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文章论述了曹操诗歌的重大文学价值。曹操作为建安社会的领导者和建安文坛的灵魂人物,具有极大的感召力,以他为核心形成了彬彬大盛的建安文学局面。曹操作为“文人乐府”创作的开山之人,开辟、引颔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正确方向与道路。曹操诗歌充满阳刚之气和崇高之质,开创了“大美”这一诗歌美学新范畴,从而成为“建安风骨”的主要支柱。  相似文献   

2.
曹操的公文以叙事为宗旨,带有鲜明的权威性、指令性,且篇幅简短,表述明确,指示具体,文辞朴实。曹操将公文与文学作品和理论文章从内容上渐渐区分开来,开始自成一家,对公文所作的贡献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3.
《赤壁之战》(第八册)一课第五自然段,记叙的是黄盖给曹操写的一封投降信及曹操接到信后兴奋的心情。文章对黄盖的信为什么这样写,生性多疑的曹操接到信后是怎么想的,为何如此坚信不疑等没直接描写,是文章一个空白处。这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极好材料。教师可抓住这一点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相似文献   

4.
《孙子兵法》云:"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而东汉末年,曹操在讨伐董卓联盟中首倡"兵以义动",这虽是在当时特殊"讨逆"条件下提出,但"利动"与"义动"结合观念,贯穿曹操军事生涯始终。"义动"既是曹操胸怀天下、希望结束战乱、实现百姓安居乐业的方式,又是达到"利动"的手段。曹操的"义利观"集中体现了身处当时战乱、分裂、中央集权衰落背景下曹操政治、军事思想与切身体验结合,是其理论与实用性统一。  相似文献   

5.
历来对曹操的评价可谓众说不一,主要有英雄和奸臣两种说法,但大多受小说、戏剧、评书的影响较多。诗言志,文章从曹操的诗歌浅析其思想性格,或能有助对曹操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自从1959年郭沫若、翦伯赞二同志发表替曹操翻案的文章,引起了学术界先后很多关于曹操评价的讨论。大部分对曹操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给以肯定。1981年第2期《江淮论坛》发表了李则纲的遗作  相似文献   

7.
曹操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他“登高必赋,乃造新诗,披之管乐,皆成乐章”,鲁迅先生说他的文风“清峻”,“通脱”,“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其实曹操文的魅力,在于它们淋漓尽致而且非常自信的披露了作者的性格。曹操占主导性格的是他那大丈夫的胸襟和气魄,而他作为普通人的所思所想更让读者感动。曹操的文明白的展示出曹操作为政治家和文学家的心路历程,透过他的文章,我们可以了解曹操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8.
批林批孔运动开展以来,各报刊、杂志陆续发表了有关东汉末推行法家路线的著名政治家曹操的研究文章。曹操,是我们研究儒法斗争和整个阶级斗争历史中一个值得注意的人物。关于如何评价曹操,它涉及到法家与农民战争的关系,法家路线的阶级实质和法家的进步作用等问题。展开对这些问题的争鸣,对如何用马克思主义评价法家,坚持“古为今用”的原则,总结儒法斗争和整个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将是有益的。现将前一段评曹中提出的若干问题和看法,简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不妨学学曹操的“教子经”●李德山大家谈三国时期,曹操有一个儿子叫曹彰,很喜欢习武,曹操就根据他“好为将”的天性,向他传授武艺并教育他怎样才能当好一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而曹操的另一个儿子曹植,聪颖过人,喜欢读书,曹操就支持、辅导他写诗作赋。后来,曹彰...  相似文献   

10.
郭沫若在1959年先后写了《谈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替曹操翻案》、《(蔡文姬)序》等文章为曹操翻案,做出了新的历史评价,在当时曾引起了一场各抒己见的热烈讨论,那场讨论从历史的角度澄清了一些有关评价曹操的问题。近读刘知渐先生《评郭沫若同志的〈替曹操翻案〉》,旧话重提,觉得大有商榷之处。想就有关曹操评价的三个问题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管凌 《学语文(初中版)》2006,(1):F0002-F0002
东汉末年,曹操和韩遂、马超在潼关作战,韩遂、马超开始处于优势。曹操用反问计使韩遂,马超失和内乱后,曹操用奇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韩遂,马超打败。  相似文献   

12.
古往今来人们对曹操的看法莫衷一是。或褒或贬不绝于耳。至《三国演义》似已定性,曹操——“大花脸”——一代奸雄,这一片面的认识在民间根深蒂固,影响了我们对曹操的认识,对“真”的认识,中学语文课本选录曹操的《观沧海》、《短歌行》等,但这仅从文学的角度认识曹操,认识曹操的思想是不够的。曹操的形象是非常丰满的,曹操的为人功业是要辩证看待的,这样的人物是中学生审美教育的一个范例,应充分运用。使学生“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取其优以育美,弃其恶以扬善,使学生懂得分析是非,自觉远离丑恶,这才是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3.
《三国志·武帝纪》着力张扬曹操的文治武功和卓越才能,而两晋南朝的小说和野史却毫无讳言曹操的缺点,将曹操写成了放纵不拘、奸诈无信、自私残酷的反面人物,这一贬曹倾向的形成对后世写三国故事和曹操的文艺作品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文学艺术中的“三国人物”与历史上的原型是存在着差异的,文章以史料和文艺作品中的“三国人物"进行了比较研究,具体地论及曹操、关羽、诸葛亮、周瑜、鲁肃,文章较为详尽地分析了文学艺术中的“三国人物”与其历史原型的异同。  相似文献   

15.
《赤壁之战》(第八册)一课第五自然段,记叙的是黄盖给曹操写的一封投降信及曹操接到信后兴奋的心情。文章对黄盖的信为什么这样写,生性多疑的曹操接到信后是怎么想的,为何如此坚信不疑等没直接描写,是文章一个空白处。这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极好材料。教师可抓住这一点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相似文献   

16.
本着历史唯物主义的求实精神,文章对<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作了探源溯流的系统考查,实事求是地阐明了作为历史人物的曹操的两面性,细致分析了曹操从历史人物向文学典型的演变过程;通过这种考查和分析,人们可以更深刻认识曹操这个艺术典型的审美价值,以及曹操形象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三国演义>曹操形象的成功塑造,为历史小说的创作提供了宝贵的艺术经验.  相似文献   

17.
曹操是汉魏期间文的一大家,鲁迅称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今存曹操之文,主要是用于社会政治的公文,文种较为丰富,几乎涵盖了现代意义上的各种行文关系。这是和他作为长期居于政治风云中心的人物身份相符合的。但历代人们看重的只是曹操的诗赋,于是对曹操的研究就出现重"诗赋"轻"公文"的倾向,这不利于我们全面理解曹操的文学思想及在文学史上的贡献。本文拟通过对曹操公文的文本分析,总结曹操公文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8.
曹操传     
鲁迅说:“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见《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鲁迅的话,对我们今天研究儒法斗争的历史,重新评价曹操是深有启发的。  相似文献   

19.
文章试图通过对曹陆这段文字因缘的论述,剖析曹操灵魂的另一面,以窥见其“全人”,探究陆机的创作心态,对《吊文》的一则旧评略加中说。  相似文献   

20.
今天的语文课的任务是学习新课《赤壁之战》,在引导学生自学全文之后,我与学生一起首先探究“战役的起因”。学生很快从“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想夺取江南东吴的地方”一句得出结论:曹操是战役的发动者。这时,张皓突然站起来质疑:“老师,曹操是好人还是坏人?”一石激起千层浪。于红珊说:“曹操发动战争,当然是坏人。”“不对,曹操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诗人,应该算是好人。”安丹争辩道。叶慧站起来有理有据地说:“课文最后讲,‘曹操见手下的兵将丢盔弃甲,无心应战,只得带了他们从华容道逃跑。’‘丢盔弃甲’、‘逃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