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之外又同智能活动效益发生相互作用的一切心理因素,主要包括情感、兴趣、动机、意志、品质等.丰富健康的情感、浑厚的兴趣、良好的动机、坚强的意志等是学生学习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教学活动是两个具有协同作用的系统构成的一个系统,即由智力因素构成的操作系统和由非智力因素构成的动力系统.没有操作系统教学活动无法进行,没有动力系统教学活动也不能发生,且不可能持续.在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  相似文献   

2.
教学活动是由操作系统(智力因素组成的系统)和动力系统(非智力因素组成的系统)两个协同作用的子系统组成,就大多数学生而言,智力差异并不悬殊,教师的教学方法的设计主要应考虑非智力因素。  相似文献   

3.
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两大心理活动系统,那就是由智力因素组成的操作系统和由非智力因素组成的动力系统.智力因素主要指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非智力因素它主要指兴趣、意志和性格,此外,还有动机、情感等.有人曾经总结出这样一个公式:一个人的成功=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并且它  相似文献   

4.
数学教学活动是由操作系统(智力因素组成的系统)和动力系统(非智力因素组成的系统)两个协同作用的子系统组成.就大多数学生而言,智力差异并不悬殊,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的设计主要应该考虑非智力因素.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让学生抑制学习中的疲劳和困苦,保持旺盛的精力与敏捷的思维,让学习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  相似文献   

5.
人的天赋有高低 ,但学习效果的优劣并非完全取决于智力因素 ,而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促进、影响、协调作用的是两大系统 ,一是由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注意力等智力因素组成的操作系统 ,二是由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组成的动力系统。动力系统每时每刻都影响着操作系统。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带着失败的心态走进学校的 ,家长、亲友也是用失败的眼光去看待他们 ,他们总有一种自卑感和失败感。因此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驱动学…  相似文献   

6.
教师的教学过程是由控制系统(智力因素组成的系统)和动力系统(非智力因素组成的系统)两个子系统组成的.智力因素作为控制系统,具有获取、消化、转换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非智力因素(如动机、兴趣、意志、情绪等)作为动力系统,是学习的维持系统,起鼓动、定向、激励、强化作用,促进智力发展.学生的学习过程正是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调节、相互作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心理学把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个性筹心理因素叫做非智力因素。把教学看作一个母系统,而把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看作两个子系统,前者叫做动力系统,后者叫做操作系统。显而易见,没有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没有动力系统的活动,则我们的数学教学活动就无法有效地进行。一位著名教育家指出:“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的兴趣。”学生对学习有没有兴趣,对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着共同促进、相互影响和协调发展作用的是两大系统,一是认识过程中的操作系统,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注意力等智力活动;二是学习过程中的内在动力系统,它是由与学习过程紧密关联的非智力因素构成,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习惯等心理品质。有人用这样的公式来说明: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一个人的成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也就是说,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是同等重要的,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我们更应该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首先,历史学科是…  相似文献   

9.
非智力因素是指凡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是学习的动力系统,它通过认识系统不断形成和发展起来。学生在学习中要取得成功,需要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参与,一个人即使具有高水平的智商,如果智力因素的发展不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相结  相似文献   

10.
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一般来说,学生的智力因素普遍差别不大,而主要表现在非智力因素的差异上.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感知、记忆、思维等智力因素是学习中的操作系统,兴趣、动机、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是学习过程中的动力系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是互相影响的,学习过程的动力系统自然要影响操作系统.因而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毅力、兴趣、动机等是数学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一、英语教学中非智力心理因素培养的重要性现代教学理论把任何教学活动过程都看成是一个教学系统,这一教学系统是由操作和动力两个子系统构成的。操作系统包括人的认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而动力系统则由人的动机、兴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构成。操作系统在教学过程中承担着对各种知识的加工、处理、贮  相似文献   

12.
非智力因素是指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情感、兴趣、意志、性格、气质和信念等,它和智力因素是人的心理活动总系统中的两个分系统,即智力因素为操作系统,在人的心理活动中起接纳加工和处理信息的作用,非智力因素为动力系统,在人的心理活动中起发动、维持和调节作用。虽然近些年已有不少教师开始认识到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智力因素的作用,而且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但多数教师对为什么要重视非  相似文献   

1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进程与结果受多种因素制约,但主要是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智力因素具有获取知识、消化知识、转换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而非智力因素如动机、兴趣、情绪、意志、品质、性格等,具有鼓动、走向、维持、激励、强化等作用,促进智力发展。没有智力因素,教学活动无法进行,但没有非智力因素,教学活动亦不可能发生,更不可能持续。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必然联系提示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既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同时更要注意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更有效地学习。1.动机、兴起…  相似文献   

14.
试论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心理发展有两个侧面:认识的发展如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意向的发展如兴趣、情感、意志等。从系统论观点来看,学习活动则可看作一个系统,这个系统由两个协同作用的子系统组成,一个是操作系统(智力因素),一个是动力系统(非智力因素)。对...  相似文献   

15.
“请家庭教师”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但每个家长请家庭教师的心态是各不相同的:有的见其他同学请了家庭教师,自己孩子不请,怕考试时吃亏,这是一种盲目的从众心理.有的家长忙于下海经商,请个家庭教师可以补偿自己关心不足.总的说来,请家庭教师为了让孩子学习成绩上个档次,有可能考入理想的高一级学校.其实,一个孩子学习上的成功,既包含着智力因素,也包含其积极的人格因素——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是认识活动的操作系统,而非智力因素是认识活动的动力系统,学习活动是智力和非智力的共同活动.两者缺一不可,没有操作系统.学习任务没法贯彻完成,没有动力系统,学习活动难以发生,难以持久.  相似文献   

16.
教育学家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由智力因素系统和非智力因素系统共同组成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一个学生学习的成功,智力因素固然起着重要的作用,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也不能忽视。而非智力因素从何而来  相似文献   

17.
教学实践证明,数学课的学习效果,不仅取决于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果说,智力因素是学生的硬件,是操作系统,那么,非智力因素则是学生的软件,是动力系统。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其学习具有始动、定向引导、维持和强化作用。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使学生更积极、更主动地投身到数学学习中去。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所谓非智力因素,就是指智力因素之外影响人的智力活动的一切心理因素,它主要包括个性特点及兴趣、动机、情  相似文献   

18.
姜丽 《怀化学院学报》2010,29(6):151-153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智力因素构成学习的操作系统,非智力因素构成学习的动力系统。就绝大多数学生而言,智力因素并无明显悬殊,而导致学生学习两极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存在较大差异。重点探讨了英语专业学生非智力因素对二外日语学习的影响,并提出了以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为目的的二外日语教学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9.
注册视听生的学习问题是近年来电大教育中令人关注的问题。如何有效地指导和促进注册视听生的学习,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学习道德,使学习活动顺利开展,并最终取得成功是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是一个复杂而完整的过程,其中除了具有智力因素组成的认知系统外,还存在一个由非智力因素构成的动力系统,而这种非智力因素的动力系统在人的学习中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本文根据教育心理学原理,对注册视听生非智力因素的基本特征和培养问题进行分析。一、注册视听生智力因素的基…  相似文献   

20.
非智力因素,是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特征的总称。如果说,智力因素(注意、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是人认识客观事物的工作系统,那么,非智力因素就是人认识客观事物的动力系统。没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智力因素就难于发挥作用;没有智力因素的作用,非智力因素也将成为无效力的活动。在人的认识活动中,两者是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然后共同发挥作用的。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