。他的思想和生活阅  相似文献   

14.
在这篇小说中,奥利维叶·罗兰以他坚毅、深邃的洞察力,揭示了法国当代知识分子的普遍境遇,其中灌注着作家本人对当代法国精神发展史的深刻思考。我们得到的绝不仅仅只是精神的共鸣,更多的,还应该是对我们自己安身立命的方式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5.
法国作家协会为表彰塞奇·布鲁梭罗的创作业绩,日前给他颁发了保罗·费瓦尔文学大奖。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钱林森教授利用巴黎访学之机,与塞奇·布鲁梭罗进行了多次访谈。以下文字是作家应钱林森教授的提问而作的回答。  相似文献   

16.
诺奖得主、葡萄牙语作家萨拉马戈的作品被系统译入中国。人们可以看到这位深刻的寓言家般的作者更丰富的作品。他不仅是一位小说家,更是—位公民,终身坚持着知识分子介入社会的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17.
率先为国人打开广袤而神秘的诺贝尔文学天地,对新时期阅读与创作产生重大影响的漓江版“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家丛书”,已出版72卷。该社在抓紧解决版权问题的同时,正加快出书进度,计划在近两年内将1901年开始授奖至1995年所有92位获奖作家按每人一卷出齐,以后每增加一位获奖作家即及时增出一卷。96年面市的有瑞士施皮特勒《奥林比斯的春天》,西班牙埃切加内《伟大的牵线人》,德国蒙森《罗马风云》,挪威比昂松《挑战的手套》,法国萨特《苍蝇》,比利时梅特林克《花  相似文献   

18.
莎士比亚这个名字是从清咸丰六年(1856)传到中国的。莎士比亚及其作品在中国的传播是伴随着一种典型的文化传播——宗教文化的传播而来的。当时,上海墨海书院刻印了英国传教士慕维廉译的《大英国志》,提到“舌克斯毕”,即今天通称的莎士比亚。从那时起,“埃汶河畔可爱的天鹅”在异域文学传入中国的过程中占尽了第一把交椅。在中国被研究最多的外国作家是他,第一个出版了全集的外国作家是他,甚至第一个出版了  相似文献   

19.
动态集锦     
法国作家就数字版权问题抨击出版社在法兰克福书展前,法国出版商协会在《书商日报》就图书数字版权发表公开信,称出版社应该持有数字版权。对此,法国作家作出反击,称他们应该持有图书数字版权。作者理事会Permanent Writers Council回应称,根据法国知识产权保护法,作者也享有作品的部分相关权利。作者理事会是由15个法国作家协会组成的总组织。  相似文献   

20.
诺奖与打架     
许多得过诺奖的作家都打过架。 就拿刚去世的马尔克斯来说,他凭借《斤年孤独》获得巨大名声之后,秘鲁作家略萨也乘时崛起,与之并肩而立。略萨1971年获得西班牙马德里大学的博士学位,论文就是对马尔克斯作品的研究,马尔克斯认为这是踩着自己的肩膀往上爬,非常不满。1976年的一天,两人于墨西哥的一家影院里相遇,随即厮打在一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